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三体一在科幻世界连载的时候,我第一次路过报摊就被吸引住了,之后每期都是第一时间读完(包括复习考试期间),自此入坑三体。之所以要补充这个背景,也是澄清一下,后来整理成书的三体一我并没有看过(甚至都没有买,我家书柜里的三体就是好几本杂志加两本书在一起的状态),所以对于剧情和原著的比较只能以连载版为准。

前两集

前两集是一起看的,现在有些具体的情节在哪一集记得不太确切了,所以一起写。

开头就是红岸基地,然而只给了几个镜头,包括中间穿插的几个镜头,并没有讲青年叶文洁的遭遇。这和连载版开篇是叶哲泰之死的安排不尽相同。我可以理解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把小说的内容拍得淋漓尽致,也很可能基于类似的原因不能把这些事情放在全剧片头,然而还是希望电视剧后续最起码能把叶文洁的主要故事线讲述清楚(我可以接受其中部分情节通过人物对话等方式侧面反映)。我特别担心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淡化甚至改动叶文洁的动机,那样对叶文洁太不公平,而且整个第一部的故事性就大大降低了。

进入现实社会后,杨冬家拍得很写实,汪淼家的装修相对他的人设有点太过性冷淡风了(除非这里是他工作室,他跟老婆孩子另有住处),不过这是小问题,可以接受。

于和伟版大史的人物形象是我认为值得商榷的。从形象上,80年代的老侦察兵转业做了警察,到了07年应该是个身手矫健的胖子(参考各种球员退役十年后的形象),相对而言于和伟太瘦——不是没有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好身材的人,但大史如果是这么自律的性格,不可能二十年后还是个警察。从性格上,我相信于和伟深度理解大史的粗鲁而不拘小节,但他的演绎有些过于无事生非了,以至于有些油腔滑调。楼梯间抽烟和激将卧底这两场戏,以大史的人设,应该是完全没有把汪淼放在眼里、随便袒露一下本性就达到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效果,而于和伟的表演有点刻意。但是除此之外,第一集的台词对原著还原度非常高,如果全剧都能做到这样的还原度,我对这部剧还是有信心的。

(插一句,中国的男演员我熟悉的不多。我心目中的大史是姜文或张涵予。除了这两位,梁冠华的身材其实很接近我想象中的大史,而且我相信真要让他演肯定演得像,王砚辉我觉得也可以试试。)

指挥中心太豪华了,没必要,虽然我看完确实被这个建筑圈粉了。现实中也不太可能把这个级别的指挥中心设在博物馆,就算你不考虑有没有预装窃听,光是红机子的走线就够一呛。

第二集一开头,台球对谈的特效拍得确实不错,但这部戏除了台球对谈几乎都是槽点。

首先丁仪家的装修风格依旧不是奥运前的,而且也过于豪华,我不是说科学家穷,而是这种装修风格不符合丁仪(和杨冬,如果这个确实是他俩准备的婚房)的人设。其次,丁仪是自己在家喝酒,这种存心找醉的喝法谁会喝红酒呀?红酒在喝出这个效果之前先吐了(而且也太贵)。

然后最大的槽点就是丁仪的人物设定。我不是说不能有长发摇滚范儿的物理学家,但在刘慈欣宇宙里,丁仪绝对不是这个范儿,他是物理痴,除了物理什么都不管的那种,要是留这么长的头发肯定没功夫打理,还一会儿梳起来一会儿垂下去的。我心中最接近丁仪的形象是有话好好说里的李保田(包括撒酒疯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撒酒疯的李保田),如果一定要长发,也应该是更接近哈利波特第一部的斯内普那种“油腻的长发贴在头上”的效果。总之,如果王传君不愿意铰头(可以理解),服化道方面应该把他往犀利哥、而不是摇滚青年那个方向捯饬,视觉效果应该是“没想到这个叫花子是个物理学家”,而不是“没想到这个物理学家是玩儿摇滚的”。

