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基因不在于决定行为而在于决定个体对于环境的反馈,从而形成人的性格、习惯,这个我很小的时候就想过,内芯和外围之间关系。
我很赞成片子里说的,婴儿时期的抚摸和抱抱对于婴儿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不是傻逼的当下流行的说法“当婴儿哭得时候不要去抱它,不让它撒娇或者依赖”,前些时间在豆瓣上还很流行一个美国育儿贴,那个产妇第一条经验就是“婴儿哭时不要抱,不哭时才抱,训练条件反射”当时很多人推荐并且看了,我看了之后有点郁闷但是不知道怎么说理


2:家庭暴力,特别是指家长对儿女的暴力,兄长对幼小的暴力,我本一直以为是中国式家长存在严重心理疾病导致中国小孩遭受各种精神和肉体上虐待然后出很多可怜的孩子和日后成长起来的暴力犯、恶魔等。我来这边后,发现到处都是“当家庭成为一个伤害你的场所”的宣传公益广告,后来就慢慢去想,家长对小孩的虐待,无论是中西方,都是普遍的,普遍到这成为一个人类通病,那就是——自身性格污点和人格缺陷铸就的不良情绪将行为发生、发泄、投射、爆发到比自己弱小的个体上。

中西方不同在于,西方能正视、面对、研究、遏止家长对小孩的肉体和精神上的迫害,而中国的孝道使得人们逃避、忽视、麻痹、美化这个问题。

3:我并不同意片中所说的,“增加医疗保健的资金投入增加GDP是对人们健康幸福指数无意义的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病人"
在这边的亲身体验就是,澳洲作为一个全民医疗覆盖的国家,医疗资源已经紧缺到看个specialist
要排半年队,被狗咬伤半个脸的女孩子送急诊手术室排队十多小时才能进行手术等等例子。
西方国家医疗的筛滤制度,就是因为医疗资源极度缺乏造成的,而极度匮乏的原因是医疗全民覆盖,财政每年能拨给医疗的也就那么点,医院就成了珍稀资源。就好比你心脏需要搭桥手术,国家能给你全免又怎样,你得排队等半年,期间说不准哪天你就死了,那你愿不愿意砸重金给医院让他们先帮你做手术呢?
所以我认为,医疗保健资金的投入,资源的增加,能减少病人排队等待的时间,能增加民众的幸福度,顺便贡献下GDP。贡献GDP不是它的首要任务,只是顺便能促进而已。

4:“计划性失败”我也不赞成,虽然会有企业采取在每代商品中逐渐release更优良性能的做法,而不是在一代商品中release完。
但是更多的是技术的限制,就好比10年前的手机和现在的手机,没有哪个企业在10年就拥有现在的技术而不release出来当时。都是慢慢靠技术人员日以继夜创新研究的,从长期而言,并不存在片中所说的“计划性失败”。当人们看到性能更好的产品,自然会淘汰旧的,就好比你会自然的淘汰十年前的手机一样,这并不是无意义的浪费,而是一种自然的更新换代

5:片子中所说的“获取战略”,即见一个租借中心,当人们有需求时就来这里租借物品用,用完还回去,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
我觉得这个在量子世界和全物品能以电子传输的方式移动的世界构建成以前都是扯淡。

6:片子中的经济学上的东西我都很赞同,然而不可能取消利率和利息,这会无可避免地造成民间大量底下融资和黑市,引发的麻烦更多。国家不可能停止印刷钞票,因为每年有钞票耗损率,每年都有新的人出生。

7:每看一次理论最好按暂停下来,自己独立想下,正反各种情况下辩证下比较好,这种片子很容易出现阴谋论的观点,需要警惕。


时代精神3:迈步向前Zeitgeist: Moving Forward(2011)

上映日期:2011-01-15(巴西)片长:161分钟

主演:彼得·约瑟夫 / Robert Sapolsky / Gabor Mate / 

导演:彼得·约瑟夫 / 编剧:彼得·约瑟夫 Peter Joseph

时代精神3:迈步向前相关影评

Ban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