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课上墨婷读韩愈《祭十二郎文》,念及江叔去世和种种颠簸离散,悲从中来,哽咽失声。想起很久前在课本里学到这篇的时候,最不忍心看到的一句是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哪知世殊时异,暂离成诀别,到头来只留懊悔。那时虽然也是十几岁的年纪,却似乎早有戒备,不知哪里来的未雨绸缪,喜聚不喜散不说,每到分别都担心会不会用完了见面的最后份额。《一把青》的后半程几乎是怀着这种忐忑看完的,还好故事里虽时局弄人,“两眼一抹黑,兵败到西凉”,但总归是划掉了韩愈的“以为”二字,在生者和逝者之间维系了某种痛楚而安宁的“久相与处”。

最开始是顺着片头曲找来剧看,受评分影响,期待有些虚高,开头几集一直在“看完这集就弃剧”和“还想看下一集”之间纠结。完全的历史真实必然不去追究,原本也是情怀至上的年代剧,而非一丝不苟的历史教学片。然而飞行大队和眷村数不完的规矩里渗透着太多刻板的性别角色、牵强的因果论断,有助煽情而欠缺说服力。凡此种种关于眷村规矩和飞行员与眷属关系的内容,无论是师娘伴着一缕微笑慢条斯理讲授,还是副队娘演技浮夸地大呼小叫呵斥,听多了都生出没来由的厌倦。美工特效也常常让人出戏,比如频频闪回的交战片段、以师娘为首的主要角色的老年妆、郭轸受罚拖飞机时松弛的绳子等等。幸好,看下去的愿望还是占据了压倒性优势。随着后半段恩怨情仇的展开,开头几集所呈现的规矩和它们所属的封闭社群一起被时局打破,经验中谙熟于心的生活道理被真实际遇不断推翻,每一个体的脆弱、自私、贪婪、惶恐伴随着自我防卫外壳下的爱恋、良知、悔恨、歉疚等等,彼此胶着,彼此托付,也彼此亏欠。这部分对剧中人和观众而言都是折磨,却分外好看。

尤其喜欢剧中朱青和大小墨婷的选角。白先勇的原著读来寡淡,十几页的短篇没太多惊心动魄起承转合,悲喜也都一带而过。小说里的朱青“身段还未出挑得周全,略略扁平,面皮还泛着些青白;可是她的眉眼间却蕴着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连俞涵所饰朱青确有这样的眉眼,有让人见之忘俗的气韵,举止谈吐腼腆不张扬,内心却是最果断不胆怯的。她始终有孩子似的纯真,性子里却又带着决绝,对人情冷暖也比她两位姐姐和飞行员们看得透彻些。于是便有了初到金陵女大时说着“一个人我习惯了”的朱青,对师娘的心软回应“迟早你会没路走,没车坐”的朱青,浓妆在舞台上唱着“郎呀寻花要趁早”的朱青,隔着看守所铁窗泪诉“怎么也没办法把出卖我的女人和你们的脸联系起来”的朱青。而墨婷,真正意义上“把日子看到头”了的人,从过小的年纪开始便承受了过多的离散,跟随长辈逃难,失去最爱惜的人,亦经历了冷暖人间。小墨婷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喜怒哀乐的神色赶得上周围大人的演绎;大墨婷台词不多,但哪怕是无言注视,眼神里也写满温柔,如果是哭泣或笑容,更是让人心都融化了。讲真,有几次镜头从小周切给墨婷,立即看得出演技的反差。连俞涵在Ins上提到,“朱青对大墨的情感很像对过去唯一能展现柔软的出口”、“看到大墨心中都会有一种温暖”。也只有这个早熟又温柔的孩子能以和缓声线撑起整个故事,去中和那些纷乱吧。

我们一生的时间会经过多少人啊,多数人都像焦飞所说,路人甲乙,最后只是纪念册上一张大头照而已;少数人对我们而言与众不同,是流连是羁绊,是偶尔想起时心口的绞痛。小顾美国受训归来时墨婷说:“旧地重游只是错觉,你自己和陪你来的人,其实都不一样了。”得知小顾出任务牺牲,她哭得一塌糊涂:“当一个人再也回不来了,你总想在他共同的回忆里,找到自己对他的价值或意义,但是很难,只是一堆画面而已,没有意义。”生离死别都是如此这般,尽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两代人恩怨过后或许留下一句云淡风轻的“人生免不了遗憾”,也或许是“往前走,日子会跟上来,想躲也躲不掉”的心酸。

对待离散我们束手无策,“久相与处”难盼,多数陪伴只能是短暂一程。然而安置好回忆,下一段真心又会换来什么,还是想知道啊。

一把青(2015)

又名:A Touch of Green

主演:杨谨华 / 天心 / 连俞涵 / 吴慷仁 / 杨一展 / 蓝钧天 / 温贞菱 / 钟承翰 / 李程彬 / 施名帅 / 李劭婕 / 欧阳姗 / 博焱 / 蔡力允 / 庄心瑜 / 班铁翔 / 周厚安 / 樊光耀 / 潘之敏 / 饶星星 / 高英轩 / 杨小黎 / 司徒颖霜 / 邱逸峰 / 周洺甫 / 吴芮甄 / 黄尚禾 / 黄健玮 / 邓九云 / 丁强 / 查尔斯·威廉斯 / 

导演:曹瑞原 / 编剧:黄世鸣 Shih-Ming Huang/白先勇 Hsien-Yung Pai

一把青相关影评

故西
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