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用这个题目写一些文字,那是因为有的时候真的是被很多小小的细节所触动,以至于我觉得所有的女孩都是那么可爱可亲甚至可敬,不管她是否有美好的身材,时候有美丽的容貌,是否有温柔的声音,是否有修长的手指...
但是这篇文字实际上是一篇影片的观后感,实在是在胸中压抑了太多的东西想要说出来.
最近看了几部片子,内容都很灰暗,但都是和女孩有关的.作为第2性和所谓的"弱者",以女孩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多少都是带着些灰暗忧伤的气质.
姐妹情色--不要误会这个影片的名字,其实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完全是一个悲剧.为什么肥肥的女孩就没有人喜欢呢?这是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肥肥的女孩就不能够自己喜欢自己呢?为什么同性也不能喜欢她关心她呢?她仿佛是被弃置在一个小小黑暗角落里的石头一般无人问津.这个影片的结尾是很有意味的,当肥肥妹妹被蹂躏后她居然说自己没有被侵犯.她的小小的无奈的眼睛里面仿佛藏了很多东西.我明白那些东西叫做渴望.我明白她是多么的渴望爱.有些东西是每一个女孩都渴望的,所以请不要吝惜自己的爱,分给那些也许没有美丽五官但是有美丽心灵的女孩们.因为你知道的,每个女孩都是落入凡间的精灵啊!
后来的一个晚上,我看了一部叫做<<玛德莲堕落少女>>--2002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2003年轰动整个罗马教廷.这是一个可怕到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那些黑色的画面仿佛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切割着我.这个影片里面讲了4个无辜少女的故事,她们分别因为过分美丽,被人强奸和为婚先孕而被虔诚的信教的家人送到天主教玛德莲修道院进行所谓的"教育感化",她们被认为是不洁而且有罪的,她们要整日无休止的劳动,受到非人的虐待,她们被家人和社会所遗弃,被囚禁在地狱一般的修道院中.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有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主没有来救她们,主根本没有出现!!那些凶恶的修女才不会管女孩们的死活,人死了,她们也只是说一句"愿她安息".当然她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back to work"~
这样的修道院在爱尔兰有很多家,它们以关押所谓的不良少女为目的,实际上只是在惩罚无辜的"受害者",最后一家这样的修道院是在1996年被关闭的,总共有30000多名少女被囚禁过,很多人死无葬身之地被埋葬在乱坟岗中,还有很多死于精神病院.
如果我不看这样的影片,我永远不会了解这样的事实.在我小的时候,我看过<<红字>>,看过<<巴黎圣母院>>,我就已经了解到宗教的虚伪性,对女性的剥削和对人灵魂的巨大束缚.
然而我所想说的是:为什么受害的人总是女性?为什么女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是被歧视的对象?为什么"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
2006年8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出了一本书--<<地狱童年--玛德莲修道院的真实故事>>,实际上是30000名被虐待的少女中的一位的自传,讲述了她在修道院里度过的被毒打,强暴,电疗,药物实验的地狱般的童年,揭露了天主教会惨无人道的黑暗面.我很想找来这本书看看.
其实做女孩真是很难的,太美丽了就是妖媚,就是红颜祸水,太不美丽就是恐龙,就是猪不咬狗不啃.
如果是颜色 我是黑色的 如果是天气 我是下雨的
如果是朵花 我是枯萎的 谁会在乎呢 管他的---一首歌的歌词.
真的很少有人在乎一个女孩的心灵是否美丽是否可爱.
说到这里,还想说顺带着说说易性僻的问题.如果一个男孩他总是认为自己是女孩,不断的否定自己本身的性别,穿着说话都是女孩样子,那么就会很被歧视,那种骂"他们"的话可以肮脏到一定地步.然而如果一个女孩她认为自己是男孩,并且男孩打扮,那么顶多说"她"是假小子,"她"还会有很多朋友,没有人会歧视"她"...这个问题归根到底是对女性的歧视问题.人们不能容忍男性的女性化,却可以接受女性的男性化.其实那些心理上认定自己是女孩的男孩,我们也应该把"他们"归于女孩一类,"他们"是灵魂上的女孩,"他们"同样也是天使,你永远没有权利指责"他们",笑话"他们"穿粉色蕾丝花边的底裤,红色桃心花色的布鞋...
真的希望能够给女孩,不管是不是性别上女孩,不管是不是美丽的女孩,一些更多的空间,一些更多的关注,一些更多的爱.作为同性,更有责任互相爱护,要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翼的天使,只有互相依靠,才能飞翔!
最后引用<<地狱童年>>作者的一句话:我可以释放心中的小女孩,让她得到原本应有的自由,让她自由开启走廊尽头的门,感受和煦的眼光,张开眼睛面对世界,仰望湛蓝的天空,呼吸着带咸味的海风,奔跑在金色的沙滩,为滚滚的浪花兴奋不已...

玛德莲堕落少女The Magdalene Sisters(2002)

又名:青楼姊妹花 / 玛德琳姊妹

上映日期:2002-10-25片长:119分钟

主演:Geraldine McEwan/Anne-Marie Duff/Nora-Jane Noone/Mary Murray

导演:Peter Mullan编剧:Peter Mu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