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
应该是《无间道》以后拍得最好的港产商业片了。这个片子从人物的设定,到情节的安排、故事的推动,再到影片的立意、情绪的积累都非常到位,甚至细节都处理都是“职业”水平,可谓精雕细琢。片子的层次非常丰富的。作为一部商业片,除了零星所谓“逻辑”问题,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
轻微的逻辑问题我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所有的剧本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不可能没有瑕疵;就算是真实事件,也会有匪夷所思的行为,社会新闻里一半的当事人都是没什么逻辑的。逻辑瑕疵只要不出戏我这里都不算大问题。毕竟,一个故事的发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偶然性里当然包括当事人没有计算清楚后果,也就是所谓的逻辑瑕疵。其次,商业故事主要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在情节设计上必然带有很大的戏剧性,有时候编剧确实会为了剧情推动忽略一部分逻辑。
二、演员
①周润发
周润发演大佬真的是得天独厚。他的外形就特别适合演这种类型的角色。大五官、大骨架、大个子,容貌甚伟,往那里一站,什么都不做都有种气势恢宏的感觉。所以李问在押送车里瞟了他一眼,画家就有了脸,一下子来了创作灵感,给他写了个故事。
尤其是金三角击杀游击队时的双枪造型,昨日重现啊,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小马哥。
②郭富城
跟发哥比,郭富城是一个很难找到自己定位的演员。有演技有长相,也非常努力。这些年演过很多类型的角色,有正派有反派,虽然演得不错,但好像演谁都差不多一个样,可是你真说他适合演个什么类型的人物,又说不出来。
和周润发那种什么都大的外表不一样,郭富城是大五官小骨架小个子,这个外表就很矛盾。首先他演不了大佬,因为他个子矮、骨架小,显不出气势。周润发拎他跟拎小鸡一样。浓眉大眼儿的长相让他看着很正派、认真,贼眉鼠眼的坏人演不了,星爷那种搞笑的角色也演不了。他的五官不仅一点邪气没有,还充满了力量感,所以他也演不了那种自带脆弱属性的角色。反正演什么都吃力一点。
不过他胜在演技过关,而且较为认真。这部戏里他的定位也符合他的气质。李问在自己的故事中,是整个团伙里最“老实本分”的人。后来反转的时候,你看他也不像坏人,更像是个中层管理人员,在团队中开会。
③张静初
对事儿不对人啊,我总觉得她身上有一种风尘和谄媚的气质。就特别适合演一些失足妇女或者落魄小三儿什么的。她的魅力总是很……我也说不上来那是什么感觉。就整个片子演下来,一直很违和。
在李问的故事里,她是以一个无名却天赋秉异的画家身份出场的。但她身上真的一丁点也没有艺术家的气质。我看到那些画根本就不相信是这个女人能画出来的。艺术家身上总是有种非常自我的气质。就算李问这种唯唯诺诺的人,他骨子里也有自我表达的顽固气场。他承认自己没天赋开画展,但他绝对不承认自己的作品没价值。他宁可加入假币团伙也要画画,真的只是为了钱吗?是因为画家给了他实现价值的舞台。张静初没有这种气质。她不管演多么国色天香的人物,总有一种迫切想让别人喜欢自己的讨好情绪。
警局里她一身笔挺的大衣,带着黑墨镜,涂着烈焰红唇,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试图营造一种成名画家的坚定感。我却觉得出戏。我甚至以为是在看喜剧,或者欧洲那些风格奇怪的文艺片。你能看出来她演得很认真,也尽量端着,但她不习惯。
还有她和未婚夫在一起的几个镜头,你完全看不出她是个艺术家。她像是老板身边的小娇妻,你感觉不到这满画廊的画都是她的地盘。
直到最后,她在沙发上抽事后烟。凌乱的头发披在肩上,脸上带着残妆,眼里含着泪水,昏暗的灯火映出她虹膜里的点点星光,她说:“好。特别好。”这时候你才终于感觉,她把那个质感演出来了。这个镜头是震撼到我的。这种气质非常贴她本人的气质。吴秀清是李问捡回来的,对李问是崇拜的,她无法拒绝他的任何请求。但她知道,她只是个替代品。她为了得到李问的认可,肯定用尽了讨好的本事,但无论怎么努力,她依然不是阮文。她在镜头里的那种受伤、绝望、认命、委屈,全部表达得非常准确。
