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轻人对命运的不可控感,太有共鸣了

周冬雨是我在河北石家庄读高中时,最羡慕嫉妒的女生了,同学们说:她就是我隔壁学校的,那时候她的外貌不属于主流审美,大家总是操场上吐槽她,但是实际上就是羡慕她从此命运不再属于普通考生,通过高考才能改变人生的命运的一份子了。

我高三时,她被选为山楂树之恋的女主,一举成名,并且进入北京电影学院。

隔年我也去考了中戏编导,从两千人筛选到80个人,我几乎是裸考去的,梦想着未来能从事喜欢的电影和写作相关的工作。进入中戏艺考三试,120个人,选80个人,我是被刷下去的40个人。但是最后一次三试时,四个人一组,两个男生加我一个女生。一个高复了三年,一个高复了两年,另一个是参加工作再高考的,那个女生其实报了中戏开的高昂培训班。

他们跟老师们聊天时,爆发出很多笑声,比如高复的男生说他女友是中戏的,老师们就开始调侃他的感情生活,我记得是4个老师,面试的时候,都抽着烟,烟雾缭绕,我是一个读全日制的书呆子,都没有正经的恋爱经历,确实那时候的我,不太明白,也不太适合走艺术生这条路。

这段经历,我写过很多遍,这就是我的疤,女主娜娜脚踝任性留下的疤痕。

第一次高考后期我不服,又去高复想再考艺术,跨省高复,结果再次艺考前,体检查出色弱,根本就不能报考编导,心态直接崩了,从本科生高复到了专科,读旅游专业,做了导游。

我记得,那次大三周末兼职从千岛湖回杭州的路上,返回杭州堵车要晚上10点,我们6点出发的,导游服务费300元,我坐在第一排,累极了,刷手机,看到周冬雨又拍了什么片子,拿了奖,我看着窗外漆黑一片,脖子上挂着的导游证和一旁的怯粉色小蜜蜂(话筒),一脸倦怠,又十分不甘心。

现在想来有啥不甘心的,20多岁的时候,真傻。

二.因为做过导游,所以更懂跟生活低头屈服的“娜娜”

所以我看到周冬雨扮演的导游娜娜,端茶倒水,故作老成的“讨好”所有的游客,在大巴上说俏皮话,在购物店里分发免费试吃的东西,尽力讨好任何一个人,以及那个上海金融男浩丰问她:

“你喜欢这份工作吗?”

娜娜一愣,应该很少有人会问这个问题吧,她伪装的那么好。

那一刻真的秒懂。我身边的太多导游,都是深陷“导游”的职业。一边喊辛苦,连轴工作(剧中也有说,连续工作两个星期没休息了),一边又喜欢导游的自由,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休息。直到疫情一来,很多在纠结转行的朋友,不得不都转行了。我有朋友,在云南做导游,尝试了好几年的办公室,最后还是回去做自己擅长的导游了,性格外向的人,确实挺适合做导游的。

但是电影里的娜娜,明显是:我不得已,因为18岁任性,脚步受伤,不能再滑冰了,她可是十分有天赋的滑冰运动员,能参加冬季奥运会那种选手,却因为意外,去延边做导游了,不再与感情很好的运动员朋友联系,甚至家人,看重她,如父般的教练,她都一一斩断。

所以,我对娜娜是有共鸣的。每一次我带团,带着一车子人上蹿下跳,我都觉得灵魂有点受伤,我本人其实是有点文人的清高,若不是因为生活,为了攒钱,谁愿意做导游这样辛苦的工作?

(我真的很佩服导游的,他们真的很细心,有学识,很需要气场和能力去hold全场,社牛真的适合导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奇怪的情况,都要冷静处理)。

再说会那个吃冰块的上海金融男。他在夜店里含冰块,拿出来看着冰块化在脸上,水滴慢慢汇聚与眼泪混在一起,娜娜在舞池里跳舞,他在噪杂的音乐里痛哭。

他显然是抑郁症患者,在上海有着不错的工作,从河南高考胜出,去上海工作以为就没有家人的控制,显然又遇到了职场的遏喉,有了轻生的念头。

我在永丰身上,看到了抑郁人的挣扎,看到他精神世界的孤立感,被撕扯,无力,他不知道,明天该如何继续。于是,三个孤单的人就这么相遇了。

三.孤独年轻人的抱团取暖

三个人在酒馆里传递冰块的时候,一点都没有色情之感(有电影讲解者说这是三P),什么鬼。

我认为,这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一步步,因为两个同样迷茫的年轻人,友情和暧昧爱情的陪伴,渐渐走出来的象征。上海男人浩丰把冰块用嘴递给娜娜,娜娜把冰块用嘴递给厨师朋友萧萧。

乐观的萧萧把冰块搅碎,大家傻乐,迷茫的时候,有朋友陪伴喝酒,撒泼,做一点打破常理的傻事,真的很治愈啊!

