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起点很简单:一家四口到滑雪胜地度假,第二天途中发生了雪崩,父亲迅速“拿起自己的手套和iPhone”跑开了,留下要顾及儿女走不了的妻子。雪崩没有预期严重,雪雾散去之后,父亲若无其事地回来。一家人什么都没说,却再没有了滑雪的心情,默默地回酒店。房间中那只看不见的大象——雪崩砸出的矛盾越来越大:儿女看父亲的眼神是失望,是不解,是夹杂着道不清的怒气。妻子等着丈夫道歉,或者至少给个说法,但丈夫没有。他还问妻子是不是生气,妻子说没有。他说OK,妻子也说OK。

电影开始时,导演用了几个冷静、看起来毫无感情的片段来描述这一家的日常:初到白雪皑皑的滑雪胜地配合着摄影师的指导拍全家福,全套的滑雪装备武装下一家人愉悦地滑行,回酒店的路上父亲护着小儿子教他要注意什么,一家四口穿着宝蓝色的保暖内衣在一张大床上醒来,一家人用同款电动牙刷刷牙,洗漱完毕两夫妻还亲吻了对方。这些看上去无关紧要的片段正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跟家人在一起安全感自然流露,感到轻松愉悦自己却不自知。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去滑雪胜地住舒适豪华的酒店度假,装备齐全去做一项运动。生活富足,相亲相爱,好像什么问题也没有。一场雪崩把一直存在,一直没有被发现的矛盾砸开。然而看到了,再也躲不开。

妻子作为独立自主、理性的人觉得这也许是人性的本能,所以没有指责,没有争吵,丈夫问他是不是生气,她说没有。她不想争得道歉,她需要丈夫主动地承认错误和真心地悔改。小孩子就不管这么多了,看父亲的眼神是自然流露。回到酒店再也不想跟父母说一句话,不想跟父母呆在一起。奇怪的是,被儿女赶出房间的夫妇面对面莫名地笑了。对于一对爱着彼此又生活在一起多年的夫妇,这个事应该可以翻篇吧?

但不能。

晚上,夫妻跟在酒店遇到的一位独自来度假的女人及她今天刚勾搭上的男伴吃饭。饭桌上聊天谈起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丈夫讲起的今早雪崩的经历。他很自然地描述,没有丝毫的歉意。妻子忍不住,说丈夫雪崩时“拿起自己的手套和iPhone”拔腿就跑。丈夫像失忆了一样不承认自己丢下家人跑开,妻子觉得这样这件事实丈夫怎么可以矢口否认。饭桌上的小争执,冲突欲发不发。争执被旁边桌的生日惊喜打断了,两人似乎意识到自己在饭桌上失态,尴尬地停止了争论。

回到酒店房间又谈起此事,丈夫认为是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不接受妻子的角度,觉得妻子不应该把自己的描述强加给别人,不应该试图说服饭桌上的所有人。电影进展到这里,我心中已经骂了男主角一万遍。他用“逃避”这么幼稚的方法来推卸责任,还用“看问题角度不同”这种让人忍不住翻白眼借口,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妻子“试图说服别人”。既然丈夫这样说了,纵使不认同,也不打算跟丈夫争了。怎么可能通过争论去说服或者改变一个头脑已经有成熟自我理论的成年人?只能等对方自我反思,然后自己决定去改变。她选择求同存异——“我们经历了一场雪崩。我们都很害怕。但后来没事了。”——两人达成了这个共识。然而一家人穿着那身让人安心的蓝色睡衣刷牙的场景不见了,画面只剩下两人穿着灰色的睡衣在刷牙,丈夫的眼神试探地看着妻子,妻子一副公事公办的表情——又是一次自己退让达成的共识,这么多年的家庭生活中这样的退步肯定不是第一次了。

半夜还是睡不着,夫妻走出房门想在楼道谈谈。那个昨天雪崩之后回到酒店,遇到那个在他们房间的清洁大叔又出现了,在楼上抽着烟看着夫妻俩。两夫妻说:“能否麻烦回避一下,给我们一点私人空间?”这位清洁大叔其实就是我们这些观众:无意中见证了这个家庭矛盾,忍不住去看,去想,去以镜自审,去评论,去给意见。然而夫妻觉得这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他们自己可以解决。

但是他们自己解决不了。

度假第三天,雪崩发生后第二天。妻子说今天自己想一个人滑,问丈夫能不能今天带孩子滑。丈夫说可以。妻子在山上滑雪场的树林里蹲下小便时,听到丈夫和孩子不远处传来的声音,还隐约看到家人滑过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她觉自己这么爱的人怎么会是这样?自己的付出和妥协到底是对是错?心中滋味说出来,别人听起来好像也没那么严重。但是自己就是过不了心里这道坎。孩子也一样,小儿子闷闷不乐,父亲问他怎么了,他说:“我怕你们离婚!”

