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与黑暗的故事从小男孩的视角向我们展示出一个破碎家庭的悲剧故事,以及以色列诞生之际世界的动荡与变化。
其中一条线是女主法妮雅、男主阿里耶和儿子阿莫斯的三口之家。这条线展现出的是二战后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的生活。无论屋外多么动荡,屋内的生活还要继续。
婚姻、尿布、补给、甚至是亲人的离去如影随形。也许这些才是现实生活的真相吧,生活无时无刻都在用它的方式逼着我们低头。
另一条线则通过老年阿莫斯漫步于城墙之间的回忆和叙述展开,从孩子的视角解读父亲和母亲的这段关系以及处于摇篮中的以色列的历史。
由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女主角美丽又浪漫,可就是这个会讲巫女,小精灵,狼人故事来启迪安慰儿子的母亲,让这样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最终在她三十八岁选择了自杀。

这部电影由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创作的同名自传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改编而来。在作者的眼中,聪慧、慷慨、儒雅、相互尊重的两个好人——他父母,却一同酿造了一场悲剧。看完了原著后,我发现电影的侧重点在家庭这条线上。
片名爱与黑暗的含义不单单是家庭的爱和时代的黑暗。我对它的解读是,无论是家庭还是时代都笼罩在爱与黑暗的阴影之下。也就是说啊摩丝父母这个家庭的悲剧并不仅仅只有小家这一个因素,也不只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它是由家庭关系和社会背景双重因素共同造成的。片中的父亲阿利耶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母亲范尼娅则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在某种程度上,一个现实主义者永远也理解不了理想主义者。就像是身处在大千世界中的男女极难理解寺庙中的僧人一般。与中国的父母充满攻击性的家庭冲突不同,片中小男孩父母阿里耶和法妮雅之间的冲突是无声的,更是压抑的。
理想主义者法妮雅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因为欧洲对于犹太人的迫害,她来到了耶路撒冷,嫁给了缺少浪漫情怀的阿里耶。甚至遭受了她亲生母亲的冷眼与不理解。
深埋在两人冲突背后的是两人价值观和理想生活的差异。女主法妮雅也许永远都没有真正拥有过爱情。丈夫阿里耶拥有渊博的知识,但终其一生都在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担任编目员,理解不了法妮雅的浪漫和理想。父亲严肃现实的书生形象与母亲梦幻而孤独的内心世界永远无法契合。也许浪漫总是伴随着痛苦而存在的。
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有后代的家庭,吃饱穿暖的生活就是他们全部的追求。却不曾想过人这一辈子是为谁而活?也不会去思考世界的美和意义。
法妮雅在这样的生活中日复一日的坚持,直到她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她绝望自杀了。
影片大走暗黑文艺风,不同于哥特式小说和电影的风格,其中克制压抑的情绪,灰暗阴冷的色彩,使得全片充满了诗意和近乎绝望的美感。


爱与黑暗的故事סיפור על אהבה וחושך(2015)

又名: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上映日期:2015-05-16(戛纳电影节) / 2015-09-03(以色列)片长:95分钟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 马哈姆·胡里 / 希拉·哈斯 / 吉拉德·卡哈纳 / 奈塔·里斯金 / 阿米尔·特斯勒 / 莫尔·科恩 / 阿里扎·本-莫哈 / 尤纳通·希雷 / 

导演:娜塔莉·波特曼 / 编剧: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阿摩斯·奥兹 Amos Oz

爱与黑暗的故事相关影评

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