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版的《银翼杀手》距离2017年最新版的《银翼杀手2049》已经过去了34年了,在这34年间大众对未来文明的审美观念不断在改变,从复杂化的极具工业气息的赛博朋克式的风格,到极简的极致线条的数字的美的风格,该影片揭示了大众审美的变化,也揭示了电影工业的发展史。笔者认为,1982版的《银翼杀手》在社会阶层制度上、人工智能变为人的思想深度上以及视听效果上都有出色的表现,不亚于新版,不过时的历史产物。

1、富人有温暖和阳光,穷人有阴冷和黑暗

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影最喜欢体现的就是阶级制度,如:《小丑》《寄生虫》等电影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阶级的分化,而这部电影,则是通过视听语言来暗示着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更为严重的贫富差距。在影片中,唯一出现阳光且使用暖色调的画面就是泰瑞尔公司的外貌和内部,这家公司作为复制人的制造商和生产商,是处于掌握资本的最上层建筑,是处于社会统治阶层的地位,可以说与总统平起平坐甚至是高于总统的地位。而影片中的冷色调、潮湿、阴暗等场景均集中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即社会的底层人民,他们享受阳光和温暖的权利被一座座摩天大楼无情地夺走,最后的一缕阳光也被中产阶级剥夺,长期生活在阴冷潮湿的“地下”。该影片用这种直观的方式直接暗示了未来社会的阶级构造,是对未来较为悲观的看法,也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接近帝国主义的结果。

2、复制人变成真人的演变史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进行物化的过程,是对人的意识的模仿,虽然在某些领域超过人类的能力,但无法超越人类。这部影片持反向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既然是对人的意识的模仿,那么就可以通过外部经验的不断学习,结合人脑思维的不断模仿和深化,经过不断演变,最终产生人的意识,产生“灵魂”,这需要对人的意识的深度且全面的理解和构建,再加上有强大性能的机器才能驾驭得了这一“灵魂”,电影将其变成了“现实”。泰瑞尔公司将制造出来的复制人送到外星球上(好像是火星)奴役,在这一时期,复制人拥有了社会经验,加上第六代复制人的机能和完整的人类意识架构组成了复制人扭曲的社会观念并形成了极端的人类思想和情感,他们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并如同大部份人那样追求安慰、平静的生活,甚至还形成了生死的观念以及活下去的人的本能反应,在影片结尾男主戴克和两位复制人斗智斗勇中这些思想都被展现了出来。而复制人瑞秋如同泰瑞尔公司的“掌上明珠”一般留在公司,没有体验过奴役的生活,而是被公司作为实验品将声称可以控制复制人的意识体——记忆植入瑞秋脑中,使得她形成了较为正确的、符合大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她是复制人”这个秘密被戴克揭穿后,她三观崩塌,但却没有选择极端的行为了结自己,而是选择离开公司在贫民区存活下去,当然这是剧情需要,为后续瑞秋收获的爱情观做了铺垫。

3、银器般的声音,未来工业化的气息

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份,配乐直接影响到了观众对画面的理解以及电影的整体风格。这部电影的配乐大部份使用了如同银器撞击般的声音,在这些声音中还加入了低声调的电子长拖音,与影片中的工业气息相匹配的同时,营造出了影片的神秘感和未来感,一种未来意境的氛围。

1982年版的《银翼杀手》制作上是精良的,思想上是深刻的,内容上是丰富的,无论放在过去还是现在都能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值得欣赏,值得不断回味。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

又名:公元2020 / 叛狱追杀令 / 刀刃警探

上映日期:1982-06-25(美国)片长:117分钟

主演: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鲁特格尔·哈尔 Rutger Hauer/肖恩·杨 Sean Young/爱德华·詹姆斯·奥莫斯 Edward James Olmos/M·埃梅特·沃尔什 M. Emmet Walsh/达丽尔·汉纳 Daryl Hannah/威廉·桑德森 William Sanderson/布里翁·詹姆斯 Brion James/乔·托克尔 Joe Turkel/乔安娜·卡西迪 Joanna Cassidy/詹姆斯·洪 James Hong/摩根·保罗 Morgan Paull/凯文·汤普森 Kevin Thompson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Ridley Scott编剧:汉普顿·范彻 Hampton Fancher/大卫·韦伯·皮普尔斯 David Webb Peoples/菲利普·迪克 Philip K. Dick

银翼杀手相关影评

Her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