除了造型之外,丁仪的人设也跟小说对不上。可能三体一当中丁仪戏份确实太少,除了女朋友死了崩溃就是知道真相后崩溃,于是编剧设计了这么个摇滚青年的造型,但(即使不说刘慈欣宇宙中发现了球状闪电的丁仪)如果看了第二部,会发现丁仪是个除了物理之外心无他物的人,或者说,物理是他用来理解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想想看第二部丁仪跟舰队司令的对话)。以这样的人物形象,首先他看到数据不对之后应该比杨冬还较真,而不是用求婚这种世俗手段把女朋友拽出来,其次在杨冬自杀之后,丁仪的崩溃是因为物理学体系的坍塌,他的悲痛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杨冬。

我的理解是,王传君很可能并没有看过三体第二部。如果仅以第一部中丁仪有限的戏份为基础,他对丁仪的诠释说得过去:摇滚范儿的物理学青椒(本身就没杨冬那么在意业务),痛心于女朋友在物理学里一条路走到黑,等等。但站在三体三部曲的角度,按照他这个诠释,第二部的丁仪就没法演了。

多说一句,其实让申玉菲把实验数据提前交给教授是个重大的画蛇添足。如果我是教授,看到我的实验结果不合理、同时你在实验开始之前就把这个结果给我,我的第一反应是找IT大哥——一定是有人黑进了显示实验结果的那个模块,预存了一个不靠谱的结果,无论实验做出来是什么样都显示这个。这技术虽然不能说是个黑客就行,但绝对比美国搞伊核项目那个震荡病毒要简单。退一步讲,就算这一个老教授没想到这一点,连青年学者杨冬和丁仪(而且是摇滚青年范儿的丁仪)加起来都没想到这一点,同时剧里还暗示全世界物理学家都是因为类似的雕虫小技而自杀的,这就有点太把物理学家都当一根筋了。

第三集

这集涉及照相的部分有一些细节瑕疵。例如,倒计时从1200小时开始,出现在杨冬的照片上(说明杨冬还在世),而汪淼照出来的新鲜照片倒计时在1185小时,此时追悼会都已经结束了,这里15小时的时间差显然不合理。另外,汪淼妻子的人设是从没用过胶卷相机,然而拿到相机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胶卷都拍完吗”——通常新手第一次拍胶片机的结果是快门摁不动了。数码相机和胶片机同时拍照那里,用数码相机的人看的也是小取景窗(而非数码屏幕),很不符合当时人的习惯。汪淼妻子最后进暗房,一进门居然就把灯摁开了,这也不像是家有暗房的摄影爱好者日常建立起的操作规程。

但除此之外,这集张鲁一的表演可以给满分,把发现倒计时之后的恐慌和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依稀记得之前有朋友跟我提到过张鲁一的演技很棒,现在想来很有些奇怪为啥之前从没看过他的作品。

总之看到这一集,作为原著党,我基本已经确定这部三体完全是我的菜,因此可能后边的评论都是类似于给自家孩子吹毛求疵一些可以继续进步的点了。

第四集

特别赞一下汪淼坐在床上崩溃的时候窗外的视觉效果,既抽象又很能说明问题,那一幕的效果让我想到了前几年特德姜的小说改编电影《降临》。

对于叶文洁的角色,老年的陈瑾和青年的王子文演得都很棒。对于新观众而言,陈瑾完全演出了被丧女之痛全然掌控的行尸走肉效果,而对于读过原著的观众,也能从她的表演中看出另一层含义。包括导演的运镜安排,在“女人应该像水”那里的画面切换,作为读过原著的观众,联想到叶文洁的身世,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王子文的台词不多,但也演出了青年叶文洁在有了孩子之后的感觉。说到此处再次许愿,编剧千万不要胡乱修改叶文洁的身世,不要辜负这么好的演员。

看到这集的大史,我要撤回前两集部分对于和伟的吐槽,他的演技在最大程度上弥补了外形上和我预期之间的反差。细节方面,“朱砂痣”“白月光”之后紧接的“女神”也很加分,07年确实是女神这个称号还没贬值的年代。

还有个有趣的细节。汪淼进实验室的时候,戴的口罩完全就是现在地铁上最常见的外科口罩。我个人印象中07年的外科口罩还不是这个造型(至少非典期间最常见的口罩还是棉布质地、有些臃肿的那种),但也特别能理解,从服化道角度,最容易拿到手的就是现在的外科口罩。这也算是在时代剧中看到了一滴时代的眼泪。

