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9-09

比比 • 共犯:被刺杀的公义

每个国家的司法史都有过不光彩的过去。有社会意识的电影人对这些事件的重现,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警醒。玛丽·苏拉特是美联邦历史上第一个被绞死的女犯人,她所牵连的是一项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林肯遇刺。但《女同谋》的重点并不真正落在玛丽·苏拉特,而是在她的辩护律师弗雷德里克·艾肯身上,当一个人处在法律公正与社会情绪的矛盾中心,他会作何选择?

如上所述,林肯遇刺只是这部讲述法律和正义题材的影片的一个背景,也许正因如此,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并未对此事用力着墨,甚至从一开始的这段高潮戏,就暴露出对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控力不足。既没有阴谋感紧张感,对凶手的刻画也形象模糊,若不是对刺杀过程有过了解的观众,甚至很难看出个所以然。接下来很快嫌犯逐一落网,被指为他们提供会面处、并参与刺杀计划的旅店老板玛丽·苏拉特同样遭到指控。詹姆斯·麦卡沃伊饰演的弗雷德里克·艾肯,要在被强权控制、充满偏见的军事法庭上,为一个从一开始就被视为无可救赎的犯人进行辩护,影片的剧情才随之展开。

蛮横而激烈法庭戏上,每个人都形象鲜明,好的一方身上散发圣光,坏的一方老谋深算,由于剧情没有悬念(谁都知道玛丽·苏拉特最后会被绞死),重点自然放在为司法公正而进行的无力乃至绝望的斗争过程。但这时罗伯特·雷德福一心扑向“公义”的主题,又忽略了对历史环境和人物的刻画。影片到结束也没有对一个问题做出明确的解答:到底玛丽·苏拉特在刺杀林肯的计划中有过多少参与?她是否真的对约翰·布斯的计划一无所知?在影片最后,为何在母亲被处死之后,玛丽的儿子还要选择向当局自首?为什么安德鲁·约翰逊总统在最后一刻驳回了复审请求?更关键的是,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出现群众对这一事件的反应,直接跳过社会压力的影响,却又单一地通过陆军部长之口,以维护稳定的“高远考虑”为由,将玛丽·苏拉特送上绞刑台。

你可以理解为导演为突出主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刻意回避,也可以认为他在对故事表现上过于死板,但这个题材依旧发人深省。一百多年前,玛丽·苏拉特的死,对美国民事陪审团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去年第一名关塔那摩在押人在纽约接受民事审判,最后陪审团裁定,在280多条罪状中,仅有一条罪名成立,这与对玛丽当年的审判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片末艾肯对大法官说,审判结果不应该成为评判公义的标尺,一次公平的审判,才是公义的价值所在,不可否认,在一个半世纪之后,这句话仍然能对某些现实带来启示。

共犯The Conspirator(2010)

又名:惊杀大阴谋(港) / 女同谋 / 同谋

上映日期:2011-06-16(中国香港) / 2011-04-15(美国)片长:123分钟

主演:詹姆斯·麦卡沃伊 James McAvoy/罗宾·怀特 Robin Wright/汤姆·威尔金森 Tom Wilkinson/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 Alexis Bledel/贾斯汀·朗 Justin Long/凯文·克莱恩 Kevin Kline/诺曼·瑞杜斯 Norman Reedus/托比·凯贝尔 Toby Kebbell

导演: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编剧:James D. Solomon

共犯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