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楔子:苏州河畔的都市游荡者
娄烨执导的电影《苏州河》讲述了发生在上海苏州河畔的一段交叉的爱情故事。影片中的摄影师“我”、酒吧演员美美、送货的马达、女孩牡丹可以看作本雅明意义的城市里的游荡者,他们来自社会的底层,他们所追寻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吹散。马达是个中学辍学的小混混,沦落成为城市里的送货人;来自破碎家庭的姑娘牡丹渴望施瓦辛格式的臂膀做依靠,却不幸落入绑架的圈套,纵身跃入河里去童话中寻找不渝的爱情;美美在酒吧的玻璃池中扮演美人鱼,经常毫无缘故地消失一段时间又回来。而“我”则是影片中最纯粹的游荡者,自称摄像师,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固定职业的男青年。他为了生活什么都愿意拍,由此得以见证都市人的婚嫁、生日、隐秘、喜怒哀乐等等一切。然而他最喜欢的漫游方式,是经常一个人带着摄像机去拍苏州河,顺流自西向东穿过上海,他熟稔两岸近一个世纪的传说、故事、记忆,目睹它成为一条最脏的河。这条河记录了一切,记录劳动的人们,记录友谊,记录父亲和孩子,记录孤独,还有婴儿的诞生,女孩的投河自杀,年轻恋人的的殉情……“我”算是四人中最纯粹的都市游荡者,“我”是个不露声色的人,甚至没有在观众前露出过脸孔,话语里也没有表露过感情,他清楚地知道都市里生活的本质。
导演为他们四个人各自设计了一个道具:摩托车、洋娃娃、贴印刺青和摄像机。主人公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机械复制时代的工业产品的菲薄意义,幻想借助它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若干年以前,马达骑上朋友偷来的一辆摩托车,渴望能去他乡做出一番事业而后衣锦还乡,他不明白城市的迷宫不是一台摩托车就能绕得出去的,他为了生活只好来回重复在大街小巷当中。美人鱼洋娃娃只不过是一团棉花和几块布的制成品,粘稠的苏州河水离那个透明的海底世界不知道有多远,然而牡丹纯洁的心还在等待着真爱,这一等就是好几年。美美在酒吧里结识陌生人,享受着一次次快餐式的爱情,可是当她知道马达和牡丹的故事之后,几次偷偷在腿上印上牡丹花图案的贴印刺青,希望它能带着自己走到童话世界中去。摄影机是冰冷的,它毫不撒谎地记录眼前的一切,但却毫无知觉毫无感情,手执摄影机的“我”大概和它融为一体了,一切都不为所动,也许他真的是一个艺术家,自觉安排着一次次的爱情又能自觉地结束它。
80后作家周嘉宁的小说《苏州河往事》用青涩的笔调讲述问题少年阿童木和三三从小学到成人的故事。两人都是不被老师和同学接纳的孩子,他们的价值观也不同于主流,即认为努力学习上名牌大学做一个合乎社会规范的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于是他们逃课,穿行在万家宅棚户区连片的房顶上,穿行在腐臭的苏州河边,一切被遗忘的角落在他们眼中都是乐园。上海都市化的进程恰好伴随着这一代的成长,熟悉的住宅被拆,承载着秘密的苏州河水被涤清,成长的记忆被抹去让他们害怕又挽留。而游荡还在所谓的垃圾学校的学生和社会青年当中继续。

二、苏州河的记忆
  时间经常会被比喻成一条长河,永远川流不息,潮涨潮落。苏州河恰好是这样一条河流,虽然它往往带来的不是轻松浪漫的回忆,可是它却更厚重更值得言说。百年来上海的都市化进程使苏州河成为一条城市内河,两岸杂糅着光怪陆离的色调,典型地象征了中国都市化的特点。
《苏州河》一开头便是摄像师“我”拍摄的苏州河两岸残存的废弃建筑和桥梁、疲倦的人群、行驶其上的垃圾船、驳船,配以冷峻的画外音和断续的金属质音乐,苏州河呈现的是麻木荒废无奈的景象。在不远处隐现东方明珠提示着商业区的邻近,拆迁还在岸边继续,高级白领、民工、拾荒者都在这条河边上演着各自的酸甜苦辣。安土重迁已不属于这个年代,不属于这条河,杂陈五味的游荡成了主题。记忆变得如此脆弱以至于我们要依靠种种手段来保留来唤起。2007年6月20日——7月3日,上海摄影家陆元敏在苏河艺术中心举办“陆元敏•苏州河摄影展”,展出了他在1990年代拍摄的40件作品。被报纸和网站纷纷转载的宣传文章里有这么几句:“苏州河是上海真正的母亲河,在相当长的时段中这条河与每一个上海人有着不可替代的血脉关联。……在这些温暖的黑白照片里,孕育的每个细节都在开启我们对于历史的追溯,同时产生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质疑。……作为敏锐的摄影家,他表述了‘他’的河流和‘我们’的河流有着根本的差异,对旧日点滴时光的追忆也使我们百感交集。城市大规模地改造是一个当代现象,但当河流不再是‘他’的河流时,苏州河的精气神在人民生活中的内在瓦解、断裂就已经开始了。……用黑白镜头细腻而又敏锐的捕捉到了隐没在历史的背后和角落的人们,将唤起了我们每个人的共鸣。”这段看似矛盾的介绍实际上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对都市化的一种反思,对传统文化的找寻和焦虑。
在周嘉宁的《苏州河往事》中对周边建筑的表述立足于日常生活和中学生式的感受,显得过于表面化。20世纪80年代末,万航渡路、严家宅、常德公寓里的不同生活环境区分出居民身份的不同,可是三个小游荡者打破了等级高低的限制,感同身受的城市化进程和自身的成长相联系。都市化进一步拆解了固有的格局,也拆解了三个少年的记忆。主人公三三一直试图把旧日与阿童木和林越远的共同记忆抹掉,可是固有的秉性使她仍旧渴望残酷的青春,渴望游荡。伴随都市化而形成的烂尾楼成为他们的乐园,消防器材拧下来卖钱可以换来拷机,缀满气球的房顶表达阿童木对三三的爱情,也是对都市表白方式的模仿。青春的游荡也有了新的元素。

