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2018年上映的,一个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探讨自由,人性,制度的电影。
德国一直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两次的世界大战他都参与了,且都是战败方,他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二战时期,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几乎打败了前苏联,可也仅仅是几乎而已,最后他还是失败了,希特勒失败了,纳粹失败了,邪恶失败了。
整个国家被一分为二,一半被号称自由地西方世界控制,而另一半则是被当时令整个西方恐惧的红色北极熊控制,西德和东德的中间只被一面柏林墙所隔开,隔开成了两个世界,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信仰,可是相同的事,这两边住的都是德国人,他们都不够自由,都被其他国家的人所控制着,这就是对德国的惩罚,对德国人的惩罚。
整个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在柏林墙被拆除的4年前。

不想对这部电影进行剧透,总的来说,这个故事也很简单,两个高中生因为在去西德的路上看见了匈牙利十月起义的报道,他们为了向那些死去的起义者进行哀悼,于是发动全班同学在课堂上默哀两分钟,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行为被认为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甚至每个人都需要被进行调查,最后他们集体逃离了东德。
年轻的学生一贯是革命的先驱,他们有激情,有活力,有知识,但也最容易被煽动,因此也是执政者最关心的一个阶层,前苏联懂得这些,所以对于这些仅仅才上高中的学生也不会放心,而最重要的是,这些学生的家庭和背景,曾经站在苏联对立面的这些学生的父母,或参加过动乱,或背叛过革命,对于这些人的后代,更加的残酷。命运在他们的上一代就已经不一样了。可是这真的是因为制度,因为主义等原因,统治阶级所必须进行的做法吗?主人公的例子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他有一个好的父亲,因此高层也可以对他网开一面,尽管他才是真正的发起者,官僚主义在这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最终也没有背叛朋友,他是第一个选择逃到西德来独自承担这罪名,保证其他的同学可以顺利毕业。
对于社会制度并不想过多的说些什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在来看,很多地方大家都在互相学习,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某些层面也在抨击着当代的中国,但坦白说,西方对东方的误解和敌视从来都不亚于他们对于黑人的歧视。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所以对于这个层面,没有必要说什么,很多人也会说,当时的学生有西德,他们有着通向自由的路,可是我们有什么。但他们的校长最后对这些通往自由地孩子也说了一句话,你们这样做,对匈牙利的受害者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印象中新闻里其实很久没有出现过这些方面的探讨了,最近的大概还是韩寒的那三篇很浅层次化的博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可那好像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早就不写那些东西了,他的身份已经变成了国民岳父,著名导演。
在这里,我也一样,只是想说一说我们这一代中国学生的问题,我们的教育问题,与电影中的高中生相比,在中国现在的学生身上,少了一些应该有的东西。至于革命,民主,自由的问题就交给历史吧,将来的历史会告诉我们这些东西的正确与否,尽管那时候我们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我并不认为在中国会发生这种事情,绝不可能有任何一个班级可以做到没有一个人不被突破,我们从小学走过来,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向老师通风报信的人,我们很讨厌这些人,某些时刻,学生和老师就是两个对立面。小时候,都被教导不要撒谎的我们,现在来看,对于欺骗和背叛这件事,很多人貌似不怎么介意,尤其当面临来自家庭或学校压力的时候。他们亲身教导我们不要撒谎,却又每时每刻在社会中扮演着一个个的欺骗者,最终又亲自告诉我们欺骗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利益。在这种事面前,大多数的父母绝对会选择和学校站在一边,逼迫着我们做出欺骗,为了那让我们的未来走的可以更顺畅的毕业证。甚至也许不会让我们亲自做选择,早就跑到校长或者老师的办公室里来信誓旦旦的说明一切,但目的只有一个,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开脱。没错,电影里的父母也基本上是这样做的,但我们的父母在最后绝不会放手让我们离开,逃到那号称自由的西德,
《追风筝的人》中作者阿米尔的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罪行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可是结果呢,他的父亲也一直在欺骗着他。但阿富汗人会因为欺骗而一生都在救赎之中,可我们呢,大概已经不记得自己说过,做过什么了吧。
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无信仰者,所以很多人也不会坚持什么原则,当我长大后,那些身边的人都逐渐变得很符合虚伪的定义,甚至也包括自己。
影片的最后全体学生都在反抗,他们选择了团结,他们没有互相背叛,无法想象,在中国的班级里发生类似的事件,会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共同承担。



那些德国的高中生会关心匈牙利的人民,而我们的高中生只剩下了做卷子。他们也许知道身边的事,但不会知道外面的世界。
我们就算步入了大学又怎样,差一点的打着游戏,逃着课,好一点的在努力学习着,在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努力学习着,但依然是只知道身边的事,不知道外面的事,网络的发达没有为我们提供多大的视野,反而让我们丧失了思考性。我们每天刷着抖音,刷着微博,刷着综艺,可这些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呢。
我们好像从来不会或者很少去关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和整个人类这些问题,在中国,关心房子,关心股票,关心娱乐都远远要比关心这些实际的多。关心这些没有错,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的社会进步了,我们生活的越来越好,可是总归是少了点内在的东西。我甚至不知道当所有的年轻人都在不得不关心着房价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有自我。当两家人都在为这那一套房,两套房发愁,奋斗的时候,我们未来的路在哪里?中国也许是最现实的国家,而现实恰恰最能磨灭一个年轻人,我们搞着不知道是不是爱情的对象,上着不知道喜不喜欢的专业,做着自己讨厌的工作,这一切都是因为现实,高晓松可以很大气的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是我们不能,我们看不到诗和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
电影中的年轻人可以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选择,尽管他们的选择不被当时的政权所允许。而在现在的中国,你其实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是我们又貌似没有什么选择,当梦都没有的时候,我们真的会有勇气去坚持自己的选择吗?
最终就像北岛的那句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沉默的教室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2018)

又名:无声革命(港/台) / 沉默革命 / 静默革命 / The Silent Revolution

上映日期:2018-03-01(德国)片长:111分钟

主演:乔纳斯·达斯勒 / 汤姆·格兰门兹 / 米夏埃尔·格维斯戴克 / 罗夫·凯尼斯 / 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 / 莱娜·克棱克 / 弗洛里安·卢卡斯 / 伦纳德·施彻 / 戈茨·舒伯特 / 耶迪斯·特里贝尔 / 卡莉娜·N.维斯 / 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 / 

导演:拉斯·克劳梅 / 编剧:得特里兹·加斯特卡 Dietrich Garstka/拉斯·克劳梅 Lars Kraume

沉默的教室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