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尺十寸。穿上宽松裤时,她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
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
——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第一章中写道。

电影《洛丽塔》是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1962年将这本小说改编而拍成的。
一个教授法文诗歌的大学老师在乡下度假时爱上了房东家未成年的女儿。为了能常见到女孩儿,男人同房东太太结了婚,房东太太而后死去,男人开始了与继女的生活。
原著中男人强奸了女孩儿。1997年导演阿德里安·莱恩Adrian Lyne所拍摄的另一个版本的《洛丽塔》中,中文译名为《一树梨花压海棠》,颇具色情意味。但在库布里克的版本中,影片没有任何哪怕一点点的明白的色情镜头,甚至连接吻镜头都不曾有,只有暧昧不清的肢体语言与对话,让人看到中间也不能确定男人与女孩儿的关系。
这样的处理除了为了让颇具争议的恋童题材能够在60年代被搬上银幕外,也让这整个事件似乎成为了一个中年男人脑海中的狂想。女孩儿与年龄不符的早熟与挑逗的神情、肢体,是真正存在的,还是被男人的视角给加了色情滤镜后的样子?恐怕你无法确切的得到答案。这大概就是库布里克想要的。
在房东的后花园内初见,洛丽塔在草坪上大声放着音乐,穿着泳装戴着墨镜与宽檐帽,身体还未完全成熟,光滑的肌肤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她摘下墨镜看着他,男人就此沦陷了。
看惊悚片她抓住他的左手,他的右手也一并握住了她;她与母亲道晚安亲了母亲的脸颊,顺便与他晚安吻时他脸上浮出暧昧的神情;她帮母亲给他送早餐,伏在他书桌旁吃着他的吐司听他念一首诗然后看着他,他与她对视;她调皮的说要给他奖励,喂他吃土司,他用力的抓住了她的手腕贪婪的咬了一大口土司,这唐突的动作背后是他的几乎失控的情欲……这些暧昧的情节其中细微、模糊不清的情绪是无法取证的。
母亲死后,她与他去了别的城市。他日渐增长的控制欲压的她喘不过气来。他不许她跟男孩子约会,不许她参加学校的话剧演出,不许她参加舞会。最终他决定带她离开一切,让她只属于他,他带她开车去旅行。旅途中她得了流感住进了医院,终于趁机逃跑了。
那个接她逃出院的男人克莱尔·奎特利,被男主角视为阻止他走向幸福的人。
奎特利这个角色在影片中的存在有着一种荒诞感。他在影片中不断以不同的角色样貌出现,剧作家、警察、学校心理医生、排演老师、尾随者……虽然在影片最后洛丽塔的解释里奎特利是她的另一个男朋友(装扮成各种不同的人以帮助洛丽塔),但这个角色仍然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奎特利是影片中男主角嫉妒对象的化身,他是赶不走的假想敌,他是无处不在的不速之客。
男主角再见到洛丽塔时她已经不再是少女了,她怀着孩子,嫁为人妇,丈夫是一个普通的人,夫妻两人为钱而烦恼。这样普通的洛丽塔,他也还是爱她,要带她走,而她眼里只有对他狂热爱意的不解。
影片的最后,男主角走进了那座象征着他内心的破碎不堪的房子,找到了他心中所有的嫉妒的化身奎特利,并向他开了枪。奎特利躲在一幅少女的画像后面,子弹穿过少女画像杀死了他。

通常情况下,为了让观众对主人公产生移情作用,主人公必须是影片的“善之中心”。《洛丽塔》的“善之中心”是男主角对洛丽塔狂热的“爱”。而当主人公的“善之中心”实际上并不正面时,电影往往会使用糟糕的环境来反衬出主人公的正面意义负荷。《洛丽塔》中房东太太的角色被丑化成了一个不讨人喜欢的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妇女形象,洛丽塔也欺骗了男主角。
但若如此,恋童这件事岂不是被美化了?库布里克用一个奎特利就扭转了局势。奎特利在影片中以剧作家、警察、学校心理医生、排演老师、尾随者等等身份出场,虽然之后洛丽塔给了这一切合理的解释,但在观影的当下这个角色的每每出现是显得没有逻辑的。这种逻辑缺失的感受,加上奎特利仿佛自言自语的神经质的碎碎念,很容易让情节显得被拉离现实。更何况,主人公在片中的情况更是越来越不可理喻、歇斯底里,甚至到了疑似有被迫害妄想症的地步。一切也许只是这个男人脑海中的自我辩白。

男主角法文诗歌老师的身份和恋童癖这个题材的结合,让人联想到《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林奕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一部小说。主人公房思琪自初中起就被自己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性侵,并一直持续数年。这本书出版后不久,林奕含便自杀离去了。
在生前一次采访中,林奕含说道:“一个真正文人千锤百炼的真心,到最后的回归竟然只变得食色性也而已。艺术它是否可以有巧言令色的成分?会不会,艺术从来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
如果你读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你会发现书中那个小女孩的痛苦不只是来源于老师的性侵,性侵她的老师是她文学上的启蒙人,是她最崇拜的人,她无法接受能写出那么美的文字的老师会做这样的事情。为此,她说服自己说:“老师是因为爱我才这样,我也是爱老师的。”如此这般,只为在自己脑海中植入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最终让她崩溃的是文学欺骗了她,她的对文学的信仰坍塌了。
《洛丽塔》原著是由自白的形式所写的,这部电影也是以主人公视角讲述的故事,我们不能确定其故事的客观性,也许正是主人公眼中诗意的滤镜才使得故事看起来如此美好甚至令人惋惜。



洛丽塔Lolita(1962)

又名:一树梨花压海棠(港/台) / 萝莉塔

上映日期:1962-06-13(纽约首映)片长:153分钟

主演:詹姆斯·梅森 / 谢利·温特斯 / 苏·莱恩 / 加里·科克雷尔 / 杰里·斯托文 / 黛安娜·戴克 / 露易丝·麦斯威尔 / 塞克·林德 / 比尔·格林 / 雪莉·道格拉斯 / 玛丽安·斯通 / 詹姆斯·戴伦福思 / 科林·梅特兰 / 特里·基尔伯恩 / C·丹尼尔·沃伦 / 彼得·塞勒斯 / 艾德·毕肖普 / 彼得·库欣 / 苏珊·吉布斯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克里斯托弗·李 / 伊莎贝·卢卡 / 罗伯塔·肖尔 /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 编剧: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James B. Harris

洛丽塔相关影评

Ines
樨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