再说句题外话(我确实是看到这一集才注意到的),片头曲播放的时候,制片人林奇名字上打的那个黑框简直有种打破第四面墙的恐怖感。

第五集

女记者不知道是要干啥的,这个应该是剧中出现的新角色。但我依稀记得07年还没有新媒体记者这个职业?确切地说我印象中那会儿还没有新媒体,与其说是新媒体记者,可能不如著名博主(还得是博客的博)更贴合时代背景。

另外,这集的沙瑞山让我感觉终于见到了一个稍微正常点的科学家,看到数据不对第一反应是机械故障、到发现宇宙闪烁之后最先想到的是发个文章,感觉这才是科学家更常见的思路和精神状态。

关于大史把汪淼捞出来之后俩人下的馆子,我一直有点自己的看法。我读小说的时候看到这里就觉得他俩吃的应该是卤煮、而不是爆肚,大刘应该是把两种北京小吃弄混了。首先,他们吃饭是后半夜接近黎明,这时候不太可能有爆肚店还在营业——爆肚本质上是种类似于涮羊肉的菜品,需要随时烧一锅水、每个食客来了单独下锅,这个特点决定了半夜卖爆肚的成本过高。而卤煮就简单多了,一大锅永远在炖,客人来了捞出来就吃,我读这里的时候代入的就是北新桥卤煮店。另外,爆肚是一种非常劲道的食物,即使狼吞虎咽,每口也必须嚼够了才能下肚,不太可能出现书里大史那种“像吃面条一样”的效果,而卤煮就简单多了,只要不怕烫甚至可以端着碗往里喝。

看到结尾还是要吐槽一下王传君版的丁仪。如果穿越到TBBT里,他那套说辞的境界完全就是个Penny, 跟精英物理学家差着十万八千里。台词写成这样,看上去应该是编剧的锅,可能和王传君的表演关系不大了。

第六集

总体而言这集对于主线剧情的推进不多,不过编剧给大史加的倒计时戏还挺有意思的,有点出人意料但结合人设又挺合理(不仅从大史的角度合理,从汪淼的角度对于后面他改变了和大史的关系也说得通了。

其他改编当中,养鸡男的设定还不太清楚,慕星的人设应该是为了直观表现出小说里一笔带过的“环保人士阻碍科学发展”的情节。此外,这集通过大史和汪淼的对话交代了青年叶文洁的遭遇,虽然表现手法略显机械,但考虑到影视化所面临的种种限制,可以接受。

女警徐冰冰的戏不知道为啥加了这么多,大史本来不是有个助手么(还给他开车呢)?沙瑞金解释问题这段感觉有点抓不住重点,其实图画出来就清楚了,这并不是一个天体物理学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几何问题。

最后,虽然半是为了表现大史的敏锐、半是剧情需要,让他把关注点投向了叶文洁,但我对这个改编的实际效果有些存疑,很可能打破原著中的戏剧冲突程度。不过,叶文洁就科学恐慌跟汪淼对谈那里,台词处理得相当不错(我忘了是不是原著的台词),让看过书的读者和没看过书的读者同时觉得很合理。

第七集

养鸡人的身份揭开了一部分,敢情是扫地机器人的爷爷……个人对这里的处理存疑,把寺庙安排在北京(以及不好意思我听到寺庙简介的时候秒出戏到柳智宇)其实不如原作中孤山古寺作为申玉菲两口子相识之地更有说服力。

以前边几集的节奏,估计接下来的几集都要用来水三体游戏了。游戏画面做得确实不错,在逼真和07年网游质感中间取到了不错的平衡点,并不让人出戏。不过从编剧的角度,这大史也太闲了吧,连游戏都陪着汪淼玩,编剧对大史的定位完全变成汪淼的私人保镖了。考虑到常伟思将军那边的焦头烂额,其实大史的工作安排不是太合理。

第八集

沙瑞山一出来我都愣住了,不过他办的这事真让人笑喷。感觉大刘的原著和改编剧本的编剧完全是两个路数,改编编剧是个思路特别接地气的人,沙瑞山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个打卡上班的科学家,或者说,特别对得住他端的那包薯片。

