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有两个故事版本,第一个故事充满了奇幻和不可思议,似乎证明了上帝的存在,第二个故事更切近现实,却无比之残忍。影片放映结束后,我跟随着人流,听到有人说其实第二个故事才是真正的发生过的事情。当时我无论是在理智上,还是在情感上,我只接受第一个故事的版本,当下我就在心里嘀咕:那些选择相信第二个故事的人,是没有任何信仰的。一个对哲学和形而上学非常有研究的友邻罗北山讥笑道:居然还有人相信第二个故事?

这部电影所引发的思考太广泛了,太深远,以至于我困惑,信仰是什么?信念又是什么?我和枫林有过深入的探讨(好吧,那天晚上确实很深入地…),他觉得他未必看懂影片的全部,但直觉第一个故事与第二个故事版本并不冲突,前者是信念上或者信仰上的,而后者是真实残酷的现实世界。人在现实世界要做出妥协,但人不能没有心灵的寄托,可是我想说,宗教或者信仰不能成为一个行为的道德借口,否则信仰就失去了本意。

要理解信仰,对中国人来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并不想如此评价“中国人都是没有信仰的”,但我们生活里到处可见功利主义的宗教信仰。我有一位朋友这么跟我说:求神拜佛固然是迷信的一种,但佛教认为普渡众生有千千万万的方法,和佛祖做生意也是一种,比如你在戒律上遵守,就能换得佛祖的庇佑,善信者会去庙里还愿。对于她这个说法,我略有保留。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种和佛祖做买卖的宗教信仰,能否真正让人改变内心,切断情欲呢?我认为是不能的。这里就涉及了一个问题:信仰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所理解的信仰,是一种清醒的认识,即人类的理性有限,人始终是渺小的无力改变世界和宇宙,有很多自然科学还不能解决的领域,宇宙有多么浩瀚,未知的世界就有多么大。我们人甚至连自己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演化论和达尔文主义在这方面给出了很多答案,但那毕竟是有限的解答,它对无穷的追溯是无力的,谁能解释清楚宇宙的第一推力?时间的原点在哪儿?因此,我们不得不对如此浩瀚的未知世界感到敬畏,在自然科学暂时无法解决的领域,可以求助于超验哲学的帮助。宗教信仰就是其中的一种。

人是要有所敬畏的,这样人才能意识到自己本身,从而明白人与万物的关系所在。某些唯科学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相信人的理性和智慧可以克服一切,解决这个宇宙中所有的问题。人定胜天这句话以往常常挂在我们嘴边,只要团结改造自然就能征服自然,因为我们是相信共产主义的国度。所以这个国度的人,能对宗教信仰有几分了解?马克思肤浅地认为,宗教,不过是人类的麻醉剂罢了。

所以我就好奇,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的底线在哪里?PI是个相信三种宗教的人,这同时又说明了其实他什么都不信。我一直回忆PI父亲说过的一句话,理性是要吃肉的。最后PI真的吃了肉,是他的母亲。(但也有人说他没吃他母亲,anyway,总之船上发生了吃人肉的事件。)到底是为了吃肉而杀人,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很难去确凿地判断PI到底干了什么。我以为,这里的关键点是,不杀人是最后的底线,这是作为信仰乃至道德上需要把握住的底线。否则,人类群体当中,为了存活而相互蚕食,我们和动物就没有了区别。

我绝不否认PI身上拥有的信念,那是一种极强烈的求生欲望。求生,是要靠本能和兽性的,那只老虎就是PI的本能与兽性,没有老虎,他也活不下来。在风驰电闪、风浪翻卷的海洋上,老虎被吓坏了,因为求生渺茫之下,本能会感到恐惧,也正是对死亡的恐惧,才导致他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存活,不择手段地吞噬了母亲的肉身。

我看到很多人对PI的行径感到可以理解,甚至宽容了他,也有人为他能活到最后大加赞赏,说他身上有无法挫败的求生欲,他充满了勇气和信念。有人错以为,这是一种信仰。而我这两天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吃人肉符合道德伦理吗?在极端环境下,道德伦理可以破除吗?看来,这里的问题大了。

