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回归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新发展方向——对中国古典主义的回归。对古典主义的回归大体可以由表及里分为几个层次:
一、对古典文学的再创作
«周处除三害»出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电影直接以此为名,奠定了故事的基调,是一个除恶扬善的故事,但同时也给读者一个期待视野,大概知道故事的走向,猜测故事的剧情,是善与恶的对决,同时,也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故事的大体剧情是否与自己所预想的一致。这是运用古典故事的作用之一,也可以说是对古典故事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新编。
二、对叙事语言的处理
台湾本土本来就有浓厚的祖先崇拜土壤,因此古典志怪小说在电影中的处理显得自然而然,有几个镜头尤其令人震撼。陈桂林在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以后,请求神灵告诉自己,自己到底要不要自首,他通过问告的方式,得到的答案都是自首,这时镜头给了他的脸部一个特写,是以俯拍的角度,这既可以看出人物内心的纠结与复杂,同时仰拍也可以看出人之于神灵的渺小感与无力感,同时昏暗的灯光,更加营造出中式志怪小说的氛围感。
三、对明清讽刺小说的借鉴
陈桂林在接收神明的指引以后,来到警察局打算自首,讽刺的是,他发现来自首的人太多了,甚至需要排队,这无疑是一种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讽刺。讽刺如今的世道,第一,可以理解是现代人的道德观与法律意识不强,违法违纪行为泛滥,社会治理问题层出不穷,这是编剧的第一层反讽;第二,警察都是酒囊饭袋,对于犯罪分子没有足够的敏锐性,面对来自首的前三名犯罪分子,居然让他来去自如,本来是犯罪分子逃之不及的警察局,却未能行使它的作用,此为第二层反讽。
总体来看,我认为«周处除三害»虽然有很多值得商榷的情节,也有很多人讨论和争议的地方,比如里面警察的形象不够丰满;陈桂林把邪教分子全部杀害的情节在道德意义上有违正义;结局有些过分随意,似乎一个犯罪分子他的自省就是证明个人的存在,好像他做了两件好事以后可以把之前犯的所有错误都抵消,似乎他罪不至死……这些情节的处理都会极大的造成电影在道德观上走入某种歧途,当然作为一部犯罪电影来说,他无可厚非,抛弃道德观来说,给观众更强的一个动作电影的观影体验也做得很好。但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出色的地方是对于古典主义的回归,我看到大量的中国电影开始学习西方电影的宏大叙事,但对于本土化的探索越来越匮乏,本部电影则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这才是本部电影最令人欣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