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作者想表达挺多东西的。片子最后那个女人的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像圆峰一样的喇嘛,真的成为一个应现代都市生活之需创造而出的产品了吗?看着他拿着KFC的纸杯,喝水,对着镜头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片子的那些符号,adidas球鞋,adidas背包,可口可乐,电视,Jazz music,足疗,电玩等等,现代生活的这一切与一位喇嘛想融合时,产生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是巨大的。老狼演唱会的那个场景,镜头从圆峰和站他旁边的一个年轻男子身上来回转动时,我在想,这个喇嘛和一个尘世的人究竟有何不一样。这或许也是作者的困惑。片中那个圆峰叫“姐姐”的居士,对他说,她是一个凡夫俗子,所以各种所谓的堕落生活于她是OK的,但是对于一个喇嘛,都市人出钱供养着的灵魂导师,出入声色场所就是不合适的。这不符合大家的期待。一个好的,境界高的喇嘛是随时拿着佛珠在拨弄,在修行的,怎么可能对尘世的享乐留恋呢。
圆峰这个喇嘛很真诚,他面对镜头坦言自己的困惑和迷失,讲述他的都市生存策略。最让我喜欢的,就是他的真实。
可是他也是不失虔诚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看似“坑蒙拐骗”的行径背后是对信仰的忠诚。这是很矛盾的。就像那个女人讲的,他就是一个“四不像”。这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冲击下的畸形产品。是的,是一个产品。但他也是有自己的主体性的,不完全被动。
片子虽是讲一个喇嘛,可更多是从这人身上照见我们自己。困惑和迷失的内容不一样,但每个人都要去经历和面对。我在想,从小在佛学院里学习的一个喇嘛,对尘世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从师父或书本里获得,没有经历过如果能有所谓的“参透”。到尘世走一遭,体验种种之后,不会更有体悟吗。而他们到汉地的愿望也是非常强烈的。片中几个喇嘛聚一起,争先恐后地分享甚至是炫耀自己的尘世经历,这个场景将他们的渴望展露无疑。
痛苦和快乐,是除了生和死之外,宗教谈得最多的主题。如果尘世的一切都是痛苦,那么我能感受到的快乐是什么呢?如果情欲是苦的,那么我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时感受到的欢喜是什么呢?即使去了“尸陀林”,看白骨看了100遍,还是对他人有情欲,有爱,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圆峰的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
这个人物太有张力了。从世俗的角度拍摄宗教题材,这点很喜欢。
这个人玷污佛教了吗?一起看片的一个姑娘看完后说自己有点气愤,因为她有佛教信仰,觉得圆峰这喇嘛在毁佛教的名声。在我这儿看来并不如此。我反而觉得这个入世的喇嘛很可爱,他这个人对佛教给人的刻板印象的冲击,让我因此更想去了解他的信仰。
现在社会好像有一种异常强大的力量,将神圣的东西世俗化,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为迷失的都市人以心灵抚慰。有时想一想,有种莫名的喜感。
好的纪录片能让人反复琢磨,这个片子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