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都在疑虑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时,李安的《漂流少年PI》恰逢时机。这是一部讲述“人类内心的灾难片”。
 
      影片改编自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由于小说自身的广度和深度,使影片富有深层的故事内涵。影片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海上冒险,一个杀人生存。海上冒险延伸了故事的广度,使主题延展到友谊、勇气、成长等层面。杀人生存则增强了故事的深度,使主题挖掘到信仰、人性,再到生存本性。
 
      影片采用套层结构的叙述方式。分两条故事线,一个是海上冒险的奇幻经历,另一个是通过海上冒险来隐喻现实,两条都是主线,表达了主题。同时,还有PI的成长、信仰、家庭和爱情的故事线。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乎成长的电影,也是一个关乎信仰的电影,但影片更多的承载着探讨人的内心信仰和现实世界的对立关系。
 
      人的内心信仰和现实世界的对立,是一个哲学命题。
 
       在影片里有两个层面的信仰,一个是宗教信仰,一个是科学信仰。两个层面构成了少年PI的精神信仰。首先是人物关系的设置,PI的父亲是一位信仰现实的人。PI的母亲虽然信仰宗教,但更多的相信科学。两个人物的塑造直接映射着少年PI的内心世界。在随后面对“老虎”和“海上自救”的困难时,两个信仰无疑都对PI起着作用。其次是人物身份的设置,教堂牧师的身份,虽然是PI宗教信仰的启蒙者,但这一启蒙者留给PI更多的是怀疑和困惑。牧师的设置延展了影片对宗教信仰的认知广度。
 
       在刻画人物方面, 影片虽然描写成年PI的笔墨有限,但是成年PI和少年PI、童年PI,从人物形象的设计上,形成极大反差,人物眼神的淡定和冷酷,令人印象深刻。人物的这种反差也决定着表现空间的反差。
 
        在描绘环境方面,海上漂流段落采用大远景,开放式的空间环境,成年PI讲故事段落侧更多采用中近景,封闭式的空间环境。在呈现方式上,海上漂流段落运用了大量象征和隐喻,例如,鲸鱼、飞鱼、漂浮岛屿等,许多超现实的场景。作者力求通过摄影和特技来渲染这些场景的奇幻色彩。在成年PI讲述故事的现实场景里,作者选取的都是写实的场景,甚至刻意营造一种真实生活感。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在进行对比。
 
       除了对比,影片的剪辑,在两个时空转换时,都采用“切”的手法,打破两个空间的过渡和衔接,拉开反差,形成一种对立,为结尾讲述第二个隐喻的故事做铺垫。
 
      在讲述第二个故事时,长镜头发挥着重要作用,长镜头本身有强调的功能,镜头不断的往前推,不仅在强调这个故事,而是将整个影片的中心焦点放在了第二个故事上。一个简短的叙述,通过运动长镜头,加强了诉述故事的重要性,形成情节反转,同时和第一个奇幻冒险故事进行强烈对比。
 
       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象征和写实的手法随着故事的讲述,达到一个契合点,人物身份的隐喻,故事场景的内心化处理,厨师和鬣狗的隐喻等,使两个故事连接起来。既不脱离现实,也不过于写实。视听表现上,力求用非现实的表现,但却是传统的叙事方式,两种手法放在一起决定了着影片内在的叙事张力。
 
        影片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没有否定内心信仰和残酷现实的任何一方,而是展示了原有的矛盾状态。正如结尾隐喻镜头,一片森林的中景,留下的疑问,让众多的观众成了哲学思考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又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日期:2012-11-22(中国大陆) / 2012-09-28(纽约电影节) / 2012-11-21(美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苏拉·沙玛 / 伊尔凡·可汗 / 拉菲·斯波 / 阿迪勒·侯赛因 / 塔布 / 阿尤什·坦东 / 加塔姆·贝鲁尔 / 阿彦·汗 / 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 维比什·希瓦库玛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詹姆斯·斋藤 / 俊·奈托 / 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 沙拉万提·塞纳特 / 王柏杰 / 柯一正 / 黄健玮 / 

导演:李安 / 编剧:扬·马特尔 Yann Martel/大卫·麦基 David Magee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