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古典音乐方面有所造诣,对这部影片的理解可能更深刻,如果对贝多芬- 升c小调第14弦乐四重奏Op.131有所理解或者演奏过,那么从这部影片中得到的感悟一定更多。但如果电影要这样定位的话,受众未免少之又少,《晚期四重奏》虽然以Op131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但即使对乐曲一无所知,也不会影响电影本身的感染力,还可以通过观影,对美妙的贯穿始终的古典音乐产生兴趣,非常难能可贵。与古典音乐有关的电影中,上一部看过的是《复制贝多芬》,当第九交响曲响起的时候感动到泪流满面,从此对古典音乐的印象由一无所知到些许了解,虽然因为不具有音乐方面的基本素质未能加深理解,但至少可以开始欣赏人类历史上这最精彩最美妙的一部分。如果人生有缺憾可以弥补,那么对音乐与美术的了解会成为此生最需要弥补的一部分,在语言之外,人类可以表达情感与思想的,只有音乐与图画,而这两者所反映出的层次与深度,往往使语言感觉贫瘠而苍白。
但生活永远不会完美,无论怎样的人生都难免有缺憾,喜欢的人失之交臂,未竟梦想终难实现,就连影片中融洽和谐的“赋格”乐队,在融洽共鸣25年之后,也终于开始迸发出的裂痕之声。四重奏的导师人物大提琴患病只是引子,是一系列分崩离析的导火索。但归根结底,这种爆发出来的矛盾与冲击其实是影片中未能呈现出来的25年之久的遗憾与不满。身为观众的我们,不知道影片中的人物是如何度过这25年时光的,我们所了解的只言片语,只有25年前的爱怨纠葛,与25年后的硝烟与狼藉。我不断在想,是否只有在影片里,这些故事才能在25年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引而不发,在真实的人生中,这个组合会不会早就烟消云散了呢?但又或许25年时光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辽远,或者一转眼之间就过去了,而大提琴手妻子在一年前的过世,或许也早已为后文埋下伏笔。我们无法假设人生会发生些什么,毕竟我们对其知之甚少。
没有在电影中出现的完美的25年,如同生活中所有幸福的时光一样,我们在当时欣然沉浸,之后却似乎杳无痕迹,只有当我们沉浸在幸福中时无视的种种暗流涌动起来,将可贵的幸福吞没时,才蓦然从幸福的美梦中惊醒,去整理满地狼藉。但在苦难、混乱与痛苦时,记忆却往往变得分为清醒起来,可能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电影中讲述的只是几天之间的故事,但故事中每个人的体会可能比过去的二十多年都还要漫长。幸福让我们迷恋而迟钝,苦难让我们成熟而警觉,二者如同生活的一体两面般不可分割。
回到故事,看起来满地狗血的剧情,却更像极了真实的人生,四重奏中的几个主角间关系千丝万缕,甲和妻子抚养乙长大,对乙视如己出,乙爱上甲的得意门生丙却无果而终,转而与天赋不及丙的丁在一起,这样甲乙丙丁相安无事琴瑟和谐(虽然不恰当但同时可以形容音乐的成语好像也没有其他的了)的度过了25年。直到甲的妻子病逝,自己也患上无法逆转的疾病,乙无意中伤害了丙二十余年来脆弱的自尊,后者转而与跑步时遇到的舞者春风一度,而丙在辅导时不可遏抑地爱上乙和丁的女儿……转眼之间,二十多年来的和睦相处好像完全是假象,而这些狗血的故事仿佛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上演。如果Op131中也有一段段故事,不知道是否也是像这样琐碎而真实的人生呢?
无论我们处于何种状态,生活都不会因此停步不前,赋格乐队可能解散或者继续,但乐器还在,观众还在,问题从来不会因为逃避而得到解决,每个人都有必须去面对的人生。完美的生活毕竟是从来不会存在的假象,但如果我们愿意面对与解决,生活还是可以变得像故事里那样变得美好起来的,不是吗?
剧中关于人生与音乐的双关比比皆是,作为一部与音乐有关的影片再合适不过。演员无论在表演与音乐(在外行看来)也有极高的水准,将一部可能沉闷无趣(大量依赖对白与音乐呈现)的影片演绎的深刻而生动,非常了不起。最后,电影中关于Op131有一个小故事,据说舒伯特逝世前的遗愿是能听到贝多芬的Op131号作品,而当他死后诸多乐手在他墓前将这首乐曲演绎了几天几夜,单凭这一点,就应该听听这首弦乐四重奏了。

晚期四重奏A Late Quartet(2012)

又名:浓情四重奏(台) / 黄昏四重奏(港) / 晚情四重奏

上映日期:2012-11-02片长:105分钟

主演: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马克·伊瓦涅 Mark Ivanir/伊莫琴·普茨 Imogen Poots/玛德赫·杰佛里 Madhur Jaffrey/利拉斯·恰尔希 Liraz Charhi/华莱士·肖恩 Wallace Shawn/Ted Hartley

导演:雅荣·兹伯曼 Yaron Zilberman编剧:雅荣·兹伯曼 Yaron Zilberman/塞斯·格罗斯曼 Seth Gros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