三、故事结构
影片的结构还是挺巧妙的。
①
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攻破造假难关。首先是水印问题,然后是凹版印刷机问题,那之后是无酸纸问题,最后是油墨问题。故事的发展和造假的流程是平行的。这是高水准职业片的结构。
造假的细节非常丰富。我觉得所有职业剧都必须细节丰富。哪怕你是个怪力乱神的职业,你也必须充满细节。因为观众对他们不熟悉的领域是有好奇心的,如果你不提供细节,那你展现出来的世界和他们想象的世界也没什么区别,观众就不会买单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浅显的道理大陆职业剧就是不明白。
而且在造假这件事上,影片的处理非常有意思。比如在处理电版的时候,背景音乐放的是咏叹调,让这个造假步骤显得很有艺术性,好像他们不是在造假,而是在快乐地创作,让犯罪变得非常浪漫。攻克水印难题是因为李问和团伙成员打赌,属于“游戏时间”,是李问融入团体的重要契机。购买无酸纸的时候,李问一哆嗦,买了500吨纸,发哥就不高兴了,指着他道你印不完不准死,李问鸟都不鸟他,有点搞笑。就是那种只有好哥们间才有的打闹场面。
总之一派温馨和谐,你甚至体会到了jump三要素,友情、努力、胜利,很多场景中还看到了肝胆相照,热血沸腾的时候都忘了他们是在犯罪。
我感觉这个设计是有用意的。在这一阶段的叙事中,剧中人物与观众培养了浓厚的感情,观众心里的天平慢慢倾斜,甚至希望他们这样“岁月静好”下去。
直到加拿大公路抢劫中央银行的拉墨车,一下子把你拽回现实:他们是罪犯!是一堆亡命徒!
②
第二条线索是片头提及的五起刑事案件。加拿大公路爆炸案,金三角马林游击队屠杀案,屯门染厂纵火谋杀案,尖沙咀酒店枪机案。
犯罪案件的串联,除了是交代剧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描述人物心理变化。
这个影片因为叙事有点小trick,得分开来看。我们先相信李问的话,把画家这个人物当真。
李问这个人物,他表面上是因为钱才加入犯罪团伙,其实他更想要的是认同感。他想当主角。这也是为什么他一个好人家的孩子被画家三言两语就说通了的原因。
当然画家也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你不能一上来就说,干我们这行,杀人越货无恶不作,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说死就死。他跑到阮文的画展,穿着考究的西装,头头是道地评论着李问的作品,让人觉得他光鲜且有品位。然后他把李问请去喝酒,并告诉他,这样的酒吧配不上你的才华。一百万人里只有一个主角,我是主角,你也应该同我一样。
李问动心了以后画家及其团队就开始和李问培养感情。这一段时间李问是快乐的。就比如鑫叔与李问说的那句话,我们做师傅的,最重要是手艺好,别的不用管。这片祥和让李问真的有种自己在把艺术做到极致的错觉。尤其是他和鑫叔都是技术岗,他们是不用直面罪恶的。这一时期,李问被成功说服,印假钞是一份正常的工作,和所有其他工作是一样的,都是自我价值的一个体现过程。
直到加拿大公路袭警案。
画家袭击公路的时候并没有提前告知李问,他的动机是搞到变色油墨。这是李问第一次直面犯罪分子的残忍。但是这个时候他在想什么呢?他想的是怎样帮助画家调配油墨,这样画家就不需要再为了油墨犯罪了。他不想要画家犯罪。听上去挺温馨的。其中还有一个潜台词,就是,李问认为画家犯罪是逼不得已。他只有犯罪才能搞到油墨。李问以为只要他能帮画家解决问题,就能让他不再做这种危险的勾当。他那时候还没有体会到,犯罪不是一种需求,是一种生活方式。大部分的罪犯不是因为不犯罪会死才犯罪,而是因为他们喜欢通过犯罪来谋生。
金三角马林游击队枪战是令李问崩溃的一个契机。这个事件震撼到他,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场面之惨烈,而是他开始明白了,画家与其说是在报仇,不如说这就是他们的工作。黑吃黑也是犯罪团伙的日常啊,没有什么江湖规矩,谁强谁就是规矩。所以画家的爸爸就算不死,他们也会永远打打杀杀下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还没轮到你放血而已。
