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为了名?为了利?为了一句话还是为了一口气?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有的人很幸运,早早就明白了活着的意义。因此,一辈子活得很畅快。而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答案,但是却一直不得志,他这一辈子就活得比较憋屈了。活着的时候找不到答案,等到了临死,依旧是迷迷糊糊的,这样的人生最为悲剧。



老舍有一部著名的著作《我这一辈子》。这是一个关于清末明初时候,北京城老巡警的故事。我们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了北京城里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生活着的不为人知的小人物,然后洞悉了他们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毫无例外,都失去了生气。他们一辈子忙忙碌碌的寻找活着的意义,但是直到自己死去,这个问题还是困扰着自己。



没有拜读过原著,但是这部文学作品改编的一部电影以及一部电视剧却看完了。电视剧由张国立自导自演;电影则是由一个年轻人可能不是很熟悉的导演——石挥自编自导自演。电视剧看得比电影早一点,因此在固有的印象中,相比于电影,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但是在看完了电影之后,对于石挥导演,对于老舍的这个故事,就不自然的有了新的认识。



电视剧版的主线是围绕主人公一生之中的感情脉络,而别的故事,则是这个主线的陪衬。最后,以一个大众欢喜的结局,作为结尾。而电影则不同,电影中的主线,是整个故事发展的自然脉络。主人公一生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都成为了电影讲述的要点。而感情线,则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陪衬。结局上,我们看到的是以一个悲剧收尾。这不是一个我们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结局。因此,在看完后,不禁的会去唏嘘。



但凡你对于旧社会的北京有一个认识的话,那么本片所营造的范围就会让你感觉很自然。张国立版本的电视剧,很可能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审美环境,而做出的一种妥协。读过老舍的著作的人都知道,他的故事里,主人公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电影一定程度上尊从了这种原著中的设定。主人公没有等来新时代,就已经冻死在了旧社会的黑夜里。



至于感情线,这就更加可笑了。虽然我们非常喜闻乐见,在影视剧作中穿插着很多的感情脉络,甚至不惜以破坏故事主线,新建立别的主线的方式来重新为这个故事建立认知。但是这样一来,故事也就缺失了自己的主旨了。张国立版本的电视剧里,犯的就是这样一个错误。美化结局,固然会让观众们感觉到舒爽,但是对于原著而言,这样的结局,并不客观。



而石挥导演,则一定程度上对于现实认识的非常清楚。在旧社会,活着本身就非常不易,穷人整天关心的只有能不能吃饱肚子,能不能不受冻,明天能不能还有活干。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活着就已经耗尽了他们太多的气力了,他们是没有时间去讨论感情问题的。因此,在看完本片后,我们虽然对于结局,感觉不是那么的舒服,但是这是客观的。就这个原因,也决定了本片导演的功力技高一筹。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主人公当了一辈子巡警,都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起初是为了有一口饭吃,接着是为了涨工资,后来是为了求生,最后是为了一个自己也不明白的信仰等等。



本来想着一辈子安分守己,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却弄不明白这个世道。善良的人们没有一个可以善终,恰恰相反,坏人们却可以在一次次从的波折中越发变得“高大”。这个世道,普通民众看不太懂。



石挥导演关于旧社会并没有用很俗套的主人公控诉的方式来让我们了解,相反,导演大多数的时候站在一个客观观看的角度,只是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既定事实。而对于旧时代的理解的重任交由给了观众。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对比与电视剧,电影更加能凸显旧社会的悲惨,而电视剧虽然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是却仅仅为我们讲述了旧社会老北京底层的市井生活。对此,高下立判。至于说石挥导演有多么厉害,几十年后一个叫姜文的人,据说跟他有几分相似,但表演却只流于模式。

我这一辈子(1950)

又名:My This Lifetime / This Life of Mine / Life of a Beijing Policeman

上映日期:1950片长:120分钟

主演:石挥 / 魏鹤龄 / 崔超明 / 沈扬 / 李纬 / 程之 / 梁明 / 

导演:石挥 / 编剧:老舍 Lao-She/杨柳青 Liuqing Yang

我这一辈子相关影评

M
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