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体》出众的原因有很多,宏大的宇宙观,鼓舞人类团结的旋律,冷酷理性的博弈。但我认为,最让它与众不同的,是作者的“理工男”、“工程师”背景,而非“作家”,“小说家”。我想,《三体》获得空前好评,除了它有中国第一部世界级科幻小说的标签,剩下的就归功于这种“理工”的魅力与浪漫了。

科学不仅是一类学科,更是一种精神。很多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并不尊重科学,并不拥有科学精神,也有很多工作与理工不沾边的人,散发着科学的光辉。而刘慈欣常常喜欢在他的作品中歌颂这样有科学光辉的角色。史强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三体用宇宙闪烁来恐吓汪淼的时候,史强告诉他,他们让你害怕什么,我们就更要迎难而上。在得知基础物理被锁死的时候,他带着失意的科学家们去看虫子。

这种“理工男”、“工程师”、“科学家”的特质还体现在此作品的方方面面。电影界不乏各式各样表现末日灾难的场面,他们莫过于洪水滔天、火山喷发、陨石坠落。而刘慈欣笔下的末日,是科研人员拿到一张毫无规律的实验结果,坐在地上怅然若失;是男主的胶片,视网膜上出现人类无法呈现的倒计时;是天文观测台的示波器由一条平直的线变为方波。我每每看到类似的情节,都开心的笑了。这些令人沮丧的失败其实就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日常。除了研究最终成功的时刻,前面几百次,几千次的尝试难免会有难以得出规律的图表,不该出现的数字,错误的波形。这些情景是科研的常态。刘慈欣作品中“理工”、“科学”的魅力也在展现。洪水滔天、火山喷发是给普通人展示的末日,这对末日恐怖塑造来自于人作为动物对水和火的敬畏。而《三体》是给理性人展现的末日,场面不过类似实验室里再寻常不过的千百次失败。但理性人稍加推理便知多次粒子对撞实验即使有误差,结果也应符合统计规律,而非天马行空。倒计时出现在照片和眼睛里,不会是相机故障和飞蚊症。宇宙辐射接收波形不会是加载摩斯密码的方波。刘慈欣式的恐怖,来自于理性人对科学信念的崩塌。

也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实验结果混乱会导致大批科学家的轻生?我想,很多人活着,不光是想健康平淡的过完这一生。科研人员往往是有理想抱负的人,希望能将人类的科学技术再向前推进一点点。

什么是“末日”呢?绝望是末日。这些实验室里的“末日”景象摧毁的是理性人对科学的信念,对理性的虔诚,撕碎的是未来的期盼。恐惧是末日,看到宇宙闪烁这样的“神迹”,人类开始恐惧于高文明的技术碾压,就像汪淼说的,往后人类的颓废,自暴自弃的借口都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末日,虽然明白在三体人面前,我们不过是蝗虫,但是史强却看到了蝗虫生生不息,无惧人类围剿的顽强,最后史强,汪淼,丁仪带了三杯找到一片蝗虫泛滥的田地,敬虫子,敬生存,敬人类,敬地球,令人感慨。

最后,科学万岁,理性万岁!!!


三体(2022)

又名:三体电视剧版

主演:张鲁一 Luyi Zhang/于和伟 Hewei Yu/陈瑾 Jin Chen/王子文 Ziwen Wang/林永健 Yongjian Lin/李小冉 Xiaoran Li

导演:杨磊 Lei Yang编剧:刘慈欣 Cixin Liu

三体相关影评

Ttt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