三、 年轻人的都市欲望
都市里的爱情往往是短暂的,并且有着不同于乡村爱情的负累,也就是所谓的不能承受之轻。情感让我们驻足,毁灭让我们离开。情感指不了前进的道路,都市人的情感需要在徘徊中陷入了二律背反。
孤单少年青春期的相互依靠固然可贵,可是三三和阿童木之间并不能称作爱情,阿童木顶多算是三三借以摆脱家庭去游荡的“帮凶”,所以三三也并不是真正的都市游荡者。除了阿童木,最多的就是和父母坐公交车路过外国语中学“听到巨大的足球草坪上传来弹吉他的声音,隐约有穿着深蓝色球衣的男生们在跑步,方方正正的教学楼里每间教室的日光灯都亮得通明”,她心中是充满对那优裕生活的渴望的,她一直在阿童木和林越远两种生活方式中挣扎。林越远沉没在浓稠的苏州河里使她彻底失去了从游荡的路途上抽身的可能,她选择了内心的自我放逐,作为“杀死”林越远的“帮凶”,永远不可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牡丹所要追求的是不同于都市快餐爱情的真情,可只是单凭摩托车上与马达的邂逅是不可靠的。都市里彼此都是陌生人,没有了以往街坊邻居几代相识的牢靠关系,男女相悦变成松散的来去自由和性的融合,摄影师和美美便是典型的现代都市爱情。“她从来不说我也不问,没过多久我们几乎整天泡在一起”,美美像是摄影机的模特,伴着都市《夜上海》的怀旧灯光摆弄着头发,或者在阳台上俯瞰外白渡桥上来来往往的众生,喝着酒猜想着他们的人生。牡丹和马达之间有一个感情上的错位,马达起初是怀着绑架集团的任务的,对牡丹的怜惜让他一度退缩,在牡丹坠桥之后他才明白自己和牡丹之间的感情,痴痴寻找,甚至相信面容相似的美美就是要变成美人鱼来找他的牡丹。而他们相逢后的结局是酒醉后坠车淹死在苏州河中,表明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没有合理的归宿,这种理想爱情是不可能成功的,正像影片中的插曲所唱的:
可我眼前总是不断浮现你的脸
总想抓住你视线
可你总想风一样
吹回我身边
轻轻吹走我的欢乐
慢慢留下我的寂寞
模模糊糊看到我的眼前
还是恍惚的一片
飞速的眩晕和酒醉的狂热也是都市人渴求的欲望。三三唯一的长处便是善跑,在留级生小痞子的追打下飞也似的逃命,或者使劲蹬着单车追在阿童木的身后,看到他的头发和衣服都鼓满风,体味到的是自由的快乐。牡丹起初也讥笑马达的车速慢,希望能体会到西方电影中的飞车感觉。现代人在城市水泥的森林里感到自身的渺小,在各种压力感到极端压抑,需要暂时的对身体的超越才能减压。酒精也是一种很好的缓释剂,浸泡了野牛草的伏特加屡屡在影片《苏州河》中出现,这种烈酒加上异域的狂热符号引得很多人的垂涎。马达和牡丹的重逢是略带忧伤的,过多找寻后的欣喜要靠酒精刺激才能找到,结果,摩托的飞速加上酒精作用使他们坠入苏州河中淹死。

四、 结语:心是孤独的猎手
记忆是不可靠的,欲望是无休止的,都市游荡者身处在密集的人群里,感受到的却是深切的孤独。“穿过四川北路来到苏州河,苏州河上没有船歌,上海的霓虹遮住了月亮,来去的人都是匆匆过客;这里的人们都没有家,这里的心都已咫尺天涯,这里的美丽都给了谁,留下黑白的都市繁华;没有人会记得你这个路人,苏州河的岸边踩不出脚印,趁着夜色我们选择离开,却带不走潮湿的清晨”。这是一个叫孙卫的上海青年自己创作的歌曲《苏州河》的歌词。人们在霓虹、股市、楼市中苟延残喘时,偶尔想回归自然温润一下自己的心灵,然而苏州河岸早已没有了自然的痕迹,我们得到的只可能是冰冷的回绝。趁着夜幕游荡者们暂时抛却白日的面具,在一个个聚落中流转。苏州河给不了安慰,只好继续寻找。

苏州河(2000)

又名:Suzhou River

上映日期:2000-09-07(中国香港)片长:83分钟

主演:周迅 Xun Zhou/贾宏声 Jia Hongshen/华仲凯 Zhongkai Hua/姚安濂 Anlian Yao/耐安 An Nai

导演:娄烨 Ye Lou编剧:娄烨 Ye Lou

苏州河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