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如果不落地,还是理想吗?

#马帝奥#
十分抱歉,马帝奥一出现的时候我差点以为是皮尔洛。太标准的意大利男人的脸和那飘逸的长发了。伟士伯(Vespa)摩托车,把人再一次带回到那个青春烂漫的意大利,尤其是他载着佐珍去“老巢”的时候,仿佛《罗马假日》重现一般。好了,不多废话,回到正题。
与其说马帝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更愿意认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尽管他也有理想主义者一样的理想。
他敏感、细腻、唯美、纯洁、天资聪慧、完美主义,他有许多在左的天才都有的特质。
电影一开始,他的父亲就说马帝奥凡事都紧张,这紧张,可以说是敏感。
他能一眼看出美中不足,他能识别出迪班尼的不学无术,他有自己的审美,从不向他者妥协,即便是权威。他是那种勇于说真话,敢于做正义的事的心口一致的人,是我们许多人想做却不敢做或做不了的人。
你看他成绩一直拿A,一直在追求完美。
不是他看不到美,不是他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不然他不会在给佐珍拍照时,由衷地夸赞她的手太美,并且把她美丽的手拍下来,冲洗成一张张唯美的照片,也正是他的细腻和敏感,才使他在佐珍的照片中发现了她那被电击治疗所留下的印记。只是他不容许美中不足,他不容许美中有半点杂质。他厌恶世间的纷争,他反感组建家庭所必然带来的争吵,所以他对着妹妹说:“你长大后要学我,不要结婚。”
然而,还是那句话,没有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人,在发现完美只是幻象时,往往容易走向极端。
不幸的是,怕什么,来什么。
这时候,他的自卑、偏执、过激、自我封闭、没有耐心,都一一展现在眼前。
你也看他是如何因为与老师发生分歧而失望。当这份失望内化为了自卑,他在多年以后还能朝尼古拉大声地说自己没有通过那场考试,也就变得有理可循了。
他自卑的心理,也是让他在爱情面前退步的原因。他自卑到连抓住爱情的勇气都没有,他觉得自己不配有美好的爱情,所以被迫地伤害了爱的人。他在电影开头的一场舞会上,当女孩主动吻向他时却选择回避和拒绝,他在爱人美拉莉面前选择的是退步和放弃。曾经有人说,如果一个男人严肃认真地觉得自己配不上一个女人,那他就真的不会配这个女人,不管是当事人故意还是天意。这句话虽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但放在当时的马帝奥身上再合适不过。
自卑的人,如果他人对他越好,对他的期望越大,他越容易朝相反方向走,越容易害怕自己对不起他人,对不起自己。
有人说,因家庭的不幸而产生的自卑感,是一切麻烦的根源。虽然不能独断马帝奥的自卑感就是来自家庭的不幸,但可以认为,他的自卑感确实是他身上一切麻烦的根源。
心里全是纯洁和美,面对周遭的缺陷和丑陋时,自己想要改变一切的心虽有余,力却不足的无奈,让自卑感演变成了对这个世界的害怕和恐惧。而无力战胜恐惧的意识,诱发了马帝奥身上与善相对的恶的一面。这里的恶,不是那种杀人纵火、偷抢劫掠的恶,是坠入死亡的悲。
这样敏感而向往完美的他,在发现现实如此失望,自己又无能为力时,怎么不会与周遭格格不入,怎么不会想要逃脱现世,逃离随时会有争吵的爱情和婚姻,逃离家庭和朋友,逃离由一些不懂装懂,倚老卖老,认为谩骂父母的人不配做诗人的教师所组成的学术界,逃离满是动荡而混乱、令人失望的、没有生气的意大利。
逃离。去哪呢?只有一个地方,死亡。那里没有斗争,没有争吵,那里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马帝奥如果不选择死亡,很有可能会变成和佐珍年少时一样的自闭和疯癫。佐珍和马帝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通的,这也是为什么佐珍在最后能通过美拉莉所拍的一张照片就看出马帝奥有话想说,而尼古拉却看不出。
(这篇影评写到这,恰时2015年12月31日晚,马上就是新的一年了,我看着窗外,灯火通明,月亮挂在天上,一定有不少人在外滩、三里屯、银座、埃菲尔铁塔、泰晤士河畔、时代广场跨年,而我在想着那个同样是新年前夜却纵身一跃的马帝奥。他当时的心情,我不知道我懂,还是不懂。)

