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杀人

《活着》 年代:1994年 / 国家:中国 / 导演:张艺谋 / 主演:葛优、巩俐、郭涛

90年代上半叶,中国诞生了两部极为相似的佳作,《霸王别姬》和《活着》,它们都是把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生死坎坷放入中国近代史的大环境中,以史为鉴,以情致胜,而且它们也都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两个顶尖人物的代表作品,并都改编自知名作家的小说。相比之下,《霸王别姬》始终位列国产片的金字塔尖位置,从豆瓣评分就可见一斑,而《活着》,没在内地公映过,人气自然不如前者。前几年话剧版《活着》在国内上演,这让很多人又重新重视起了张艺谋版的活着。从影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演员的精湛表演来看,《活着》给20世纪末的国产影坛带来了难得一见的风景。

怎样死去
福贵曾眼见着5个人死去。先是他老爹,大半辈子积攒下的仅有的一间院房,竟被那不争气的儿子当赌债全赌光,一怒之下就咽了气。之后,福贵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军队里认识了老全,他原本是想找自己的兄弟,可没过多久就被共产党的子弹打死了。解放后,福贵又因祸得福,输给龙二的那间院房,不但让龙二定了个地主,还因为动手打了干部,最后龙二被枪毙了。临死前,福贵跟龙二对视了一眼,结果把福贵都吓尿了。但没有谁的死,能比亲生骨肉离世更令人悲恸的了,儿子有庆被春生倒车意外撞死,女儿凤霞则是生完孩子大出血而死,白发人送黑发人,是给福贵此生最大的打击。
事实上,在余华的原作当中,关于死亡的情节更加残忍。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因为悲伤过度去世了;女婿万二喜在工地上因吊车出了问题,被两排水泥板夹死;福贵的孙子(原著中叫做苦根)也没活成,死法跟电影中的那位王大夫很类似——王大夫是吃七个馒头撑个半死,而饿得要命的苦根则是猛吃豆子被撑死。从死法上来看,编剧芦苇是进行了合理的移植和改动,让这一幕幕的死,更具戏剧性,也更值得观众揣摩背后蕴藏的含义。比如如果王大夫没有被馒头撑得不省人事,那么凤霞也许就不会死,而导致王大夫如饿狼般吃馒头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文革期间他被错划入反动权威行列,关入牛棚不给吃喝,这么层层推进下来,其实凤霞的死,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有着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用这种略带黑色幽默(其实并不能让任何人笑得出来)的方式来作为“反思”的一种形式,角度十分新颖,。再比如原作里,有庆是因为给县长夫人输血,却抽血过多死去,而县长就是春生。但在电影当中,编剧为了让矛盾激化得更加明显,干脆让春生在失误之下撞死了有庆,这一处理不再绕那么大的弯,也使得家珍后来的那句“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你得好好活着”,有了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
明明叫“活着”,可电影里却是一场接一场的死亡,在一些人看来,《活着》内在的材料和形式之间存在着不一致。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具有极大的悲剧性,真正让人感到可悲的是世间美好事物的消失。不论是老全还是凤霞,他们的死都会让人觉得“死得太冤了”,只因他们处于一个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中,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苦难始终没有放过小人物们,正是由于他们的渺小而软弱,与巨大的苦难形成鲜明的力量悬殊,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对于命运来说,死是最极致的表现形式。

如何活着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电影正是用“死”来反衬“活”的可贵,于是,怎样活着成了全片的大命题。
福贵的活,经历了从漫不经心、无所事事到胆战心惊、谨小慎微的转变过程。四十年代,他还是个少爷,每天就是在赌场里耍钱,把家底全都败光。解放战争时期,他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眼见着溃败的军队死去一批又一批人,他终于明白“可得活着回去啊!回去了可得好好活。” 看到了“死”,就知道该珍惜“活”着了,福贵身份的变化所带来的心理落差,让他对活着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的这种体会更加深刻,龙二被枪毙,他吓得尿了裤子;把自家的贫民证镶起来,还说“什么都不如当老百姓”;文革时期,春生的老婆自杀了,春生也不想活了,再加上儿子和女儿的死,这一系列的变故,给予福贵沉重的打击。福贵曾说过两次相似的话:“咱们家现在也就是一只小鸡,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羊在养大了就变成了牛。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了,就天天吃饺子,天天吃肉了。”然而在经历所有的打击之后,福贵没有再提“共产主义”,而是家珍说:“牛以后,馒头就长大了。” 可见福贵一家人看清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我们都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一己之力根本无法跟大时代抗衡,你只能适应它,顺应着它,那些空洞的大理想其实都远不如眼下让孙子好好地长大重要,只要平平安安的,顺顺当当的,就够了。
张艺谋电影里的御用女主角巩俐,在片中饰演的家珍,是相当于顶梁柱的所在。尽管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中国家庭中,她仅仅是个家庭妇女,但如果没有她,自打福贵赌光了所有房产之后,这个家早就分崩离析了。在解放战争时期,福贵被抓了壮丁,只有家珍一个人靠给被人打开水养家,把两个孩子养大。可见,张艺谋以极为热烈的口径讴歌女性,让这个平凡的女人配得上“伟大”的称号。
福贵所用的皮影戏是全片最重要的一个道具,也具有明显的象征含义。解放战争前,富贵给国民党表演,而到了战争后期,他又改为解放军表演。在国民党兵出现的那个镜头,一把刺刀穿过幕布,划开一道口子,国军的残暴呼之欲出;解放军则是拿着一个皮影在阳光下端详着,眼中充满着好奇,仰拍镜头代表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在表演过程当中,筒灯也取代了之前国军的火堆,亮度的反差变化蕴含着不同的命运。恰恰是这些不会说话不会动的皮影,在建国后也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它们险些被拆掉,后来作为毛主席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宣传工具,才得以保留;而在文革时期,这些皮影也被扣上“四旧”的帽子,难逃化为灰烬的命运,它的灰飞烟灭也代表了一大批文化遗产所遭遇的灭顶之灾。皮影需要人为操纵,就像福贵一样,冥冥中好像也被什么操纵着,不然他怎么都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该何去何从呢?
片中的配角们也都各有各的生活轨迹,比如牛镇长,这个角色类似于《归来》中的闫妮,代表了党和政府,他的存在就像是操作皮影背后的那根铁丝一样,但令人唏嘘的是,他为党兢兢业业奉献了那么多年,结果文革时划为“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需要接受批斗。同样被错划的还有春生,他年轻时是福贵的跟班,跟他一起出生入死,解放后当了区长,却惹出了人命,死的还偏偏是福贵的儿子。文革后老婆自杀了,他也被划为走资派。这两个人的最终命运都没有出现在电影中,毕竟人生无常,路也是自己走出来的,就算无法走出困局,也还有一份信念在,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强。

活着(1994)

又名:人生 / Lifetimes / To Live

上映日期:1994-06-30(中国香港) / 1994-05-17(戛纳电影节)片长:132分钟

主演:葛优 / 巩俐 / 姜武 / 牛犇 / 郭涛 / 张璐 / 倪大红 / 肖聪 / 董飞 / 刘天池 / 董立范 / 黄宗洛 / 刘燕瑾 / 李连义 / 杨同顺 / 

导演:张艺谋 / 编剧:芦苇 Wei Lu/余华 Hua Yu

活着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