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现实之间是普遍存在着差异的,这种差异被人们总结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创作者从生活中找寻灵感,并将这种灵感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最终产生一部作品。观众们在欣赏这部作品的同时,也会感触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核心。这就是一部电影的走向。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也是这种走向,不过有区别的是,今天的这部电影你说他是艺术手法,然而现实中却又所对应,你说他是现实问题,然而这确实是一部喜剧电影。两个角度来看,两个方面来讲,本片的特殊性源于一次危机,这部上映在1967年末的《消防员舞会》基本上属于第二年捷克爆发的布拉格之春的前的最后的狂欢。
《消防员舞会》说的是一个即将退休的消防局长被查出患了癌症,于是,同事们商量着要为这个老局长办一个舞会,同时还要象征性地给他颁一个奖项。以此来鼓舞老局长战胜病魔,重新树立起来对于生活的勇气。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然而同事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老局长功勋卓著,而是因为老局长患了癌症,且将不久于人世。同事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安抚人心,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对于老局长的临终关怀。即使他们可以在几年前就能颁发这个奖项给老局长,但他们却并不愿意在当时那么做。
舞会开始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然而意外却在笑容的海洋中发生了。本来要送给老局长的礼物被偷了,而在喧闹之际,主持人上台讲话,他要求在关灯的时候,拿了礼物的人把礼物送回去,然而在关灯后,剩下的礼物也不翼而飞。主持人生气了,领导也生气了,就在这时,舞厅的外面着火了,一场大火使得这个消防员的聚会显得非常的滑稽,大火过后,颁奖如期进行,老局长捧着一个空盒子心里五味杂陈。
荒诞喜剧的背后,自然有着当时的时代背景作为支撑的,这部捷克电影本身所展现出来的荒诞全部来源于捷克当时所处的环境。网上搜索一下布拉格之春,我们就能发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捷克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在发生这件政治风波之前,社会矛盾自然是积累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程度。而本片正是将这种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通过荒诞电影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首先我们看看消防局长退休典礼的问题,一个退休的老局长需要这场典礼来重新振奋自己活下去的勇气,当然,这场典礼的举办者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老局长的颁奖典礼不过是为了消防局的形象宣传所用。至于说能不能给老局长重新活下去的勇气,这不过是面子话而已。老局长是不是要死去,这一点他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消防局对于员工的关怀能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能不能让更多的消防员“感知到”,这一点是重要的。
精致的颁奖礼物,本身并不具备任何的实际效益,而对于消防员来说,获得荣誉无疑是对于自己的肯定,这才是这场颁奖礼的意义所在。而颁奖礼的第二个意义,则在于消防局的领导们对于消防局的经费的一次花销以及满足自己的“私欲”。
消防局的领导们的私欲是什么?除了金钱,自然还有酒色,选美自然就是这场狂欢的主要看点,说是选美,实际上是内定一个花瓶来帮助消防局扩展一下自己的另一种吸引力而已。当人们沉溺于酒色的时候,自然不会对于现实的社会问题有任何的反思的。这场狂欢就是这样的一种证明。消防员对于舞会的态度就代表了整个官僚阶级在当时的捷克对于捷克社会的态度。这也是最后造成布拉格之春发生的起始原因。
而最后的捐款自然是贻笑大方。失火老人需要的是真正的经济援助,而不是不值一提的奖券,然而消防局的领导们却组织了一场大型的捐奖券活动,并且像忽悠老局长那样,让这个刚刚经历了房屋失火的老人发表获奖感言,这自然是一场大型讽刺现象的预演。
1968年捷克爆发了布拉格之春,捷克当局的诉求很简单,他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被官僚主义规定的发展道路,于是,捷克当时与苏联产生了离隙,最终,这场政治风波引发了一场来自捷克的社会危机。而本片的创作者米洛斯福曼在这部影片之后,也离开了捷克。
讽刺电影最开始讽刺的社会的不好的现象,而本片却更加赤裸裸的直接展现了当时的捷克社会阶层中的官僚主义如何荼毒整个捷克社会。这就超越了一般的讽刺电影,因为本片中所展示的无一例外都是当时的捷克社会真实存在的现象。然而遗憾的是,当这些讽刺赤裸裸地写在脸上,对于现实世界中捷克的荒唐依旧没有任何的改观。因为生活就是这样,艺术才有地方成长。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