#尼古拉#
电影第18分钟左右,尼古拉在和一个女子行房前,那女子就说:“你和马帝奥不一样。”
尼古拉是一个中庸的人,是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或者说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不可能做偏激的事。驾车过程中,有人加速超过了他,他会说“笨蛋”,不会像马帝奥那样容易情绪失控,飙车似的开着载有尼古拉、朱丽娅和莎拉的车。
尼古拉是一个不温不火的人,就像一潭平静的湖水。一个猎奇的人,多半不会对他产生兴趣。
尼古拉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信仰就是善。尼古拉先后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妻子朱丽娅,失去了手足马帝奥,失去了母亲,失去了许多。面对这一切时,他像个不解的孩子一般,眼睛看似木讷地凝视着前方(电影里不止一次这样的镜头),朝着这个世界发出疑问,用自己的行动去从这个世界寻找答案。
面对那个让人失望的意大利,马帝奥想要拯救,最后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自杀了。朱丽娅想要拯救,最后自己走向了一条死路,自生自灭了。我们不得不敬佩马帝奥和朱丽娅这样的英勇,他们的舍身取义,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像他们这般,所以我们才认为他们勇敢。然而,无情地说,我们也不敢保证以马帝奥为代表的正义力量如果终结了当时的黑暗力量,是否能造福于意大利国民;我们也不敢保证以朱丽娅为代表的另一股革命力量如果最终消灭了当时的黑暗势力,是否也能施幸于意大利人民。谁也不能保证马帝奥和朱丽娅所代表的那股力量不会成为《动物农场》中的“拿破仑”。
尼古拉最初并没有想要拯救世界,只是见到了有身边的人可以施以善意时,他就施予了,反而拯救了许多人。老师在问他有没有什么抱负时,他并没有远大的抱负。说实话,我心里实在佩服他,只因他太过真诚。就像我们现在从大学毕业一样,多半是未知前路的,只能朝前走。在火车站同马帝奥分别之后,尼古拉像当年医学博士毕业的格瓦拉一样,通过游历来找寻自己,不断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他的善心让他顺时顺地走,遇到了他该做的事时,义无反顾地去做,就像他义无反顾地推迟毕业旅行而选择帮助佐珍一样,也像他在佛罗伦萨遭遇洪水之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义工之列一样。
尼古拉一心向善,对意大利充满信心,哪怕是那令人失望的意大利。
真正自信的人是耐心的,真正自信的人是温柔的,尼古拉就是这样的人。
朱丽叶是自卑的,她不敢面对她觉得她辜负了的人和事。她自卑到连重拾幸福的信心都没有。在狱中,当她看到了多年未接触的乐谱时,她是多么的开心。然而,她多年以来握的都是手枪,那沉重的双手,已无力再跃然于黑白琴键之上。她企图用墨镜来遮盖和抚慰那自卑的心灵,让她能在人前探起头来,然而,女儿最后的温情也未能消释她的一意孤行,拒绝参加女儿的婚礼。
尼古拉有点像托尔斯泰笔下那个纯真的列文,无论世界多么惨淡和黑暗,一次次地受伤之后,依然像个孩子般相信世界会好的。他像《楚门的世界》里那个单纯的楚门,始终对身边的一切毫不吝啬地微笑。他还像《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兰乔,无论发生什么,心中念叨的总是"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他对意大利的信心,有点像林语堂对中国的信心,尽管众人都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来看待中国。马帝奥和朱丽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像鲁迅。马帝奥弃笔从戎,朱丽娅放弃音乐而参与社会改革运动,鲁迅弃医从文,他们都孺子牛般地以命为剑,指向社会的阴暗。朱丽娅和尼古拉同床异梦之后的诀别,有点像鲁迅和林语堂这两个昔日朋友的诀别。分别多年以后,当朱丽娅从卡罗的太太口中听闻尼古拉的近况时,说了一句:“他还是那样,一点没变。” 是的,尼古拉从未改变那颗善心,在法庭面前辩护,照顾身边的病人,从未改变他相信未来,相信美好的信念。
如果把尼古拉放到其他时代的其他国家,无论那个时代是一个多么悲情或阳光的时代,无论那个国家是一个多么绝望或光明的国家,他都会始终如一地朝着善往前走。把尼古拉放到今天的中国,让他去北京南站附近的上访办走一趟,他不会像个喷子一样对世间充满怨恨;让他去北四环的奥森走一趟,他也不会像个圣徒一样,高声大喊共和国万岁。他应该是会把心中的理想化作一股温柔的力量,这力量能让他像个孩子一样保持一颗向善的童心,加上他多年的社会阅历,最终选择一项事业,为之倾其一生,改善身边的一人一事,正如他对佐珍所做的一样。
