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Die Welle,作为一部商业电影,为了让观众理解,它是把这个故事的内涵往浅了讲的,但由于其中的大量逻辑上的问题,实际上容易把观众带入到故事里去往深了思考。

首先一点就是赖讷·文格尔在活动周上发起这个独裁团体实验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活动周刚开始的时候他问学生独裁有没有可能在德国重演(根据凯文嘲笑某个人“东德佬”推断电影的设定是西德时期,时间上和故事原型发生在1967年是一致的),很多学生都提出了他们在政治课上所学来给予一个否定的答案。后来赖讷就开始一节课一节课地培养学生的集体/团体意识以形成他开始所描述的专制社会,比如发言必须起立、不再叫他“赖讷”而是改叫“文格尔先生”等等。他在一开始的确没有控制实验的意思;照理说他应该对学生有所提醒,让他们意识到这仅仅是个实验而绝不能深入到意识形态上去。在实验中途,卡罗看到自己的弟弟被吸收入浪潮并阻拦里昂进入学校后,也曾提醒赖讷应当终止实验,但他似乎没放在心上。直到事态失控,(好像是)他的妻子与他争吵时提到“你是在享受作为领袖的快感并以此操纵学生”,赖讷嘴上不服气,心里却出现了转变;而后在早上,他看到报纸上蒂姆贴在市政府大楼上的标志并且发现蒂姆在他家门口过夜时,他才反常地站在蒂姆的对立面去指责蒂姆“损坏公物”,这也象征着他的立场改变、开始思考浪潮逐渐极端的原因,最终决定终止实验。总体看下来,赖讷开始的确不可避免地沉溺于被学生认同并尊敬的快感之中,直到组织从外(卡罗、莫娜、丽萨)到里(马尔科)都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才发现自己已经偏离正轨,却无法挽回了。

其次就是赖讷·文格尔到底作了什么恶,以至于在电影结尾他被Polizei带走时,要承受那么多人像在看一个彻头彻尾的法西斯主义者的愤怒的目光?尽管赖讷鼓励学生宣传这个团体,但是宣传方法和意见全都是学生想出来的,譬如马尔科提出了名称“浪潮”、蒂姆做了一个主页、锡南设计了标志、凯文印刷了5000张标志的贴纸。而且学生的活动没有一个经过赖讷的批准,全都是私下进行的。从周二晚上贴贴纸开始,一些学生就出现了极端的一面,其中以蒂姆为甚,他还买了一把手枪,以便之后除掉异己,很难说是浪潮把他变成了这样还是浪潮作为推手暴露了他的阴暗面。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途校长约谈了赖讷,声称许多同事在议论赖讷的做法,但是她这个校长坚决支持赖讷进行下去;结果到最后校长一脸受害者的表情站在路边,可能是讽刺在任何坏事物形成过程中都有看似无辜的人在暗自推动。当赖讷在礼堂召集了浪潮所有参与者,先扬后抑地宣布终止实验的时候,大部分发出反对声音的人在受到赖讷的叩问后都幡然醒悟,只有蒂姆一人崩溃,拿着手枪击伤曾经保护他的同伴,又在绝望中饮弹自尽,这里其实就可以看出来在一开始浪潮背后所暗含的法西斯主义就已经刻进了蒂姆心中。赖讷固然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可逃避责任,但是问题出现在学生中,学生中的极端分子连赖讷都无法控制。那些在礼堂里狂热鼓掌的学生又凭什么在赖讷被捕后大哭、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谴责赖讷呢?

电影想讲这个反法西斯的主旨,但是电影里的硬伤反而让人越想越复杂,甚至到最后搞不明白到底从中领悟到什么。意识形态上的东西,真的搞不懂。


浪潮Die Welle(2008)

又名:恶魔教室(台) / 白恤暴潮(港) / 波浪 / 挥手礼 / The Wave

上映日期:2008-03-13(德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尤尔根·沃格尔 Jürgen Vogel/弗雷德里克·劳 Frederick Lau/马克思·雷迈特 Max Riemelt/詹妮弗·乌尔里希 Jennifer Ulrich/克里斯蒂安妮·保罗 Christiane Paul/雅各布·马特施恩茨 Jacob Matschenz/克里斯蒂娜·度·瑞格 Cristina do Rego/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Elyas M'Barek/马克西米利安·福尔马尔 Maximilian Vollmar/马克思·马福 Max Mauff

导演:丹尼斯·甘塞尔 Dennis Gansel编剧:丹尼斯·甘塞尔 Dennis Gansel/彼得·图万斯 Peter Thorwarth/约翰尼·道金斯 Johnny Dawkins/罗恩·比恩巴赫 Ron Birnbach/罗恩·琼斯 Ron Jones

浪潮相关影评

ㅤ
ㅤ • Bit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