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11-04

Roy • 人生:简单的观后

英国文学课上谈及了乔叟笔下的著名的女权思想的“先锋者”巴斯妇。这是一位有过五段婚姻,并且仍在寻找着自己的第六位丈夫的女性形象。所以她所诉说的故事,都是跳出传统男性主权潜意识的奇葩。如此树立自我意识也是西方的“先进”思想。

影视鉴赏课上路遥编剧的1984年的电影《人生》中,有着这样的一位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她无我地爱着“知识分子”男友,愿意自己养他,即便最终面对他的负心,出嫁后的她依然执着地爱着男主人公。如此无我的爱也是东方的“落后”思想。

且不谈学者们所谓的其中长期存在的男性主权影响的结果,跳出两种思想的性别枷锁,单看两种思想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受。无疑我们更为倾向同情和怜悯后者:即便是毫无自我的爱却因为它简单执着的坚守而将我们心底的防线击垮。她将一份爱看作一身一世的寄托和企盼,于是她愿意等待,而且也相信等待。所以我们才也觉得她是那么天真和可笑。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几个刘巧珍了。人们忙碌在结束一段情感,再开始另一段旅途的游戏中,不愿意等待,也不相信等待。似乎无我的等待只是小说电视中的奢侈品,现实生活只有柴米油盐。但是不愿意和不相信却代表不了不期待、不渴望。我们面对这部电影中轻易击碎的心就是最好的证明。正如没有人愿意去击碎一个美好的梦,即便每个人都意识清楚,早已明白,明日天亮,一切还只是原来的老样子。可是我们还是会无可救药地呵护着这个美好的梦。虽然我们不相信它的真实性,可不代表我们不渴望这个梦的美好。于是,我们高喊着人人平等的“个人主义”时,我们同时却在心中小小期待着,会有那么一个人,能够无我地奉献着一切。

那个被影视鉴赏课老师打趣的女博士生去相亲的故事,其实也说明着人们潜在的期待,但是也戳中了我们在等待的臆想中的新伤口。那位“可怜”的女博士生总是抱怨着父母逼着自己去相亲的委屈,同时也埋怨着相亲的男方的各种“缺点”。在她眼中,那些男方都是不入她法眼的“人渣”,可是能打到她苛刻的标准的男人怎么可能还会在她的相亲约会中出现呢。很多人都在寻找着一个达到自己要求的人,即便整天云淡风轻地挂在嘴边“我都没什么要求,那些人就是没有感觉”。这“感觉”就是一种标准,而且还是一种相当高的标准,达不到“感觉”标准的人就自然成为了女博士生口中的“人渣”,好一点的,只是不致于沦落到那种程度的词语定义。过程中,我们似乎总是在等待别人的付出或牺牲,让自己处于一个不变的标准尺度,衡量着并期待改变着别人的尺寸。

所以,我们期待着等待的同时,自私地忽略了自己的改变或牺牲。于是每个人都成为了名为《等待》这出戏的看客,鲜有人成为舞台上的表演者。所幸就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感叹共同的人生吧。

人生(1984)

又名:Life

上映日期:1984片长:125分钟

主演:周里京/吴玉芳/高保成/乔建华/李小力

导演:吴天明 Tian-Ming Wu编剧:路遥

人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