我想,尼古明确地知道世间的美好与丑陋,理想主义般地向往着美好,现实主义般地认为实现这理想没那么容易。在共同的理想面前,马帝奥和朱丽娅都选择勇敢地去面对,而尼古拉则选择理性地面对,这样的理性让他看起来比前两者更像个懦夫。尼古拉这样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是康德所说的那种“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人。在他看来,理想固然美好,我们可以选择奋勇向前、飞蛾扑火,然而,如果奋勇向前的代价是牺牲的话,宁愿选择放慢脚步,踏实地来。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如果在半途牺牲了,谁来继续为理想奋斗?还没实现理想就牺牲了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何尝不是对美好理想的一种辜负,甚至不好听地说,是不是太过自私?试把理想拟人化。理想在召唤马帝奥、朱丽娅和尼古拉,说:你们来吧,我在远方等着你们。马帝奥和朱丽娅热烈地响应了理想的召唤,并热血而勇敢地证明了自己对远方理想的渴望。然而,有一天,理想突然发现,他在召唤的马帝奥和朱丽娅在奔向自己的途中牺牲了,理想会怎么想?这就像一个闺中待嫁的少女,内心渴望着远方的良人有一天能来打开闺门,娶自己为妻。突然得知良人在途中牺牲了,这少女心中该如何想?内心的热烈渴望变成了无回应的绝响,她的内心一定很痛苦,很伤心,良人牺牲得越英勇,越热血,少女越就痛苦,越伤心,某种程度上来说,良人何尝不是辜负了闺中白发的佳人。我热切地渴望见到你,你也热烈地想要见到我,而如果你的太过热烈让我们不能再相见,我该如何接受你这样的离去,你怎么忍心留下我一个人在这个世上独自对你单方思念?理想又何尝不是如此?而尼古拉不仅知道理想的召唤,也知道自己不能辜负理想,所以他选择了脚踏实地,选择避免理想对自己的诱惑可能生出的荆棘,他太理性了,所以他像懦夫,而最后良人见佳人的美好结局,也只有他这样的懦夫能实现。
换用现代的话来说,理想如果不落地,还叫理想吗?
不用尼古拉自己来解释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马帝奥的儿子,向我们解释了尼古拉的生活态度:“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跟心爱的人在一起是很开心的事。我看见午夜的太阳落在水平线上,但没有进入海中。你常说世事总是美好的,我觉得你说得完全正确。一切真的很美。”
有人说导演把太多戏份给了尼古拉,相比之下马帝奥要少很多,对于悲剧性的英雄人物马帝奥来说,不公平。
而在我看来,是公平的。马帝奥是死了还重于泰山的人,是死了却依然存活于人们心中的人。不仅活在他的母亲、姐姐、妹妹、尼古拉、美拉莉、佐珍和他的朋友们的心中,还活在你我的心中,不是吗?他的母亲带着马帝奥的书,悲痛地离开事发地,多年以后见到他的儿子像见到马帝奥本人一样;姐姐妹妹也因马帝奥的死而对人生有了不同的理解;尼古拉无时无刻不活在马帝奥的影子中,连最后朋友卡罗也对尼古拉说,如果他不能越过马帝奥这道坎,他和美拉莉都将永远憎恨马帝奥;美拉莉又何尝不是一直在怀念马帝奥?她生下了她们的孩子,细心地呵护着儿子长大,如果不是心念马帝奥,我想大概是不会这样的;佐珍不也是吗?她一直想去见一面美拉莉,因为她知道能从美拉莉那里知道马帝奥生前想说的话;而你我现在不也在怀念马帝奥吗?如果仅仅因为马帝奥在片中出现的时间长短来臆想导演的“尼古拉计划”的话,我觉得这和臆想上帝天妒英才,过早带走了像尼采、鲁迅、梵高、顾城、乔布斯、王小波这些英年早逝的人,而觉得上帝是否太过残忍来斥责上帝一样。马帝奥他自己在最后也抚慰着尼古拉和美拉莉,我们还有什么必要讨论公平不公平。
马帝奥和尼古拉,在性格、命运上看上去截然相反的两个人,最后都是殊途同归。他们两个就像在山脚相约要一同爬上山顶的朋友,一个人说我从山的北坡走,虽然坡陡路险,但愿意肝脑涂地;一个人说我从山的南边走,那里路途平坦缓慢,但最有希望到达山顶。北上的人从悬崖坠落了,留下的,只是南上的人在山顶插上一杆旗,眺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对对方的怀念。对方以另一种形式,来到了山顶。
比较,不是为了评出优劣,不是争论个孰高孰低,而是让我们更有可能看到多面体的另一面,或者可以说,这不是一种比较,而是一种描述。请允许我做个不知道恰不恰当的臆断,尼古拉很有可能是巨蟹座,马帝奥很有可能是处女座,或者说尼古拉很可能是水象星座,马帝奥很可能是土象星座。
然而,尽管上述种种,马帝奥、尼古拉、朱丽娅,都是善良的。所不同的是各自选择了不同的行善的方式。马帝奥的善意让他想要走进佐珍的内心,让他选择通过维稳的方式来避免再有人像佐珍一样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朱丽娅的善意让她想要通过进行社会运动的方式为意大利除却那些毒瘤。尼古拉的善意让他选择终其一生来奋斗于精神病科,尽可能地缓解和分担像佐珍这样的人的疼痛。他第一次考试拿到A时,老师说他有做医生最重要的一点:同情心,确实如此。他的老师也十分坦诚地说,他也许会判断错了,但真诚的尼古拉没有让他看错。他这样的善意有点像《一公升的眼泪》里为了帮助池内亚也而选择学医的麻生遥斗的善意。

