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剧作艺术创作的核心,人物性格的刻画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佳切入点。人物的性格则是被影片中环境的诸般现实矛盾以及种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所制约的,是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的最终衡量标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故事的进程。
影片《红河》的人物形象塑造可谓是它的闪光之处。作为章家瑞导演“云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导演与编剧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颇费心思。全片以越南少女阿桃与中国小贩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中越边境纯情爱恋的画面。片中的主人公阿桃(张静初饰)是一个智障的少女,但并不能仅以此说明主角人物性格的淡化。相反,《红河》全片恰恰所要表现的是一个智障少女的那种简单,纯真的少女情怀。正如影片一开始,小阿桃空灵的越南小曲能把人们吸引住一样。然而,失去父亲的痛苦使得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的成长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也造成了她智力的缺陷。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份纯真与善良,因为她的出现,将阿夏,阿水,沙巴等不同人物的性格连结起来。
1.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
尽管年轻的阿桃是一个智障女,或许没有其他人性格中的复杂与深刻。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纯朴的越南妹子,却能令她身边的人为之感动,折服,甚至发生改变。以卡拉OK摊唱歌招揽生意的小贩阿夏(张家辉饰),因一次偶然遇见阿桃并利用她来招揽生意。渐渐地,他从一个自居为阿桃的“老板”的身份而不知不觉地成为了阿桃的爱人,也间接地改变了阿夏的性格。这里我们不妨细致地分析一下阿桃:她善良,勤劳,在姑妈的按摩房每天认真地擦地板,也从不向姑妈抱怨。只知道干活,拿钱买槟榔吃。她用她的那颗纯洁的心,融化了黑老大沙巴内心的冰冷,并生出了对阿桃的爱怜之心。而阿夏也因为她的善良与好色之徒大打出手。就这样,阿桃的纯洁之心竟奇迹般地于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别人。他们看上去仿佛都希望能用阿桃的心来给自己的心填补空缺。
另一方面,影片是在讲述阿桃与阿夏的爱情。可在影片的初始阶段则是偏向于亲情。当阿桃与阿夏初识之际,阿桃便以他眉间的那颗痣而认定他是爸爸。虽然阿夏只想雇用她打工,可每次阿桃看到阿夏如慈父般的微笑时。阿桃便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丝喜悦来。尽管在她的表情上我们并没有过多地看到她内心的变化,但是从她的一举一动中便能得知:这份看似是父女间的感情正在渐渐升华……尽管阿桃的话语很少,但她内心的想法此时已能清晰地体现出来了。而这一点在影片最后阿桃咬阿夏手指的瑶族婚庆习俗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2.人物性格的情感渗透
凡是成功的影视艺术形象,都是剧作家把自己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思考以及热烈而深沉的感情,融汇于性格的艺术描绘之中的。由于影片主人公形象的特殊性。因而主人公的动作,表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展现就会显得极为重要。而导演对阿桃的面部表情并没有大加修饰,而是通过这个智障女的一举一动和极少数的话语来表现出他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以及对他人的那种情感渗透。影视剧作者越是能把自己的思想,,爱憎感情和对生活意义的审美思辨浸透于形象的血液之中,则画面上的性格特征就越富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章家瑞极力地在渲染阿桃这个人物形象的鲜明性。在影片中给观众最直接的印象便是擦地板,洗衣服,唱歌。这些看似极其普通的画面却能清晰地勾勒出一位纯情少女的内心情怀。而影片的另一主人公阿夏起初只是一个摆弄卡拉OK的小贩,猥琐,贪婪,正如影片最后沙巴对他的训斥一样:“只会玩女人,只会用女人的钱”。可是,他也有着许多有钱人都做不到的可爱之处:他仗义,在从阿水那边雇来阿桃为其卡拉OK陪唱的时候。