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

《活着》是余华的一部小说,是张艺谋的一部电影,是人们称道的经典。有人说,活着是中国目前最好的电影了,一直想看,却提不起兴致,坏就坏在经典,印象里但凡经典的老电影,一定综合了土,乡村,沉闷,深刻,难懂,晦涩等等一系列忘而怯步的元素,加上张艺谋\巩利的金子招牌,实在招架不来,往往不知所以然以后,甘败下封,不是片子拍的不好,是我不懂欣赏。又有人说,活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好电影,因为电影再好,都不如小说写的好,真的有这么好吗?带着几许疑惑,几许兴奋,看罢了影片,又读完了书,潜潜的写一些思绪,只字片语的感想吧。

电影确实是好电影,它土它乡村他深刻,但她不沉闷也不晦涩,书确实是好书,相形之下,前者就略显苍白了,也空洞了不少。然而到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这样的比较是不具意味的,也是不够客观的。电影在经典文学的基础上推成出新,情节处理上变化了不少,却不影响主题的体现,同时,侧重于其优势的体现,在画面,音效等表现手法上很有张力。书中以务农为生的主人公唱起了皮影戏,那调调,那韵味,怕是哪一部文学作平也望尘莫及的。主人公坎坷,波折的一生想要在两个小时内表代的游刃有余,自然要有所舍取,不如原著细致,可以说无论删去那一部分都是一种遗憾,但影片始终围绕主线,以皮影箱为线索,贯穿始终,又不显造作,刻意,此等手法可谓高明了。先看了影片,对于小说来说,多媒体更能够引人入胜,再读了书,有了先前的铺垫,人物,场景便丰满起来,更为形象生动了。事实上,书和电影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并不矛盾,何必拘泥于优劣呢。

关于主题,在《活着》的几版序里,作者早以表达的淋漓尽至了,引文于下。

“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段,我相信,《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当然,《活着》讲述了我们中国人在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我知道,《活着》所讲述的远不止这些。文学就是这样,它讲述了作家意识到的事物,同时也讲述了作家所没有意识到的,读者就是这时候站出来发言的。”

主人公与死亡四目相持数次,命运顺应时代变迁,一生坎坷,却依然笑面生活。几次感动得煽然泪下,几次感叹造物弄人,却仍是隔岸观火,无法身临其境,那些年代,始终太遥远。对于我来说,资历尚浅,许多细腻的情感还无法体悟性得深刻,不曾颠沛流离,不曾为人父母,不曾与死亡擦肩而过,不曾为活着本身努力的活着。

喜欢一部电影,一本书,很多时候说不出原因,那是一种感觉,也许只是一句台词,一个场景,一个表情,就刻在心里了。

电影里,家珍一直叨念,“我不图什么,只想跟你过安顺日子。”

书里,富贵反反复复的,“这都是命。”

英文活着的译名是TO LIVE,很精准,如作者所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它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就是信仰,活着就是目的,活着就可以很好。

活着(1994)

又名:人生 / Lifetimes / To Live

上映日期:1994-06-30(中国香港) / 1994-05-17(戛纳电影节)片长:132分钟

主演:葛优 You Ge/巩俐 Li Gong/姜武 Wu Jiang/牛犇 Ben Niu/郭涛 Tao Guo/张璐 Lu Zhang/倪大红 Dahong Ni/肖聪 Cong Xiao/董飞 Fei Dong/刘天池 Tianchi Liu/董立范 Lifan Dong/黄宗洛 Zongluo Huang/刘燕瑾 Yanjin Liu/李连义 Lianyi Li/杨同顺 Tongshun Yang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编剧:芦苇 Wei Lu/余华 Hua Yu

活着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