回到酒店,妻子和度假第二天晚上一起吃饭的女人聊天。这个女人有丈夫有小孩,却一个人来度假,跟对上眼的男人约会。妻子问你生命中好像有很多男人,那你丈夫怎么办?那个女人你说她跟丈夫的关系中都各自为自己负责。妻子问你们彼此不妒忌吗?那个女人说不会,她觉得如果自己丈夫和其他女人过得快乐,为什么不让他享受呢?妻子说那如果你有朝一日老了,丈夫把你抛弃了怎么办?那个女人说被抛弃当然不好过,但是我的生命中重要的人很多,不止丈夫和孩子。她觉得,不能把整个人的自尊建立在成为一个恋爱中的女人,或是成为一位母亲之上。妻子问难道不觉得和一个人建立一段关系、结婚生子、共度一生,要比在法国的酒店里跟各种的男人勾搭值得多吗?女人说为什么要选?我可以同时有长期的和短期的关系。妻子说现实没那么简单,你想清楚了吗?女人说那我就没想清楚吧,不可以吗?

两种对爱情关系的态度,个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谁也不该评断孰优孰劣。只是这一段对话让我们知道:妻子对一段稳定、长期、互相信赖的关系的追求。这个追求是她妥协的原因,也是她对丈夫 “拿起自己的手套和iPhone”拔腿就跑举动的失望和愠气的来由。

电影快进展到一半,出现了一对嬉皮感的情侣,他们和妻子在雪场缆车巧遇,然后决定一起吃饭。整个饭桌的画面都没有出现妻子的正面镜头,主要以声音参与整个用餐过程的谈话。看起来和乐的用餐,妻子的心却在别处想着自己的问题。幸好没有正面特写,不然也是强装出来的笑意,不看也罢。反而用声音和背面镜头参与更能让观众理解妻子的心绪。

饭后谈话,嬉皮情侣说着让人无聊至极的故事。妻子没忍住,大家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又提起了雪崩这件事。丈夫的眼神一瞬间的不解和愤怒跃然脸上。作为观众,我也有一瞬间的不解和愤怒,仗着自己作为第三方客观公正,觉得妻子怎么跟祥林嫂一样不断地说同一件事。你不是主动和丈夫达成共识了吗?然而作为观众,忘了妻子也是人。作为一个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地说服自己去跟错误的事情妥协?丈夫已经听不下自己说的话,那么就请嬉皮情侣作为第三方来评断一下这件事吧。

听完雪崩描述的嬉皮情侣又尴尬,又意外。再次听完妻子描述整个雪崩世界,丈夫的眼眶似乎满溢泪水。嬉皮情侣也令人意外地理解和评断能力都惊人。嬉皮情侣开解妻子,说人在这种突发的极端情况下本能地求生是正常、可以理解的。突然丈夫的新玩具飞行器向嬉皮情侣直冲过来,虽然是儿子误操作的举动却着实是一个吓人的镜头。其实导演是想借这个贯彻了丈夫情感的玩具来表达丈夫不想要任何人参与讨论这件事的心理。

丈夫和儿子待了一阵,同时听了隔壁嬉皮情侣对妻子的开解后,决定出来谈谈这件事。他说他很意外他们俩对这件事看法的差距这么大。自己没有意识到妻子是这样看这件事的,妻子一直没有好好地跟丈夫谈过这个心路历程。作为观众突然想起来,整个不解、失望、愤怒、妥协、退让都是妻子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妻子从没跟丈夫真正地沟通过,丈夫问它是否生气她说没有,她主动提出的达成模糊共识。妻子觉得自己作了巨大的牺牲,然而丈夫根本不觉得这是个事儿。

妻子让丈夫分享一下对这件事的描述。丈夫说我怎么看无关紧要,关键是显然这件事这个对你来说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经历。嬉皮情侣问丈夫是不是不同意妻子的描述?丈夫说他不同意。妻子说雪崩前他们一家人在拍视频,所以整个过程都有视频记录,一起看看视频便知世事如何。妻子的描述是事实,视频为证。看完视频,丈夫萎了。他说看起来像是他在跑。嬉皮情侣开解丈夫,也许他这个举动就像是飞机舱失压是父母要先自己戴好氧气罩再帮小孩戴,也没那么不能理解。