导演似乎不大“入流”,网络上能查到的资料也只有简单的“出生日期10月1日,天秤座”,没有各种大奖做注解,然而却留给人间美丽的烟火,也只有这样的温柔和自信,才能不在乎那教科书式的2小时左右,拍出跨越近四十年的史诗般电影。我总感觉,他有点像那个等待三毛的荷西,始终不温不火地温柔自信地做着一件事,并不在乎“主流”怎样。

看完电影已经好几天了,这部平静的电影却让我久久都不能平静。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将有多大,只是隐约地觉得自己心中仿佛住下了一个尼古拉,一个和列文很像的尼古拉,让我在面对生活、感情、工作方面的失意时,多了几分耐心和真诚。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试着去理解别人,并尝试着去爱身边的人。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去不去爱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完全有权选择。
挤公交上下班的白领,大学教室里上课的学生,饭桌上谈论生意的商人,媒体面前发言的政客,塔吊上操作机械的建筑工人,部队里一袭军装的将军,海上钻探的油井工人,山里挥锄劳作的农民,出租车上的司机,街道两边的保洁。。。
我甚至敢自下断言,不理解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我们今天的烦恼,只是由于我们的智识、情商和阅历不足以让我们微笑起来。
容纳和理解周遭,抬起头来,自信地朝着太阳走去,不为某个人,不为某个集体,不为某种主义,只是坚定地朝前走。怀着一颗向善的心,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关心和关爱身边的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和不辜负,也是对自己所负的最伟大的责任。如果我们都这样去做了,或者说大部分人都这样做了,世界就不需要天资禀赋的马帝奥和朱丽娅去做不必要的牺牲了。

太阳什么也没做,只是东升西落着;
月亮什么也没做,只是阴晴圆缺着;
海水什么也没做,只是潮汐交替着;
山川什么也没做,只是巍然矗立着;
河流什么也没做,只是蜿蜒流淌着;
草木什么也没做,只是自在生长着;
虫兽什么也没做,只是生死轮回着;
世界什么也没做,只是正常运转着;
人间什么也没做,一切自然会好的。
也许这就是Let it be吧。
嗯。
世间太过美丽,于我已是天堂。


2015.12.31
23:58

灿烂人生La meglio gioventù(2003)

又名:灿烂时光(台) / 最好的青春 / 少年万岁 / 璀璨人生 / The Best of Youth

上映日期:2003-06-22片长:366分钟

主演:路易吉·洛·卡肖 / 阿莱西奥·博尼 / 索尼娅·贝加马斯科 / 玛雅·珊萨 / 法布里齐奥·吉福尼 / 杰丝敏·特丽卡 / 里卡多·斯卡马乔 / 安德烈提多娜 / 瓦伦蒂娜·卡妮卢提 / 卡米拉·菲利皮 / 莉迪亚·维塔莱 / Claudio Gioè / 斯特凡诺·阿伯蒂 / 

导演:马可·图利奥·吉奥达纳 / 编剧:萨多·皮查歌利尔 Sandro Petraglia/Stefano Rulli

灿烂人生相关影评

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