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原著后直接看了电影,感觉很不一样,或许是电影跟书的侧重点不同。电影里从梨花的罪行被发现到破窗而逃之前,会觉得真是罪有应得,但后面跟隅姐在房间里的对话又觉得她好可怜,甚至衍生到觉得当代女性真是值得同情。尤其是在她跳窗之前,对着抓住她胳膊的隅姐用真诚的声音提问:“要 一起来么?” (这句真的好妙!)好像她不是在逃跑,而是在邀请,甚至是在拯救。虽然她做了在人们看来十恶不赦(是不是说的太严重了。。。)的事情,背叛了信任她的人,随意盗用钱财,但却看的出来,是被人羡慕着的,不管是电影里的隅姐,还是原著里的冈崎木绵子和中条亚纪,她们在知道梨花的事后不止一次的想到:“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所以说角田光代很厉害,厉害在她写的不仅仅是女性,而是整个人性啊。人性的欲望、贪婪,但人类偏偏又是理智的、克制的。当今社会有很多条条框框,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像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我会去,该去的地方。” 而什么是该做的事,哪儿,又是该去的地方......而梨花突破了那个框架,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是人性,真正的“品格”。当然,这不是自诩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值得歌颂的。再缩小到女性,自古以来,直到现在,女性在社会上仍受到很多不公,像古时的三从四德(也许只是通过影视了解的表面现象,真实情况不知怎样,像日本家庭中女性总是表现出的唯唯诺诺的样子就很碍眼啊。。。 ),像现在依然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现象,而人们也一直在追求公平,突破那些框架牢笼。但这仍是一段很长的路。。。
重提之前说的看完原著和电影,感想不同。看书是个缓慢的过程,而且文字叙述,也更加详细,把读者缓慢代入情景。其实看书的过程中并不觉得梨花在做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她说,“当初还以为自己再也不可能如此喜欢一个人了。” 她在婚姻生活犹如“死水”一般的时候遇到了那个她以为不会那么喜欢的人,但是因为光太么,做了这些事,最后在逃亡路上,她已经否定了。
假如没有遇到光太,是否就不会走到这一步?梨花凝视着河面,思考着。不,我并不认为走到这步田地是因为遇到了光太。要是自己进了编辑工作室上班的话。要是有孩子的话。要是没进那所初高中直升的学校,也就不会被推荐上那所短大。要是没从那所短大毕业,也就不会在信用卡公司上班,也就不能在银行上班。所有的假设向过去追溯着,又分散成无数分支,但是无论沿着哪个假设前进,梨花都觉得,自己终究会走到如今这步田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梨花吧,只是真的就如人类自诩的那样,克制,隐忍。 面对逃出框架的人,我们总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谴责批判的同时,是否内心会有一点羡慕呢?曾经,我深信着 “性本善 ” 论,但现在我觉得“性本恶 ” 似乎更可信。或者说,是人性本该如此么。。。
其实很想知道光太最终知道真相时会是什么表情,不过,也无所谓了吧……
PS:强烈推荐看原著。

纸之月紙の月(2014)

又名:Kami no Tsuki / Pale Moon / 纸月人妻(港) / 苍白之月

上映日期:2014-11-15(日本)片长:126分钟

主演:宫泽理惠 Rie Miyazawa/池松壮亮 Sosuke Ikematsu/大岛优子 Yûko Ohshima/田边诚一 Seiichi Tanabe/近藤芳正 Yoshimasa Kondô/石桥莲司 Renji Ishibashi/小林聪美 Satomi Kobayashi/伊勢志摩 Shima Ise/佐佐木胜彦 Katsuhiko Sasaki/前田希美 Nozomi Maeda

导演:吉田大八 Daihachi Yoshida编剧:早船歌江子 Kaeko Hayafune/角田光代 Mitsuyo Kakuta

纸之月相关影评

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