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如果有机会穿越回20年前,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做同一件事:

买房!!

撺掇全家人,砸锅卖铁哪怕借钱也要买房,能买多少买多少!

如果要给这些房加一个定位,那就是北上广

中国人对房子总是带有一股子执念:有人要买房,有人要卖房,有人要置换,有人得意,有人失意,这是绕不过去的。

尤其是当房子脱离了“居住”属性,成为比钻石还硬的投资品。

2017年,上海。

常住外来人口,已经达到了980万。

海清饰演的冯晓琴,是一名外地媳妇,普普通通的全职主妇。

用上海话讲,叫“买汰烧”。

她的一天,从照顾老人孩子的饮食起居开始:公公的八宝茶、奶奶的牙痛药、一家人的早点她全包。

家、菜市场、学校三点一线,生活异常枯燥。

如此一成不变的生活,让冯晓琴想起了几年前。

当时她还是一名刚到上海打工的“沪漂”,一没学历,二没户口,三没体面的工作。

想要留在上海,实现从小城市到一线城市的阶层跃迁,只有婚姻一途。

冯晓琴经人介绍,认识了比她小两岁的上海本地人顾磊。

如果把全国人民对上海“小男人”的刻板印象,团吧团吧捏成一个人形,那他就是顾磊

顾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36岁了还和爸爸、奶奶住在一起。

没有自己的房子不说,甚至连工作都是姐姐帮忙安排的,存款更是寥寥可数。

不惹事,但也不成事。

但顾磊有上海户口。

嫁个上海人,只是冯晓琴立足上海的第一步。

下一步,她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在冯晓琴看来,房子是人的脸面;没有房子,终究只是无根的浮萍。

经中介牵线搭桥,她相中了一套60平的学区房。

想要拿下它,首付高达100万。

冯晓琴自己为了照顾老人孩子,早就辞掉了工作,没有任何收入。

顾磊不求上进,老婆屡次催他考财会证,换个好点儿的工作。

结果他倒好,班是报了,一次都没去过。

骗老婆说自己在上课,其实是在“上路”,欢迎来到英雄联盟!

*大拇指断了都不影响他操作

总而言之,夫妻俩是无论如何,都掏不出这100万的。

怎么办?

正如我在开头说的,砸锅卖铁借钱也要买房!

找谁借?

找顾磊的亲姐姐,顾清俞

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他老人家拿走了顾磊的智商、相貌和上进心,然后把它们翻了个倍,全交给了顾清俞。

顾清俞是在投行工作的金领,帮其他公司做上市,一单能赚几百万起步。

同样是女人,当冯晓琴为顾家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顾清俞正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伴随舒缓的音乐,在豪宅的阳台上做瑜伽。

“既然你这么有钱,帮衬一下弟弟怎么了?”

这是顾家长辈、顾磊、甚至是顾清俞自己的一致看法——如果是弟弟想买房,她愿倾其所有。

但是这次,顾清俞表示爱莫能助。

表面上看,她自己近期也有购房打算,拿不出这么多钱。

然而实际上,精明的顾清俞一眼就看出,顾磊的背后是冯晓琴在“作怪”。

想甩开照顾老人的责任,搬出去过小日子?想得美!

冯晓琴和顾清俞这对“姑媳”之间,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顾清俞表示,你打的幌子是方便儿子上学,正好我的房子就是学区房,把咱爸和孩子的名字都加到产权证上不就完事了?

冯晓琴不乐意了,又不好意思当场发作,便将话题引向顾清俞:

大姐你不是有一套房子了吗?单身人士买两套房,不符合限购政策吧?

一句话就把顾清俞的退路堵死,然后话锋一转:

反正我们迟早要买房的,不如早点买,您不是说房子的升值空间大吗?

完事还不忘加一句:

我们什么都不懂,都是听大姐你说的哦~

拉扯之外,还有手段。

为了让顾家看清自己的重要性,冯晓琴故意不辞而别,借口去南京旅游。

顾家果然乱成一锅粥:儿子早饭没人做,老太太的药不知道吃几颗,顾磊更是重量级,转头就摔断了大拇哥。

这顾家没了她冯晓琴,还真就转不灵。

软的完了,冯晓琴还不忘来硬的。

她爆了!

顾清俞对冯晓琴的小任性不以为然,在她看来,天底下道理有两种:

一种能搬到台面上讲——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凭什么家务让儿媳妇全包了,亲闺女当甩手掌柜?

