《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由李安执导,2013年,该片在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在内的四项奖项。

抛开其中的宗教意味和人性弱点不谈,单纯我们来讲讲奥斯卡最佳视效奖如何得来!

整部电影的视觉控制是项非常大的工程。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好像都一切顺畅,但细节处如果你仔细看会觉得,这比显而易见的视觉效果带给我们的冲击还要大。


1、开头
前五分钟片头,音乐、色彩、构图、动物的动感和字幕的有机结合,似乎有种奇特的魔力与节奏感,相比后面大段的CG、3D效果,这一段开场让人印象更深,从此埋下“此片不可小觑”的心理伏笔。


2、场景
这是一部色彩明亮鲜艳,视觉效果出众却处处充满隐喻和象征的电影。大量的后期渲染让导演自如地在调色板中选用颜色与效果。

概念艺术制作大师——亚力士洛文耗时一年用动画模型做出40分钟的视觉预览动画,在此之前还耗费大量时间做出了分镜和美术视效。



3、动物
包括一只栩栩如生的孟加拉虎,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一只斑马,当这些动物出现在银幕上时,或许没有观众相信这些梦幻一般的生动场景,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的动物,全是在一个小小的工作室里通过电脑CG合成的。
老虎和派的漂流部分制作最为重要关乎整部影片的成败,近百人的特效团队马不停蹄花了六个月制作老虎模型,工作一年才完成老虎镜头的制作。



4、海洋
太平洋上的风暴以及波平如镜的海面,画面效果非常震撼。没学过流体力学,就无法展现《少年派奇幻漂流》美轮美奂无风又无洋流的海洋之镜,风暴中波纹的大小也都不一,拍摄时在台中市一个废弃机场搭了一个长75米宽35米的水槽,在水槽底部制作了沙堤和岩石滩,末端还放了可以吸水的桩。人工和机器制造海浪,模拟海浪效果,持续9个月,12台大功率造浪机制造出60种不同大小的波浪,浪形、波长、节奏必须达到准确无误。



5、3D镜头和3D效果
从转场的立体感来说,李安做到了他之前说的要尽力运用特别的3D电影语言。视觉奇观,很好地把3D技术与剪辑融合在了一起。无论是飞鱼群,海豚,鲸鱼飞跃,还是霞光、黑夜、星光,都把这条很长的时间轴用美轮美奂的场景和强大的视觉冲击给破掉了。

接下来用直接的合成图来讲讲特效技术的达成,看着简单神奇,但其实都是后期团队的头发啊!!!



6、动作捕捉和技术合成
首先对一只真实老虎进行摄像,从真老虎那儿捕捉真实的表情与动作效果。
之后再添上肌肉、皮肤与毛发,处理皮毛上的光泽之类的细节。这些需要更先进的布料和毛发系统,更写实的材质和灯光渲染技术,当然也少不了更好的硬件支持的更精致的模型和绑定。



7、三维特效:建模、材质、动画、渲染、流体模拟运动效果(啊啊图放不下!!)


8、抠像处理
抠像属于后期特效手段部分,因为拍摄地点是临时搭设的大型水池,但要表现出太平洋的效果,所以由制作人员将蓝色幕布和墙壁抠掉,然后再通过电脑图形技术将特效场景与拍摄人物合成在一起,并通过不断的调色改变海水的颜色,得到真实的震撼效果。



9、粒子
老虎站在甲板看到海里的鱼群飞跃上来,那些鱼群可以通过粒子来完成,先是得到粒子类似鱼群效果的运动路径,再让每一个粒子去替代不同类型的鱼模型,这样可以在每一个粒子的位置上放一个鱼上去,得到群集动画的效果。


10、合成汇景
前期拍摄后,根据剧本,把老虎用软件制作出来,然后将老虎与男主人公相结合。它需要我们在一定的素材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加工,以达到完美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好吧,暂时整理出这些,但是耗时4年马不停蹄打造出来的一部奥斯卡影片,整个电影团队耗费的心血和精力也绝不止这些。单纯为了结尾时候那15s的工作人员名单,也要二刷啊。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又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日期:2012-11-22(中国大陆) / 2012-09-28(纽约电影节) / 2012-11-21(美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苏拉·沙玛 / 伊尔凡·可汗 / 拉菲·斯波 / 阿迪勒·侯赛因 / 塔布 / 阿尤什·坦东 / 加塔姆·贝鲁尔 / 阿彦·汗 / 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 维比什·希瓦库玛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詹姆斯·斋藤 / 俊·奈托 / 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 沙拉万提·塞纳特 / 王柏杰 / 柯一正 / 黄健玮 / 

导演:李安 / 编剧:扬·马特尔 Yann Martel/大卫·麦基 David Magee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