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夏日的故事放到任意一个城市都是适合的。这是因为这部片子里想要表达太多同一性的主题。比如城乡的分别、家庭的情感、警匪的故事等等。当然,要把这些元素加诸己身,浓缩成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关键就在在于你得找到适合的线索,贯穿全篇。

比老生常谈更常谈的就是一个老生以为自己在说一个新故事而别人早已听过。所以,我们对《江城夏日》不能作一种故事性的阅读。这样会无趣很多。这部片子拥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却没有相应的地方特色。导演根本无意说出这个城市对人的影响如何。相反,他想突出的是对这个城市的游离。

这样一种游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人物的游离。男主人公李艳红的父亲是一个因早年间(文革)说错了话而反而分配(就是放逐)到农村四十年的武大学生。他曾经处于是这个城市的知识顶端,但是现在不得不把所有的知识和热忱倾注到小山村的基础教育事业中去。这里所展现出的游离是一种个人身份的游离。城市不再需要他的知识,他必须在一个山村中找寻自己的位置。这样一种情形是其个人造成的。悲剧也酝酿于此。所以,这个父亲对于儿子的管教是很严的。城市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失去的梦。儿子也许会延续这个梦,至少不要再重复现实。

李艳红身上也带有一种游离。她在父亲面前是乖女儿,极力掩饰自己的舞小姐的身份。当然,这是徒劳的。(讽刺的是,她的职场小名是乖乖)父亲在无意中了解了她的职业后表现出了一种宁静的痛苦。痛苦是一种默认,而不是否认。否认是想改变痛苦,而默认则是承受。这种痛苦无法表达。李父在车上不愿去看她女儿一眼,不是因为他看不起女儿;而是因为他不愿正视自己。他感到女儿的一切都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子女对于长辈来说永远是精神和身体的一部分。李父无法对女儿的未来负责。这是最大的痛苦。

其次是一种职业的游离。职业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一个人也许一生会从事许多职业。但是一定要有一种主业,人才能安定下来。试看影片中老警察的那一双老眼,那真是警察的眼睛。看人时似乎是昏暗的,但是隐隐透出威严的光束,这光束可以透过劳改释放人员鹤哥的皮,深入骨髓。但是,影片中的老警察已然退休。接触到李父的第一天就是他上班的第一天。但是卸下职务并不意味着职业习惯的丧失。职业对人的影响是独创性的。

鹤哥是个杀人抢劫犯。犯罪是他的职业。也学罪犯可以通过做正经生意的方式改变自己。但是犯罪是一种印记。因为有掩饰的存在。我们可以见到江洋大盗敢于在作案后留下大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在现实中也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贼。犯罪要有犯罪的对象才成立。同样。罪犯也需要被害人。他在被害人面前才能真正不加掩饰。因为他知道这是掩饰不了的。但是对于换了一种身份的鹤哥来说,他对于过去的掩饰,最好的方法就是再犯罪,把洞悉其过去的老警察杀掉。

这部片子中的人物不多。通篇贯穿着这样一个关于游离的主题。每个人都是他的身份又似乎不是。到了影片末尾,鹤哥被抓,李艳红回到了乡下,李母出殡,李父也获知了儿子死亡的消息。一切归于真相。这样一种回归似乎终结了游离。但是到结尾李艳红的儿子诞生时,我所见到的李父的笑容也许包容了更多的东西。

新生,会是痛苦的终结么?游离不断的冲击着现实,其手段就是怀疑。

江城夏日(2006)

又名:Luxury Car

上映日期:2006-05-22片长:88分钟

主演:田原 / 吴有才 / 黄鹤 / 李贻清 / 

导演:王超 / 编剧:王超

江城夏日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