另一种,说出来就难听了,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尽管顾清俞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婚姻关系中较弱势的一方,应该自觉回归家庭,毫无怨言地承担琐碎家务。

更何况顾家管吃管住,还让她把在老家的妹妹冯茜茜接到上海来。

如果把婚姻当做一场生意,顾家和冯晓琴属于各取所需。

但顾家爹爹绷不住了,干脆拿出自己的“棺材本”,东拼西凑勉强帮冯晓琴凑齐了首付。

除了姑媳大战的主线之外,顾清俞自己的情感家庭线,和另一个堂弟的婚恋线也已经展开。

顾清俞在感情生活方面看似洒脱,其实她至今未婚,是因为心里有人。

他叫施源,是顾清俞年少时的白月光:

黑框眼镜白衬衫,闲来就把钢琴弹;流利英文嘴边挂,不爱北大爱复旦。

两人原本青梅竹马,亲密无间,直到有一天施源的父母带他去了外地。

他和顾清俞约定,在老宅的位置不见不散。

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如今老宅已经拆迁,全市最贵的楼盘拔地而起。

为了年轻时的约定,已经有一套房产的顾清俞,才会想在老宅的位置再买一套房。

但是单身想买第二套房,要靠假结婚来绕开政策,等手续办完了再让男方净身出户。

万万没想到,中介给她介绍的假结婚对象,竟然就是她找了十几年的初恋!

原来当年施源回原籍参加高考,最终以3分之差和复旦失之交臂。

在父亲的劝说下,他选择了高职,毕业后在一家旅行社当导游。

屋漏偏逢连夜雨,施源的母亲被查出尿毒症,常年的治疗化作一百多万的债务,压在施源瘦削的肩头。

曾经的白月光,如今落魄到要靠假结婚来赚钱。

有钱发光,没钱发慌。有几个人能在日复一日的蹉跎岁月中,继续发光?

*冯绍峰演落魄男人是真的有一手

正当我以为接下来的剧情,将会围绕冯晓琴还房贷和顾清俞的爱情,波澜不惊地平稳发展时,顾家迎来了惊天巨变!

顾清俞给弟弟支招,让他一定要在房本上写自己的名字,殊不知隔墙有耳,被冯晓琴听了个真切。

冯晓琴这小暴脾气,当时就收拾行李要回娘家,未成想一番推搡,顾磊竟然失足滚下了楼梯,一头撞破玻璃,扎进了消防栓里。

老老实实一辈子的顾磊,死得窝窝囊囊。

顾磊的死,犹如点燃炸药桶的火星,将横在冯晓琴和整个顾家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冯晓琴会和顾家彻底决裂,还是在生活的鸡毛蒜皮中走向和解?

这就得看这部《心居》后续的发展了。

要是你对家长里短、婆媳关系和戏剧性十足的家庭斗争不感兴趣,我建议就别看这部剧了。

否则你绝对会被无止尽的争吵,闹得血压升高,当场emo。

我估计这剧开分了顶天7分,为了它闹出心脏病来,不值得。

不过,要是你喜欢《裸婚时代》和《蜗居》的调调,就吃这套,那《心居》就很适合你。

《心居》的导演滕华涛,在被外星人夺舍拍出《上海堡垒》之前,已经有两部以“房子”为主题的电视剧。

一是《裸婚时代》,通过微观刻画一对裸婚青年的爱情生活,反映一个时代的发展脉络;

二是同样与海清合作的《蜗居》,讲述蜗居在弄堂里的夫妻,极力买房遇到的各种挫折与困难;

这部《心居》也继承了前辈们的传统,以“房”为核心话题,用戏剧化的情节吸引观众,反映着普遍存在却又被刻意忽视的社会议题。

戏剧化在哪儿?

顾磊,一个胖到浑身都是缓冲垫的七尺男儿,竟然从楼梯上滚下去摔死了;

*人啊,千万别给自己立flag

顾清俞苦苦寻找十几年的初恋,居然成了自己的假结婚对象;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冯晓琴在老家居然有一个15岁的儿子!

离谱不离谱?狗血不狗血?

