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遮星》是我继《水》之后看的第二部印度长片,观影的契机同样源于绯色姐姐的推荐,看完电影后她还顺带给我科普了一些相关背景知识。我很感谢她,正是她才让我看到这样一部令人惊艳的电影作品。

电影以女孩妮塔的切口,表现了难民营中妮塔一家的生活。虽然看上去全是生活琐碎,甚至部分桥段略显夸张。但是妮塔式的家庭悲剧恰恰是当时政治动荡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导致妮塔式家庭悲剧的并不是政治动荡本身,而是政治动荡之后,经济萧条所带来的“灾难”。

女主角妮塔是名学生,也是家里的经济来源,家里面都要妮塔出钱,但她的收入并不高,因此一家人也是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地过日子。同时,你他一家的家庭关系也不和睦。家人之间聊到最后总会提到钱,好似一家人只为了钱活着,钱成了一家人关系的纽带。事实也的确如此,家人之间相互疏离,保持着距离。但他们对妮塔则不同,保持着一个较为亲密的距离(哥哥尤甚)。当然这背后的原因还是钱。

父亲出意外以后,妮塔不得不放弃学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这时,妹妹宣布与姐姐男友桑特结婚,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原就不稳定的家庭关系急转直下,家庭逐渐异化为一个牢笼,让置身其中的人感到窒息。哥哥也生出了逃离家庭的念头,但妮塔没有逃离。她依然是这个家庭的支柱,她走了,整个家庭就支离破碎了。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羁绊住了她的脚步。

我想到了黄健中导演的《过年》,几兄弟拖家带口回家过年,却不是为了看父母,而是为了要钱。原本被排除在家庭之外的二姐一家赚了些钱,就想用金钱“收买”亲情,但这不断没有缓和了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最后年夜饭演变成了家庭战争,家庭关系也支离破碎。虽然《过年》的故事跟《云遮星》毫无关系,但经济依然是导致家庭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当母亲劝说妮塔不要拆散妹妹家庭的时候,就直截了当地说:“你走了,我们怎么办”撮合妹妹与桑特结婚并不是母亲心里有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豁达心胸,而是变相挽留妮塔的阴招。她的嘴脸与《过年》中想方设法要钱的孩子们有何区别?

影片中有个十分巧妙而又经典的镜头:生病后的妮塔,透过网状的窗户,绝望地望向外面的世界。不知是借鉴特吕弗的《四百击》(1959)还是一个美丽巧合。特吕弗正是用这样网状的构图表达了被困在少年管教所的安托万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被禁锢的现实的不满,《云遮星》中网状构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被榨干了“剩余价值”的妮塔同样渴望逃离,不同的是,她的眼神透露出的不是安托万的坚毅,而是绝望。

本就同情妮塔的父亲,也看不了妮塔受苦,鼓励她逃离家庭。可未免晚了些。再说,就算逃了出去,妮塔该怎样安生立命呢?这时成为歌星的哥哥衣锦还乡,一下子使家庭摆脱了经济困难的窘境,同时也解放了妮塔。如释重负的妮塔最后在哥哥的怀中,发出了动情的呐喊:“我要活下去!”

钱作为一个经济符号在电影中不断被强调,甚至在唱词中也有提到。而经济正是左右妮塔命运,左右妮塔家庭命运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妮塔陷入困境是因为经济,而得到解脱也是因为经济。而这造成经济萧条的原因又是印巴分治的政治动荡,片中几次出现妮塔与家人游玩的闪回镜头,那时家庭和睦,也是妮塔一直向往怀念的时光。导演正是这样委婉地表达着她的不满,假如没有发生印巴分治的政治动荡,妮塔的家庭会不会和和美美呢?

云遮星মেঘে ঢাকা তারা(1960)

又名:The Cloud-Capped Star / Meghe Dhaka Tara

上映日期:1960-04-14(印度)片长:126分钟

主演:Supriya Choudhury / 阿尼尔·查特吉 / 贾内什·慕克吉 / Bijon Bhattacharya / Gita Dey / Gita Ghatak / Dwiju Bhawal / Niranjan Ray / Abhi Bhattacharya / Satindra Bhattacharya / Jamini Chakraborty / Suresh Chatterjee / Ranen Ray Choudhury / Arati Das / Narayan Dhar / 

导演:李维克·伽塔克 / 编剧:Ritwik Ghat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