嬉皮情侣在回自己房间的路上讨论起这件事。二十来岁的嬉皮女觉得四十多岁的嬉皮男这一代人就是这样,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别人。比如说嬉皮男跟前妻离婚,孩子一直是前妻带,自己却和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女人去度假。嬉皮男不能接受自己被情人这样描述,一夜不能眠地跟困倦难耐的嬉皮女讨论。

这一夜不能眠的不止嬉皮男,男主角独自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思考着自己的行为和想法,难过地哭了。

似乎时间把一切抹平了一些,清晨丈夫和嬉皮男相约去滑雪。在另一个男人面前,丈夫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无力。在嬉皮男的建议下,放声向白白的雪山呐喊。之后两人去雪场露天酒吧喝酒,正享受啤酒的时候,一个美女走过来打招呼,说是帮对面的朋友转告觉得丈夫是整个露天酒吧最帅的。丈夫听了飘飘然。然后高兴没有持续一分钟,美女又走过来跟丈夫说不好意思,是她看错了。她朋友觉得帅的那个人不是丈夫。你看青春易逝,不要一直觉得自己still got it(还有料)。

回到酒店,丈夫忘了带房卡。敲门没人回应,到处去找找不到,于是只能坐在房门口傻等。这给了他孤独的时间思考妻子对自己的重要性。睡醒的妻子打开房门的时候,丈夫似乎找回了一些东西。丈夫看妻子的眼神变得温柔和深情。是夜,夫妇又到楼道,前一秒还笑着的丈夫突然就哭了起来,而且哭得不能自控,自己也停不下来。然后一家人抱着哭得停不下来的丈夫。这一刻达成了无声的和解。

翌日清晨,一家四口又去滑雪。雪在下,天气不佳,丈夫还是坚持一试。迷雾中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看不清前路,果然妻子的前进中走丢了。白雪皑皑的雪中,怎么呼喊妻子的名字都没有回应。丈夫让孩子在原地等待,原路返回去寻找妻子。大雪飘飘,父亲的身影消失在远处,雪地里是两个孤独的孩子。爸妈能否回来?呼喊爸爸也没有回应。呼呼的风声下是白茫茫的荧幕。然后,茫茫雪雾中出现了父亲抱着母亲的身影。父亲兴奋地说,我做到了。这时候母亲很干脆的起身,拍拍沾雪的裤子,淡然地往回走。原来这是父母为孩子演的一场戏。重塑孩子心中父亲的形象。

然后一家四口愉快地走出酒店,回家。

以为故事完了,并没有。

电影中出现的角色都同时乘着由一辆由技术生涩的司机驾驶的大巴。崎岖的山路加上车技生涩的司机感觉每一次前进都是死神的召唤。母亲的极力要求下司机开车门,全车人也争前恐后地要下车。这争先恐后的场景正好切合了嬉皮男在之前安慰妻子说起的沉船海难中幸存者踩着死者的尸体逃生的场景,原来真的是本能。嬉皮男冷静地让大家镇定,按次序下车,欲发的踩踏事故警报才解除。

除了那个与妻子聊天的独自来度假女人,所有人都下了车。女人鼓励着车技生涩的司机,留在车里让司机安心开车。然后司机在旁人的指挥下倒好车,顺畅的延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下山了。众人看到顺畅下山的大巴,有一刻安静地意外。

然后大家也顺着山路步行下山。一车的游客三三两两地走在下山的路上。一家四口走在一起。嬉皮男走在一家四口的身边,还帮妻子抱起困觉的女儿。嬉皮女走在他们前面有一两米远。同一件事,对一个经历了多年家庭生活和感情深厚的夫妻的影响会消退,会在争论和理解中自愈;而对一对年龄差距大,时间和感情深厚度都不够的新情侣,能起到致命的作用。

游客们走在下山的路上,一直走。电影结束。

游客Turist(2014)

又名:爱情中的不可抗力(港) / 婚姻风暴(台) / 不可抗力 / 本能反应 / Force Majeure / Snow Therapy

上映日期:2014-08-15(瑞典)片长:120分钟

主演:约翰内斯·昆科 / 丽莎·洛文·孔斯利 / Clara Wettergren / Vincent Wettergren / 克里斯托弗·海维尤 / Fanni Metelius / Karin Myrenberg / 布拉迪·科贝特 / Johannes Moustos / Jorge Lattof / Adrian Heinisch / Michael Breitenberger / Karl Pincon / Julie Roumogoux / Peter Gaunt / Jakob Granqvist /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 / 编剧:鲁本·奥斯特伦德 Ruben Östlund

游客相关影评

鸥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