充满了巧合的刻意安排,将原本接地气的剧情,从观众的日常生活中一脚踹开。

这既是这部剧的缺点,又算“特色”。

相比于脚踏实地讲故事,《心居》的重点似乎是情感取向与社会话题。

迎合社会热点话题,引导观众迅速代入其中一个角色,并站队开撕。

滕华涛导演这些年好的没学,倒是学了一手带节奏引战的高明技巧。

*小组讨论里清一色都是骂战

从一开始,冯晓琴和顾清俞就立场鲜明地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群。

冯晓琴精于算计,买捆青菜都要顺人家一把小葱;儿子闹着要名牌书包,她就去买假货贴几块钱的阿迪商标。

说好听了是会过日子,勤俭持家;说难听点,就是“有便宜不赚王八蛋”。

她不光占外人便宜,还要占婆家便宜,不光把妹妹接来蹭吃蹭住,还惦记上了公公的棺材本。

就连公公的遗产,她都提前做好了安排。

秉持着“我弱我有理”的扭曲价值观,再加上情商方面有所欠缺,冯晓琴说话阴阳怪气很不中听,难免会遭观众反感。

但她不择手段地往上爬,这份精神令人动容,她的遭遇又值得同情。

顾清俞那边,凭自己的本事赚得盆满钵满,天生就能博得有“慕强”倾向观众的好感。

对施源矛盾的感情,又暴露出这位女强人柔软的一面。

顾清俞为家人殚精竭虑,却要承受来自冯晓琴的索取,和来自亲人的道德绑架。

从她被迫甚至自愿当“扶弟魔”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原生家庭对人难以磨灭的影响

可顾清俞做事确实没考虑到弟媳的感受,总是拉着家人开小会,将弟媳当外人。

弟媳辛辛苦苦为她织的围巾,她转手就送给了保洁。

在她的言行里,很难看到对冯晓琴的尊重。

两位女主的针锋相对,反映着比“婆媳关系”更加尴尬,更难化解的“姑媳矛盾”。

这部剧里不存在绝对的“坏人”和“好人”,一切的矛盾都是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

观众根据自身经历和价值观,会下意识地站在其中一方的立场上,自然吵得不可开交。

目前我注意到某瓣网友都在骂冯晓琴吸血,而某音网友都在和冯晓琴共情,算是一次特别的人间观察。

除了两位女主角之外,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你可能从他们身上产生代入感。

他们每个人,都反映着不同的观念。

例如追求顾清俞的暴发户展翔,从1997年贷款买下第一套两室,随后开始了炒房生涯。

借鸡生蛋,以租养贷,那些套路他玩得很转。

展翔这类人,代表着积极打破传统观念的革新者,你骂他暴发户的同时,心里难免对他的胆气有一丝敬佩,对他的优渥生活产生羡慕与向往;

反观住在顾家楼下,租展翔房子的郭强,则是另一个极端。

和展翔一样是穷苦出身的外地人,他和妻子合伙开了一家小饭馆,勉强养家糊口。

可重男轻女的陈腐思想,让郭强在欠下一年房租的情况下,还在玩儿命的生孩子,收获了第三个女儿。

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在此二人身上展露无遗;

最后,冯晓琴的经历反映着当代女性,在婚姻和工作中的尴尬处境。

冯晓琴选择全面回归家庭,但她终究是一名沪漂。

说得难听些,冯晓琴竭尽全力去“高攀”顾家,全力以赴地生活,最终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旦选择全面回归家庭,你就得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你对家庭的付出,会被视作理所当然,同时还要承担来自另一半的抱怨。

正如剧中冯晓琴的遭遇一样——按照上海住家保姆的平均工资算,顾家应该给冯晓琴开80多万的工资。

然而冯晓琴的付出,都淹没和稀释在日常的琐碎里。

一边默默付出,焦头烂额;另一边却将其视作理所应当,甚至把外界的压力宣泄给伴侣。

有了这样的认知矛盾,争吵在所难免。

而回归家庭的那方,一旦脱离了职场,再想回去就难了。

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已经没有适合你的工作了。

婚姻固然是向上攀登的捷径,但最大的安全感的来源,不该是婚姻和房子,而是经济独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我认为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哪怕那个人是你的知心爱人。

无论是安全感还是尊严,都只能自己给自己。

拥有自己的事业,才不会因为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手忙脚乱。

无意挑起性别对立,最后一番话,我想说给已经或即将成为妈妈的女性,以及具有责任感的男性同胞们。

受到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影响,公众普遍认为女性“应该”回归家庭,并将妈妈们一步步推离职场。

凯特琳·柯林斯的《职场妈妈生存报告》中这样写道:

——妈妈之所以去上班,是因为她们享受自己的工作,或者家庭需要她们的收入,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但是当占主流地位的文化态度是:女性若去工作,则必然会辜负自己的孩子。那么即便是再有主见的妈妈也难免会感到愧疚、痛苦和沮丧。

或者,至少也会觉得自己背负了社会恶名。

女性是天然的养育者吗?

除了生产和喂奶(甚至不包括喂奶)之外,女性似乎并不比男性在养育方面有何优势。

妈妈带孩子并非分内之事,爸爸偶尔做做家务,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帮忙”。

总而言之,工作和家庭总是存在冲突,无论是侧重工作还是侧重家庭的一方,都在为这个家庭而努力着。

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少一些针锋相对。

愿生活中没有争吵,愿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美满。

今天就先说到这儿,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心居(2022)

又名:Life is A Long Quiet River

主演:海清 童瑶 张颂文 冯绍峰 

导演:滕华涛

心居相关影评

荣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