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半年里,我最喜欢的电影是《Life of Pi》——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倒不是因为它亦幻亦真地讲述了相由心生的三个不同真相的故事(故事一:Pi在举家迁往加拿大时经历了海难,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得以生存,在接下来的海上求生中,和与他相依为命的老虎——理查德-帕克共同经历奇幻之旅的故事。故事二:Pi在经历了海难后,为了求生,给自己空虚脆弱的海上漂流营造的精神幻象。故事三:与Pi一起侥幸落在救生艇的其实有他的母亲、残暴食人的厨子以及被生吃掉的断腿船员,所谓老虎不过是Pi信仰之外的本性,其实Pi为了生存违背宗教约束,开荤吃肉甚者吃掉了自己母亲的肉身,所以海上漂流中Pi与老虎的相处与博弈,正是Pi灵魂中善与罪、信仰中守与破的较量),而是李安导演通过少年Pi在影片中提出的一个关于信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甚至更多?”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困扰我多年的疑惑。大概从我像Pi那么大开始,起初也只是因为被宗教故事吸引,通过翻读圣经、佛经、古兰经等书籍来了解各种形式的宗教文化,而随着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与追求,我开始欣喜地发现能在这些宗教文化中找到三观可靠落实的理论依据,每一种宗教的独特教理都让我醍醐灌顶,但各种宗教之间的排他性,却让我在寻求信仰的道路上停住了步伐。人常说,我们应该也只能虔诚地笃信着一种信仰,多信仰就是无信仰。
信仰是什么呢?维基百科解释:“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体现着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可靠落实,而宗教就是信仰的表现形式。”如果说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多信仰就是无信仰,这里的无,其实指的是对信仰形式的否定,却并不是对信仰本身的否定。追求信仰的过程,一般往往会受外在因素影响,比如家庭、社会、传统和宗教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信仰过程中一种自我内在的回应,这需要透过个人的经历和对生命灵性的追寻,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可以获得,可以选择,也可以抛弃。虽然不少宗教对排他性有严格规定,但人是有选择一种宗教、或多个宗教的自由的。因为人如果自己不愿意去思考,就只好相信别人的,信仰就是相信并尊重自己,不仰视他人。
    我想,宗教之所以排他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信徒误将从宗教中获得信仰的过程,简单的认识成神灵对个体的庇佑,而宗教组织正是利用这点来控制信徒的入、退,拉帮结派从而壮大自己的组织规模,如果从经济规律的角度出发来看(但仔细想想这些事儿,哪一桩不是经济学呢?),那么宗教就应该是排他的,但在影片中我们确实看到少年Pi将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种相斥的宗教在内心统一,我相信,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有更大的信仰,一种超越了宗教形式的信仰,它直击信仰本身。我也相信正是这种信仰能让Pi在海难中把被摧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再度建立起来,并且更加坚固。
关于信仰,你可以选择相信三道轮回,因果报应;也可以选择相信上帝是因为爱世人,才把他的独子赐予人类,为人类背负十字架洗涤人类的罪恶。不论如何,它只是帮助你打开世界、认知生命的一种方式,选择权其实一直在我们自己手里。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又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日期:2012-11-22(中国大陆) / 2012-09-28(纽约电影节) / 2012-11-21(美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苏拉·沙玛 Suraj Sharma/伊尔凡·可汗 Irrfan Khan/拉菲·斯波 Rafe Spall/阿迪勒·侯赛因 Adil Hussain/塔布 Tabu/阿尤什·坦东 Ayush Tandon/加塔姆·贝鲁尔 Gautam Belur/阿彦·汗 Ayaan Khan/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Mohd. Abbas Khaleeli/维比什·希瓦库玛 Vibish Sivakumar/热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詹姆斯·塞托 James Saito/俊·奈托 Jun Naito/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Andrea Di Stefano/沙拉万提·塞纳特 Shravanthi Sainath/王柏杰 Bo-Chieh Wang/柯一正 I-Chen Ko/黄健玮 Chien-wei Huang

导演:李安 Ang Lee编剧:扬·马特尔 Yann Martel/大卫·麦基 David Magee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