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对影片具有揭示主题、烘托气氛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电影《活着》影片中两个道具别具特征:一个是皮影戏:正宗而优秀的民间瑰宝,强烈的中国民族特色。在秦腔苍凉的唱腔中,五光十色,活灵活现。既表现了中国文化,又表述了电影对人生的感叹。皮影戏使《活着》的故事演化成三层,福贵一家的故事,皮影戏的故事,以及人类历史文化的故事。一方面,人是玩偶的操纵者;另一方面,人却如同玩偶被一种不可知的强大力量所操纵。中国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不仅承担了影片的视觉符号而且是电影《活着》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但增添了观众视觉的享受,更是把电影的主题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境地。 福贵一家人在电影中的悲惨命运具有浓烈的宿命论的色彩,人如玩偶被戏弄的寓意做了不可缺少的注脚。皮影戏首先是戏,用戏来衬托福贵的一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浮生若梦,亦真亦幻。人生就如同一场早已安排好的戏。以此来表达导演本人的宿命观。皮影戏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欣赏趣味,为影片带来更多的戏剧性,也赋予电影《活着》以全新的内涵。在整部电影中,张艺谋不断地把玩“人如玩偶” 这一意像。福贵被改写成皮影戏艺人,不仅是情节的需要,也是张艺谋强化主题的手段。为了生活,福贵抛妻别子,远离家乡,成了巡回皮影戏团的班主。福贵那一幕幕风餐露宿为生存奔波的镜头和皮影戏交叉出现在影幕上让我们有点分不清皮影中人物和电影中人物的界限。皮影戏中的皮偶受人操纵和电影中福贵受命运操纵交相互映,把宿命论在电影情节中推到了极致。
  第二个是一个放置皮影的普通木箱,用来指代家庭概念的含蓄用意。别人送给他这个装有皮影物品的木箱,福贵决定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当福贵被国民党军队掳去时,在这期间他都不肯扔掉木箱;甚至遇到共产党军队进攻,他惊魂失魄逃跑的时候,仍然回过头来捡起木箱携之而窜。这些都表现福贵不会放弃家庭的决心。木箱与家庭概念相关联的用意不难看出。影片结尾,福贵从床下拉出木箱,把馒头喂养的小鸡放进木箱,人们的目光随着镜头聚焦在木箱上。这时,福贵、家珍和馒头围着木箱,传递出最后的信息,福贵对外孙馒头说:“馒头长大了就不骑牛啦,就坐火车,乘飞机,那个时候,日子就越来越好!”影片结局断言家庭的重要,木箱一直处于前景醒目的位置,木箱由此成为影片主题阐释的重点标志性元素。木箱在影片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亦伴随《活着》的情景时时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之中。

活着(1994)

又名:人生 / Lifetimes / To Live

上映日期:1994-06-30(中国香港) / 1994-05-17(戛纳电影节)片长:132分钟

主演:葛优 You Ge/巩俐 Li Gong/姜武 Wu Jiang/牛犇 Ben Niu/郭涛 Tao Guo/张璐 Lu Zhang/倪大红 Dahong Ni/肖聪 Cong Xiao/董飞 Fei Dong/刘天池 Tianchi Liu/董立范 Lifan Dong/黄宗洛 Zongluo Huang/刘燕瑾 Yanjin Liu/李连义 Lianyi Li/杨同顺 Tongshun Yang

导演:张艺谋 Yimou Zhang编剧:芦苇 Wei Lu/余华 Hua Yu

活着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