我现在很确凿自己的想法,PI是一个恐惧死亡的人,他不愿意顺应死亡,在整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他只屈服于自己的本能和兽性,虽然他一直在做抗争。然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够克服本能和兽性,动物的意识和本能是为了求生,人也会这么做,但人绝不是动物,人是有道德良知的,人类社会是讲伦理道德的。人类社会的文明无一不是人类克服了自己的动物本能与兽性而扩展壮大的。所以在我眼里,PI吃了他的母亲是突破了底线的。

你还会认为PI有信仰吗?我的很多研究宗教、神学的朋友却说,他们不会吃人,那不是说他们要坐以待毙,但在真正的极端环境之下,他们尽力而为,剩下的就交给上帝(神)。死亡并不可怕,他们顺应死亡,《西藏生死录》中的僧人,每一天晚上都会做第二天不再醒来的准备,这份淡定从容,只有有信仰的人才有。宗教信仰使人了解死亡,因为死亡无从体验,所以我们要借助于超验哲学。我曾经在一篇文字《无我就是对死亡的顺应和接纳》http://www.douban.com/note/245530033/中略微思考过死亡这个命题。

“死亡是关于自我的沉思,无我就是对死亡的顺应和接纳,从佛学的唯识学来看,一切情来源于我执。唯识里关于七识的四烦恼,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我见是对“我”的一种执着,会把一切问题先做分别的一种功能(习惯)。而里面似乎就有一种操纵的感觉,自恋对此的表达是一种胜任感。这让人就有了一种意识中的完美幻想,我们的行为只是让这个成为现实的一种努力。所以许多时候我们会偏执,会追求完美。

有情众生,那就是因为有我执。情绪的产生从“受”而来,而受是我执,顺我则乐合,逆我则厌离。造成这种苦的原因是因为人不是直接觉察生理的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背景,对纯粹的生理刺激,赋予了认识,形成了自我的感受,进一步,由感受发展为情绪,再用思维方式对情绪进行意识化或者潜意识化。我们看到,在这个刺激——感觉——情绪——思维认知的过程中,真正的痛苦几乎都不是由于外界产生,而是人类赋予意义的产物。

我执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生命现象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并不是意识完全控制的。人的理性有限,人不可太过妄自尊大,以为自己可以掌握一切,乃至人定胜天。想要在人世间建立一个完美无缺的天堂,往往却铸就了人间炼狱。

超验的观点意味着一种对整个生活形式的改变,它完全超出了迄今为止的所生活经验,因此,超验的观点由于其绝对的陌生性而必定难以被人了解。其实,对死亡的思考,无非是要人打消自我与世界的僵死阻隔,认识到存在的永不停息的变化生灭与运动,万物无住,万有常住。”

所以我最多只能同意PI是有信念的人,这种信念是极强烈的求生欲,它可以帮助你在遇到困境时顶住压力,想法设法让自己存活下去,解套。但PI不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他恐惧死亡,他不能理解死亡,他说他选择去洗礼,可实际上,他还是那个最为理性的人。我并不评说PI的是非黑白,也不想泛化到社会人群,这里只是我对信仰、信念的一些思考,仅此。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又名:少年Pi的奇幻漂流 / 漂流少年Pi

上映日期:2012-11-22(中国大陆) / 2012-09-28(纽约电影节) / 2012-11-21(美国)片长:127分钟

主演:苏拉·沙玛 / 伊尔凡·可汗 / 拉菲·斯波 / 阿迪勒·侯赛因 / 塔布 / 阿尤什·坦东 / 加塔姆·贝鲁尔 / 阿彦·汗 / 穆德·阿巴斯·卡勒里 / 维比什·希瓦库玛 / 热拉尔·德帕迪约 / 詹姆斯·斋藤 / 俊·奈托 / 安德里亚·迪·斯戴法诺 / 沙拉万提·塞纳特 / 王柏杰 / 柯一正 / 黄健玮 / 

导演:李安 / 编剧:扬·马特尔 Yann Martel/大卫·麦基 David Magee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