遇见有歹意的好色之徒,他敢上前阻拦甚至被揍:他重感情,当他的前女友路过歌摊,他会情不自禁上前问候。被前女友的大款丈夫侮辱后,喝着闷酒,痛哭流涕。然而,这其实是一个男人最感人的时刻,女人固然也会嫉妒,但嫉妒是源于这个男人值得爱。重情,就是值得爱的见证。而阿桃连这层嫉妒都可以免去,甚至比阿夏哭得还要让人心疼。人物性格的情感渗透也正是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而体现出来的。而人物性格真正的魅力则来源于对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深度,这是需要画面上心理描写的多重可能性才能实现的。影片虽然无法细致地解析出主人公的性格深处,但是利用了人物从现实关系的横断面上进行性格的艺术对比,从而巧妙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有人说《红河》是中国版的《情人》。同样是发生在越南边境,同样是被战争左右着命运的人物。但是,《红河》的人物塑造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它不像《情人》那样压抑自己爆发的情感,不像《情人》那样刻意冷漠地面对着个世界。它只是在宁静地用歌声,爆炸声,和神经质地用枪声来展现故事主人公在中越边境那段似乎不那么寻常,却又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去。因而首先在人物性格这一环节,《红河》已显示出了其独特的光辉。而片中略显不足的地方便是人物个体的内心世界并没有凸现出来,反而是过于依赖人物之间的性格对比。编剧和导演无法用画面或语言很好地阐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在有些地方会觉得捉摸不透。当阿水告诉阿夏阿桃要被沙巴带走时。阿水没有直接告诉他原因,而阿水对阿夏的感情也多少显得有些故弄玄虚。他们三人在无形中共同左右着阿桃的命运。而这三人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没能十分清晰地体现出来,而编剧在次要人物之间的对话设置上也没有下太大的功夫。编剧力图在最后时刻通过描写的人物性格冲突来进一步凸显剧情的张力,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难就难在怎样巧妙地利用好这几个人的性格来表现这一冲突,而这一点是需要编剧和导演进一步锤炼的。
3.人物性格的现实性与情感性的统一
将影片主旨与精神更好地诠释的方法便是让人物变得更加地生动。而这样的人物取自生活,也将生活的情感倾注在其中。不仅要给观众带来感动,更要能够给观众带来启示,同时也为提升影片的故事深度。从影片的两位主人公来看。他们的故事非常地脱俗:从天而降的智障女,没有欲望地相处,他们甚至没有谈恋爱的过程。没有传统爱情片的你追我赶,或是浪漫的四目相对,十指紧扣,更没有充斥心灵的惊心动魄。他们有的只是最为自然的相依相伴,危难相济。甚至看不出两人是如何从名为父女的关系逐渐转化成忘年的恋人。或许就整体来看,影片本身并不是那么地优秀,但是两位演员的演绎却使得它超越了其本身所能达到的高度,让人感到无尽的回味。如:当阿桃看到阿夏和别的女人鬼混时,一气之下扔掉了阿夏的鞋子。对于一个有着智障的主人公而言,没有比这个佯狂发疯的举动更好地表达她的爱意了。当阿夏被小混混暴打之时,阿桃仿佛是出于一种对爱人的情意进而下意识地进行“报复”。而在这一刻,两个人已经不知不觉地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意。当火车将他俩隔在铁轨两侧,因寻不到阿桃的阿夏心急如焚,火车开走时,两人又冲上去紧紧地抱在一起。对于两个极具个性的主人公而言,编剧和导演已将他们的感情细节设计的匠心独具。在情感的逻辑上是相当符合的。而对于另外两名次要人物——阿水和沙巴,影片也体现出了他们鲜明的性格特征:阿水虽然有一种市井的风尘感,但她同样对阿桃关爱有加。她在阿夏与沙巴两人之间反复矛盾着,看似世俗的面孔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伤口,既想在按摩房大发横财,又想照顾好阿桃。她希望能为阿桃找到一个归宿,却又要在这两个男人之间无奈地徘徊。而黑老大沙巴则不同,他其实是一个很理想化,很现实的人物。他对阿桃的方式区别于对其他人。对待阿夏也不是那种情敌般的较量,更像一个长辈对一个浪子的训斥。而这两个人物都是很有说服力的角色。尽管作为次要人物,但却间接影响着整个剧情的发展。然而编导却有些忽略了对他们的性格的侧面开掘。只是通过对话与表情来突出他们的性格鲜明性,因而很难揭示出他们现实性的意义。
总体来看,《红河》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人物间性格的艺术对比上显得更为独特与新颖。在一部影片中,人物性格应当是丰富的,更应当是统一的。只有牢牢抓住人物基本的突出的性格特征,才能更好地塑造统一而丰满的人物性格,从而使整部影片陡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