汪淼给大史解释信息量那里,windows开机音效好评,然而这并不是给大史解释问题的有效方式。改编作者忽略了一点,清明上河图vs星空的对比发生在大学课堂上,而大史是个警官(而且徐冰冰说了星空图片的内容多出一到两个数量级之后,并没有后续解释,现实中这样的对话是很生硬的)。给大史解释这个问题,还不如拿一张梵高的星空和一张真实的星空图片对比,来说明哪个着墨少而信息量大。

另外,大史和徐冰冰之间延续两三集的拖地戏挺逗,最后以大史把墩布抢过来告终,虽然现实中这不太像是机关单位里会发生的事情(即使考虑到徐冰冰的能力),感觉编剧是把大史往一个土改时期的好干部那个方向塑造的。

自杀的物理学家那里,骂牛顿爱因斯坦薛定谔是骗子的情节过分了,我个人觉得物理学家不会这样想。通俗地说,即使是真诚地相信物理学不存在的物理学家,他的感受也应该是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和我都上了同一个当,而不是我上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当。为什么呢?因为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本身都不太一样,物理学家要是觉得他俩都是骗子,相当于一个是卖鸿茅药酒的,一个是卖莲花清瘟的,这俩你都信了,你现在发现他俩都是骗子,恕我直言,物理学家要真是这个感受(这智商能不能当上物理学家另说),下一步应该是找个新的当去上(我要说下一步是自己编个故事骗人有点高看他了),而不是自杀。

总之就是,无论大刘和电视剧版的编剧,对于物理学家的理解其实都有些问题。电视剧版的编剧好就好在他尽量用普通人去贴这些物理学家,所以在编剧自由度高的形象(比如沙瑞山)中,至少人物从通俗角度是可以理喻的,但显然编剧不是太理解物理学家,所以一涉及学者的细节(包括前面说的丁仪的人设)都会露馅。

第九集

可以感觉到编剧比大刘更注重(也更善于处理)剧情发展的逻辑。例如,小说中对于ETO成员的心态只是从作者的视角上给了一个综述式的介绍,而电视剧里则是以一个二百五的酱油角色具象化地表现出了这一点。另外,记者慕星也是一个电视剧新增的人物,目前看来作用大概率是具体表现ETO通过媒体对人类世界造成的影响。除去一些时间细节上的错位(07年不光是没有公众号和短视频,而且“自媒体”这个概念我觉得都不一定存在,那个年代不太会有成规模的人群依赖这种个体的信息提供方),这个设定还是比较成功的。

不过编剧还是把中国战区的这些人想简单了。就像我看第一集的时候说的,把这么重要的作战中心设在博物馆里,保密工作先天就存在隐患,这种情况下,安全屋泄露之后,常伟思应该第一反应是指挥部搬家。另外,大史对慕星的审讯也是儿戏,这种预审技术尤其不应该出现在大史这种老警痞的身上,还不如常伟思跟二百五的交锋更有点审讯的意思。

大史和汪淼这集最后和申玉菲的交锋,从剧情发展上是合理的(或者说,按照电视剧的故事情节,这里发展成这样是符合逻辑的),虽然跟书里后面的内容不太能对得上了,这里要看编剧下面怎么圆。大史听到“主”之后的第一反应——这个“主”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有点破题的意思,但相对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原书里通过魏成转述由方丈对“主”的破题。

第十集

恳请编剧放过丁仪,每次他出来的戏我都想骂街。可以理解编剧比大刘更食人间烟火,剧中的原创内容很多都是为了填原著的坑(大史已经怀疑到叶文洁了这点就很合理),但丁仪的人设真的不能往摇滚范儿物理学青椒那个角度去发展啊,不然第二部真的没法拍了。

徐冰冰的加戏确实有强行给大史降智的效果,在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合理(例如前一集审讯慕星的内容),因为大史的人设(这点其实在剧里也没有变)本应是个特种兵转业、不守规矩但业务能力超强的老公安,如果他没有这个业务能力,就不会被老首长招到作战中心了。如果编剧想给徐冰冰加戏,还不如把她塑造成一个AI,一招鲜就是检索资料神速(甚至可以重度网瘾,还不如让她陪汪淼去玩三体),但是刑侦技术看大史、物理推演看汪淼,不然原作故事中这两个人物就说不通了。

