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盈门》是一部经典老戏,看了很多遍了。有一点很特别:随着年龄长大,真的是越看越不是滋味。

总是怀疑编导主创在里面埋了很多深意。

这是一部视角不同,看完感受就完全不同的电影。

如果按照传统的父权男性视角看,女主角强英嫁到夫家,她一边在生产队里干活,一边操持家务。随着小叔子和小姑子长大成人,也开始干活,家里的日子日渐宽裕起来,可是强英却成天念叨她在这个家里吃苦受累支撑家里十年的辛苦,并且对于小叔子娶妻家里给他们小夫妻置办大衣橱等高级家具表示妒忌,没少讲刻薄的酸话、无理取闹,强英实在是个讨人厌的恶媳妇。

可是如果代入父权婚姻里从夫居儿媳妇的视角,强英确实就是在这个家里当牛做马。她嫁进来的时候是这个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家徒四壁,上有丈夫的爷爷和母亲,下有未成年的小叔子小姑子。这个十年里,她和丈夫是两个壮劳力要养家里两老两小;等到小叔子小姑子成人,家里是四个壮劳力(小叔子娶妻后是五个壮劳力)养两老两小,那经济当然宽裕多了——可是这个家里对她的态度是什么呢?是用完就扔,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还嫌弃马儿叫,是用她参与打下的家庭经济基础给小叔子娶妻置办大衣橱却对她一碗水端不平。

电影里陈家三兄妹基本上除了生产队里的活以外就不用干什么了,可是媳妇除了生产队的农活以外,回家还要洗衣、做饭、清洁打扫、照顾老人、养育孩子、喂牲口和做副业的加工活——算算经济账,怎么看媳妇都是被附加了额外的重负,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强英看似“无理取闹”的各种行为,其实是受到剥削后的反抗,甚至连反抗都不算只能算“叫苦”,可她居然连“叫苦”的权利都没有?过去有社会心理学家在我国河北、山东等较为“典型”的农村地区(本片设定的也是山东农村)调查发现,当地二三十岁年轻媳妇的自杀率远远高于同龄的男性,看了这部电影,我算是对于这些媳妇面临的处境有了些了解。

但是这部电影的编导主创的态度就更加微妙。首先从很多前卫的蒙太奇镜头运用(比如从大衣柜的镜面、兽医站长碎裂的眼镜映出的事物)来看,此片的主创绝对不是思想保守之人。但这片看起来题材又是很“保守”的,比如给强英安排如藏饺子等脸谱化的丑化剧情,而且最后也谈不上解决了强英的受剥削处境(只是增加了一位“大善人”二儿媳妇和她作对比,并分担她的受剥削处境)。然而各种人物塑造细节上,我们又能看出女主对于丈夫和孩子是多么无私关爱(核桃酥都留给他们,自己舍不得吃),她对于“自己选定的家人”是非常慷慨无私的,而不耐烦的都是选择丈夫后“拖油瓶”来的婆家亲戚(她确实不耐烦这些人,但是也还是和丈夫辛苦干活养了他们)。

这种非常矛盾的态度。使我真的非常怀疑,编导主创的态度里是有对于强英这种不讨人喜欢但确实倍受剥削的媳妇的同情的,但是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事实上还是十分保守,所以这些故事不得不还是以保守的姿态结尾。但是各种值得玩味的细节(比如一边反对地主资本家剥削、一边对于拿新布料回家剥削大嫂劳动力让她做衣服毫无障碍的小姑子,还有见过很多家的媳妇因为家务耽误生产队干活、却对此毫无反思只知呵斥的小叔子),依然给不同时代的观众留下了足够思考的空间。


喜盈门(1981)

又名:In-Laws

上映日期:1981片长:100分钟

主演:王书勤 Shuqin Wang/温玉娟 Yujuan Wen/王玉梅 Yumei Wang/洪学敏 Xuemin Hong/于绍康 Shaokang Yu

导演:赵焕章 Huanzhang Zhao编剧:辛显令 Xianling Xin

喜盈门相关影评

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