电影里浩丰的角色,是因为抑郁症,又是近两年,我进入30岁后,常常遇到的话题。我身边的朋友,有点才华的,大学很厉害的朋友,几乎都遇到过抑郁症。他们意气风发的出校门,创业失败,好不容易当了小明星,因为与导演恋爱后被甩,耽误青春,有些因为留学后找工作不顺,陷入怀疑自我。

他们把周围人的期待太当回事,被管束了太久,压抑了太久,自己封闭起来,站在高处就不由地想早点结束自己。一开始我以为只有浩丰想死,看到娜娜走向野熊坐下那一刻:我才明白,她也对生命,不抱有希望。怪不得在人群里,她被有抑郁症的浩丰吸引,他们本身就有相似的部分:对生活的迷茫,被迫将就过日子的无奈。

电影里多处用抽烟,喝酒,蹦迪,性,玩手机,骑摩托车找刺激,爬雪山找天池,去逃避现实。

看似颓废,其实,这部片其实很温馨啊!

一向社恐,独来独往的浩丰,最后对萧萧求助,萧萧把他送往酒店后,打算骑车走人。

他说了一句很神奇,很打动我的话:“我不想一个人!”

抑郁过的人,可能会明白:这是一种求助信号,这是一种再次信任他人,敞开心扉的状态。浩丰一开始那么端着,沉默,内敛,孤僻到电影后面,竟然对还算陌生的男人变相说:“可以陪陪我吗?我怕孤单”。萧萧笑了陪男人回房间,不久,浩丰锁成一团睡去了,萧萧笑了。这一幕,我觉得很温暖。

陌生地方,陌生人给了友好的陪伴,被抑郁症打扰的都市人,在一种莫名的“安全感”里,终于可以安心睡一会儿了。

结局相当童话,萧萧不再躺平,终于不再玩手机了,打算做点什么,他侄子看着他起来的背影,知道他是认真的,不舍得哭了,孩子都看明白了:

谁想一直躺平,只是找不到方向和努力的意义罢了。

娜娜最后也终于翻开了箱子,开始面对自己那段不敢面对的运动员生活,给家人打了电话,说今年要回家过年了,已经三年没回去了。

浩丰也留下那支名贵的手表,不再走的手表,就把悲伤抑郁都冻结,就把上海那一套虚化伪装都留在那个小小的,带着欲望,更多是陪伴的浴室吧。

电影里很多小细节,拍的很美。比如浩丰在高处,向下踢雪,比如三个年轻人刚开始一块玩,在冰河上跳跃,暗示着三个人关系的“破冰”,三个人在书店里看书,三个人听阿里朗。一直以为阿里郎就是一首情歌,后来才发现,阿里郎也唱了“我们心中梦想满满”。

正如导演想说的,这部片不是爱情片,是一部青春片。我认为这部片子,把我大学末期到进入职场前几年的迷茫讲得很清楚。就是那样的,每天在白雾里,每天耗着,时而躺平,时而鸡血,总是谈无疾而终的爱情,其实不过是不想一个人度过黑夜,不想一个人面对迷茫。

Ps:

为什么剧中一直出现的抢劫的坏人,悬赏20万的照片,头型和衣服很像萧萧?剧中的萧萧甚至羡慕这个被缉拿的人,说: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以及萧萧醉酒后,迷糊的看到了那个罪犯,是不是也暗示了萧萧最后成为了罪犯或者是帮忙抓到了罪犯,这是我很疑惑的部分。

我想,那犯人可能就是不想躺平,想要闯出大事业的萧萧?萧萧那么喜欢刺激,不要命的飙车,电影的大结局太圆满,我想成年人的大结局,是不太可能那么如愿的。

结语:

最后,想告诉自己,每一个人命不一样,不要逆着命运来,会很累。我连被周五下班前被小领导骂一句,都能憋屈一晚上心情不好。无法想像周冬雨要顶着多大的压力,被陌生网友批评演技容貌身材。也无法想象导演很用心,看到负面评论如潮,该如何沮丧。大家各有各的严冬,需要自己去面对。

希望这个冬天,是被重生希望燃烧的冬天,生活里那些嚼不碎的冰块,那些寒心无法改变的事实,都会被生活的热情融化,先化为眼泪,后化为泉水,涓涓不息,再次引来春暖花开。


燃冬(2023)

又名:The Breaking Ice / Un hiver à Yanji ​​​

上映日期:2023-08-22(中国大陆) / 2023-05-21(戛纳电影节)片长:97分钟

主演:周冬雨 / 刘昊然 / 屈楚萧 / 魏如光 / 刘白沙 / 

导演:陈哲艺 / 

燃冬相关影评

lww
lww • 燃冬
A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