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的这些话,完完全全应该是从我看完《水泥花园》后最直观的一些感受。在这些文字之前,带着困惑和好奇读了豆瓣里的影评。但想要读懂《水泥花园》,去了解小说和作者是被推荐的方式,也即理性认识而言。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这是《局外人》的客观冷静,像是屏幕外的没有温度的双眼在监测。杰克的叙述感情如出一辙:“我父亲不是我杀的,可我有时觉得是我促他走上了不归路。而且他的死如果不是正好赶上了我自己肉体成熟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它跟此后的事态发展相比就好像算不了什么了。”所以水泥灰是全片的色调。这种风格让我想到一种时常的对周围漠不在意的态度,而态度二字是写于他人的,在我则只是现象,可以描述出。一下子,我忽而发现此时此刻无数的父亲正在死亡。我想试着叙述或者描写出我存在的意义,但这些无法推动任何事物的发展。惊奇的是,父权的倒塌之后,我在杰克面对的镜子里看到的是自己的如获大释。十年前的某个暑假的清晨,随着关闭的房门,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我不用戴着耳机,可以不用喝白水。我在杰克的身上找到一种同源的羞耻。我的记忆里确实是建造过不止一次水泥花园的。所以当Charlotte Gainsbourg对着Jack说,你很想知道那是什么感觉?I wanna say yes。就像小学一年级第一节英语课上,老师问我的英文名字是什么一样。
“Jack.”我说。
而如果你问我Jack的希腊名字是什么,我也许会笑着告诉你,他叫俄狄浦斯。
弑父恋母,what a de ja vu!这种默契,应是3,4,5之于勾股,异化之于卡夫卡,找寻之于莫迪亚诺,玛德莱娜蛋糕之于意识流。果不其然,麦克尤恩有两大爱好:读弗洛伊德,写小说。当花园的外墙被推倒后,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这种病态美,给我一种血脉喷张的刺激。亦觉得生命好似一个不断被上紧的发条,被松开的那一刻才是开始。之后是静止,或者周而复始。总得有个出路。醉生梦死的日子,良心受着最大的折磨。那个在环球港碰到三次的小女孩有着精致错落的短发和在她那个年龄罕见的高挑。一定是她让我想起了Charlotte Gainsbourg,想起了她演的Julie,想起了她中性的魅力,想起了她上扬的左嘴角和挑起的半张脸。本于之前停笔的东西,现在因潜意识的唤起又重新开始写了。这潜意识可以往深追溯,不意外地能发现又是阉割情结在作怪。精神分析自己,把完整的自己剖析而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水泥花园》是我的伊甸园。我看到了我眼中的哈姆雷特。
他高声地叫喊着: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O, cursed spite, that ever I was born to set it right!”
时间脱节了。“Everything seems fixed,stilled.”一切都好像做梦一样。那天我从凌晨2点睡到早5点上的车,在车上睡了5个小时。吃完饭坐上去学校的地铁,在地铁座位上睡了十几站。傍晚当我走出站台的时候,耳机里是德彪西的《月光》。这种声音盖过周围的大部分杂音,好像一直在把我拉回我记忆里最想待着的地方,以致于周遭的一切都显得不真实,我仍身在昨日。我有时会思考,如果梦的时间超过现实的时间,那究竟熟真熟假?是否眼前的才是梦境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只是突然想到这句话,抄下来之前还未记全。
好比喝咖啡,先是嗅到气味在空气中发酵,然后不自禁地添上第一口,便一发不可收拾,由舔到饮,时间同嘴里含不住的往最远、最旷达处滑。直至白色的杯子见了底,如同琴弦在那一刻倏地被拨断,大梦初醒,才灵肉合一。起身茫然地将杯子洗净,却还有洗不尽的味道,连同唇齿里于之前被忽略的细腻一起回味: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或者一种腥味。
我曾有过这如梦似幻的日子啊。



水泥花园The Cement Garden(1993)

又名:寻梦园 / 赛门花园 / Zementgarten, Der

上映日期:1993-07-08片长:105分钟

主演:安德鲁·罗伯森 Andrew Robertson/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Alice Coulthard/奈德·伯金 Ned Birkin/西妮德·库萨克 Sinéad Cusack/汉斯·齐施勒 Hanns Zischler/乔根·霍斯特 Jochen Horst/Gareth Brown/威廉·胡特金斯 William Hootkins/Dick Flockhart/Mike Clark

导演:安德鲁·伯金 Andrew Birkin编剧:安德鲁·伯金 Andrew Birkin/伊恩·麦克尤恩 Ian McE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