鑫叔的死是压倒李问的最后一根稻草。
鑫叔是这个团伙里和李问走得最近的人,因为他们的工作属性基本相同,都是做师傅的,看上去与世无争。而且鑫叔身上有很重的烟火味。他有老婆孩子,平常经营古董店,李问平常有不懂的地方也是他指点,他是李问进入团伙的一扇门。但他破坏了行规,画家要弄死他。鑫叔说,看在你老爸的份上绕我妻儿一条命,画家和他头贴着头,感动坏了,然后一枪崩了他,扔在一旁。行规就是行规,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画家这个人物,有一个层面是很有意思的。画家是一个罪犯,罪犯的逻辑和常人是不一样的。但是他非常想用常人的逻辑去处理人际关系。你比如说他鼓励李问去追阮文。怎么可能追到呢?哪个好人家的孩子会愿意跟罪犯交往?但是画家认为,你功成名就了,女人就会来。他自己都对女人没兴趣却总是用刻板印象去揣摩人性。还比如给吴秀清的护照用的阮文的名字,阮文开画展,他把她所有的画都买来送给李问。他以为李问会感动,结果李问发了脾气。他不理解,还说咱们俩之间是不是有误会。
然后李问就很想退出。他每次一说退出,画家就开始作妖。他们都知道李永哲有鬼了,还约来见面。画家让李问打开电版,李问发现里面是一把枪。李问这时候还是比较干净的。他不过就是造了点假币而已。画家这是让李问自己把自己的手弄脏。李问当然不敢,而且被李永哲看出了破绽,站起来夺枪。画家枪杀李永哲。这一切明明都是画家设计好的,他却跟李问说,我又救了你一次,还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画家挽留李问性命的一种方式。因为大家都知道,画家是不会让认识自己的人活着退出的。
李问故事的最大破绽是,在泰国,画家为什么没有杀死李问而是报警说他持有假币。画家杀他太容易了,却把他送去警察那里,是嫌自己暴露得不够快吗?
但这个故事是假的,是李问编的。李问叙述的这个角度就很会。他把自己掩饰成了一个“无辜”的人。李问本人和画家是不一样的,李问知道正常人是什么逻辑,而在他的故事中,画家却不太清楚正常人是人么逻辑。
③
片尾是点题的。
真正的阮文从来都没有跟李问交往过。他从来没有走入过她的生活。
李问为什么喜欢阮文?因为阮文的一切都是他所向往的。李问,无论做了多么伤天害理的事,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想当的,是一个艺术家。可是他没有这个天赋。而阮文有。阮文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她渐渐成名,变成了精英,嫁给了另一个精英。李问所爱的阮文,其实是她的整个世界。
所以李问对吴秀清说:“有时候,假的会比真的好。”
李问根本就不认识阮文,不知道阮文是个什么人,他所爱的,只是通过阮文所想象出来的一个世界而已。
就比如有时候你喜欢一个明星,你喜欢的是什么?你喜欢的是他营造出来的人设,因为你根本就不认识他。你不知道他喝醉酒是什么鸟德行,你不知道他私下里有多少龌龊心思,你不知道他平常说话有多没文化,你不知道他能为一件小事发多大脾气。假的,有时候就是比真的好。
可是吴秀清并不理解这一点,她只是以为自己是替代品。
她很在乎李问眼里看见的是谁,但是我觉得因此就说李问对她没有感情还真冤枉他了。李问对吴秀清是很有感情的,因为她是李问亲手打造的完美阮文——阮文本尊都不如她。李问并不像他说的那样,仅仅是找一点慰藉,他根本就是乐在其中。
何蔚蓝问阮文,难道她丈夫是李问的替代品吗?阮文当时就急了,说什么替代品啊。第一遍看到这的时候心想,哪来这么一段累赘的对话。看到原来这个阮文是假的的时候,才翻然醒悟,何蔚蓝是戳中吴秀清的痛点了。吴秀清终究还是希望李问能看看真实的自己。
四、零零总总
①片头李问抠墙皮画邮票的那一段,虽然是电脑制作,但是真的好丝滑解压啊,搞得我ASMR了。
②华女的嘴巴好性感。
③酒店的枪战戏拍得有张力。
④吴秀清和李问事后那段很怀旧文艺了。
五、评分
完成度很高,四星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