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野小子们》的性别认同
喵~~

1.他们都说我是个“直女”
电影放映完,心理咨询师沈老师依次问我们的观影感受,我说:很爽。男孩子们暴力狂躁欺骗,大人们以为把男性变成女性,暴力就会变成和平,但女性也会犯罪。
女人男人都不好惹。
而和我们坐在一起的观众,大多没有办法接受性别混乱。
沈老师给我一个定义:Kenny有一个很坚定的女性心理角色。

2.强烈的道德思维
知道九型人格这种心理学定义的人会对一号人格有一定认知。现场的一号小姐姐对电影整体的设定都表达出了不舒服。因为一号人格的超我比较严格,作为一部色情片,《野小子们》的尺度可以说很大了,不仅是画面,更是剧情。所以部分传统文化植入很深的人从尺度上就没法接受这部电影。

3.心理上双性恋才是正常的
除了从社会文化道德等角度分析,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观影不适,则来自于心理性别定位不稳定。
精神分析认为,人生理上虽然分男女,心理上男女都有,所以同性恋或者异装癖在心理学上都是正常的,但社会文化发展,让人类在抛头露面的时候,只能选择一种性别。这就是精神分析判定的人出生即经历的五大创伤之一:你只能选择一个社会性别。
所以,电影性别混乱的时刻,冲击了部分人心理体系的稳定,他们好不容易让自己内心的性别角色不要胡思乱想。
以另外一种心理类比,大家可以更好理解:恐同者常常就是深柜。
前面说到为啥我个“直女”就很爽呢,沈老师说,因为心理性别定位明确,当电影人物能够在男女性别中跨越,我好像也体验了一把。明确的心理定位让那几分钟的冒险,并不存在触动心理体系的不安,摇摆者恰恰相反。

4.青春期的性别认同
《野小子们》其实讲的就是青春期的性别认同,到底是忠诚于母系还是父系。在电影中,唯一没有变性成功的孩子决定跟从的是船长,而其他孩子则跟随了博士。
电影的前半部分,男性生殖器等意象充满了电影,当他们来到岛上,则变成了至阴的境地,特别在最后一幕,博士的子宫那里装满了珠宝和一把枪,那是一个诱惑。

5.法国电影
总结:本篇从心理学上浅尝辄止地讨论了性别角色,还有大部分沈老师讲的知识没有写出来(因为好复杂,好深刻),除了心理学,作为一部电影,作为法国电影,《野小子们》的美术、摄影、配乐等等,都值得全情投入,当然前提是你享受理性被迷幻取代的过程。

6.彩蛋
沈老师说:导演要不就是心理双性发展特别好的人,要不很可能是同性恋或者异装癖(邪恶笑,期待导演的花边新闻...)

野小子们Les Garçons sauvages(2017)

又名:恶童超级歪(台) / The Wild Boys

上映日期:2017-09-04(威尼斯电影节) / 2018-02-28(法国)片长:110分钟

主演:保利娜·洛里拉德 / 维玛拉·庞斯 / 戴安·罗赛尔 / 安纳尔·斯诺克 / 玛蒂尔德·瓦尔尼耶 / 萨姆·卢维克 / 埃琳娜·勒文松 / 娜塔莉·理查德 / 萝拉·克雷顿 / 

导演:贝特朗·芒蒂格 / 编剧:贝特朗·芒蒂格 Bertrand Mand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