说到物理推演,有个很有趣的点,汪博士给小学生做个讲座各种得瑟,从地心引力到斜塔铁球实验都展示了,辅导自己家闺女塞鸡蛋也有板有眼,到了该给大学生做讲座的时候,就只说了一句“这就是纳米”(即使只有这一句,我也觉得物理学家不会这样说话,因为纳米是个单位,作为讲座结尾的表述应该是“这就是纳米材料”之类)——编剧我们知道你是文科生可也不用这么自暴自弃吧……

第十一集

青年叶文洁相关内容能表现到这里已经很可以了,另外也看得出这一部分是编剧原创程度最低的,对原书几乎是抠字眼地再现,实在让人联想到这小说能拍出来是得到了高层支持,对于这些不太容易拍的内容,很可能照搬原书就是过审的尚方宝剑。

另外就是王子文演得真不错。其实我一共就看过她两部作品,除了这个还一个《追凶者也》,两者的共同点好像就是都遇人不淑,另外她遇人不淑的戏份为啥总让人觉得特别冷……

第十二集

剧情进入现代之后,编剧又开始大幅注水和加戏。

这一集的两个新增(或者说是大幅扩写)人物中,沙瑞山的戏份可以看出有些必要,沙作为天体物理学家,是仅有的能在专业领域和汪淼有对话的人,安排他打三体,可以把原著中很多以作者客观描述和汪淼内心活动对游戏做出的评价通过人物对话具象化,有助于推动剧情。但徐冰冰的戏份就没有太大必要,墨子那里完全可以在游戏中通过墨子的亲自介绍来揭示宇宙模型(不要忘了游戏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游戏画面,既然可以点出快进,也肯定可以点出“只显示大球”“只显示小球”的),没必要让徐冰冰现场表演建模。

其实徐冰冰这个人设还是有用的,只是编剧没有设计好。这个人物完全可以设计成一个超级黑客,超能力是快速、全面而不遗漏细节的信息检索能力,相当于把她当作一个两条腿的谷歌来用。这种人形AI和业务专长在电视剧中其实是可以共存的,参见去年的韩剧非常律师禹英瑀,虽然那个剧最后几集有点崩,但天才新人律师和富有经验的合伙人在很多情节中的互动都示范了这种超级AI工具人应该怎么用。有点遗憾,三体的编剧可能是先设计出的人物和主要情节、再拿到的需要加戏的指令,所以很多内容都属于为加戏而加戏了。

让史强帮忙接孩子也实在没必要,不仅无助于主线推进而且不合常理——都上小学的孩子了,看见长史强这样的人,哪怕他有警官证也不能跟着走啊……

但抛开改编内容当中那些欠考虑的点,这集当中墨子推导宇宙模型的过程其实非常吸引人,火海——大球——小球模型的建立,基于各种特例为模型打的补丁,这个过程隐喻了历史上很多(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科学理论发现的过程。这一幕不应该让徐冰冰乱入,而应该让墨子在天文台上自己讲解,包括可以拿两片球壳(可以做成一个类似万花筒的结构)对照演示,可以火烤一片球壳演示太阳大小基于火焰热度的变化,等等。甚至,墨子的故事可以推得更深一步——墨子的宇宙模型因为面临的特例太多、需要打的补丁太多,而从一开始就不像是正确的,那么谁能说得好今天需要打补丁的科学理论就一定正确呢?

说到推导宇宙模型,其实还有个不太真实的点:哥儿四个有坐在实验室里试图推导宇宙模型的功夫,从常理上说,是不是应该更容易想到找个黑客黑到这服务器里看看底层代码是什么?我可以理解由于剧情需要这游戏的服务器肯定不能那么容易就黑进去,但从头到尾没人想过这个办法就有点不科学了。

第十三集

读过原作的观众感叹一下,陈瑾(老年叶文洁)演得太!好!了!不动声色间演出了两层含义,相信从这部剧入门三体的观众到后面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红岸基地的场面真大,另外,跟第十二集连起来看,红岸基地巨大的抛物面天线和墨子的观象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文,相信这是编剧和导演刻意的安排,效果很好。

此外,记者慕星的人设也开始有点意思了,目前看来并不一定会跟着潘寒那边一条道走到黑,哪怕最后变成大史的另一个卧底都是有可能的。

第十四集

全集(包括上一集)的红岸基地场面都非常赞!完全拍出了六十年代的蒸汽朋克感!

从情节上,原著党不禁感叹杨总这张嘴真是,听到“信任会把人带入深渊”的时候,实在想要借剧里那个山东兵的大嗓门问一句:杨总嫩这嘴是在哪儿开的光啊?!

第十五集

汪淼在游戏中揭示出了三体宇宙的真相,这里编剧“豆豆出题”的改编其实挺巧妙。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如果一个游戏名字就叫“三体”,玩游戏的人潜意识里会带着“为什么游戏叫这个名字”的问题来打,可能会更早地发现三个太阳的奥秘,编剧在这里通过豆豆的题目点醒汪淼,是一个比较贴合现实逻辑的改编。

只不过我记得小说情节中,对于三体问题的计算难度是在魏成报案的桥段借用魏成在庙里的往事讲出来的,那里的表述(虚空中的一个球体、两个球体、三个球体)从文学性角度更有美感,如果电视剧把这个桥段砍掉,还挺遗憾的。说起来这里才是个适合让人工AI徐冰冰用CAD做个模型展示一下的场面。

三体游戏中,楔型攻击队型那里让我瞬间出戏到去年喜剧大赛里的江东鸣组合,要让那哥儿仨演示红旗白旗,估计冯诺依曼创业未半就要中道崩殂了。另外,人阵计算机的场面真该借用国师五分钟,让国师来拍,绝对能拍出开幕式感。

说起来,电视剧中的三体游戏、以及原作中的三体游戏究竟是个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读小说的时候一直觉得三体游戏有个巨大的客户端,其中绝大多数人物(例如牛顿、冯诺依曼)都是NPC,每个人进入的副本中只有自己一个是真实的玩家,同时有若干管理员穿着NPC的衣服完成HR任务。现在想来,这个假设固然有那个年代电脑和网络速度的时代局限,但同时也是为了圆很多现实问题:如果三体是个纯网络游戏,其中的绝大多数人物背后都是真实的玩家,那么懂“草孩布孩”笑话的冯诺依曼(真人)为啥会不知道计算机?但如果看电视剧里的设定(大史第一次进游戏就被人涮了,申玉菲约汪淼在游戏里接头),三体又似乎是个实时网络游戏,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些疑问,最直接的就是,每个玩家接触三体游戏的时间不同,对游戏设定的领悟不同,大家怎么可能在同一个场合玩到一起去?

第十六集

申玉菲的家庭场景是个很有趣的点。申玉菲看到魏成醉倒,第一反应是去捡地上的羊皮垫子,大史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不过后面让他用这个场景去问汪淼的改写特别失智,他这种老警官不太可能的)。接下来魏成看到潘寒持枪对峙申玉菲,“回你房间去”之后折回来,我还以为是要让魏成稍微比申玉菲更近人情一点,没想到他的反应是“这就是我房间”,逗死我了。

另外,记者慕星估计不久就会发现潘寒背后的动机,她之后的选择会是个值得玩味的点,要看编剧怎么写了(反正这整个人都是编剧设定出来的),估计编剧想要以她来反映普通人接触到三体之后的心理状态?

以及,剧中潘寒给(应该是)伊文思打电话的时候提到统帅,用的是she, 我看的时候还觉得这里没必要(他提到的两次都可以直接说the commander),没想到这集结尾(在片尾出现之前)居然放了后面的花絮,直接揭示了统帅的真身。不知这里是编剧有意为之还是已经坐实了这部电视剧就是粉丝圈地自萌的作品……


三体(2022)

又名:三体电视剧版

主演:张鲁一 Luyi Zhang/于和伟 Hewei Yu/陈瑾 Jin Chen/王子文 Ziwen Wang/林永健 Yongjian Lin/李小冉 Xiaoran Li

导演:杨磊 Lei Yang编剧:刘慈欣 Cixin Liu

三体相关影评

Ttt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