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之下》在香港上映的译名是《皮下之慌》,不光是皮囊之下,还告诉你皮囊之下有的是什么。

长镜头的纪实风格最考演员演技。
在电影最后那一秒,最感觉妙的是,我不能把斯嘉丽饰演的角色当作是人或任何一种生物,我只能把她当作一具尸体,被一个怪物操作控制的捕猎工具。于是不由得轻赞一声剧情的妙与斯嘉丽的巧。

我没看过原著,或许它是外星人,当我只能把它叫作“妖怪”,它吃人。或许它本身是雌性;也或许只是雌性道具与它的身材接近,更适合捕猎行为而已?它太弱小了,弱小到只要被别人识破后就可以完全驾驭它。
作为一个异类,所以它一直小心翼翼,用女人的尸体伪装自己。这是超现实版的《画皮》,她只能获得异类的心却得不到异类的身体,既然得不到,那就吃掉。
她毫无还手之力,她不能让他发现皮囊之下那个真实的自己,一旦被发现是一个丑陋的怪物,所有的美梦便惊醒,哪怕自己已然陷入爱。

肌肤之下的心慌一刻不能安心,一刻不能休。

为了活着她不停的猎食,必须学会活着,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因为有了爱便不得食。我不知道她究竟是否渴望停止这一切,可如果我是这个异类,我将痛不欲生,可我仍然要活着,活着才有着这人世间最后的一丝乐趣。

她不太善于捕猎容貌姣好的男子,因为太过丑陋与弱小,因为她不够自信,她只是一个披着人皮的“妖怪”。

她必须要掌控每一个成为捕猎对象的"他",好让这些男人在身陷陷阱之前,不能轻易跨越鸿沟半步,以至于功亏一篑。
四个男人把她捕猎的生涯一一交待清晰,为何要捕猎;怎样捕猎;捕猎的过程和心态。

所以她必须用交谈这种基本沟通技能来捕猎,掌控一个人的心,才能控制一个人的行为,这也才能让她一次次地迷失在这种捕猎过程中,去享受无法得到结果的一次次暧昧轮回。英国音乐人米撒·乐薇为电影奉献的配乐与电影剧情一样丝丝入扣,诡异的暧昧氛围让人在甜蜜与害怕中纠缠不清。

怪物的结局总是可悲的,它不配得到,也不舍失去,所以它只能在这个世界上畸形地生存或是畸形地死去。“你完全是透过这个外星人的视角,透过这个非常特殊的镜头来体验这个世界”,这是导演在一次访谈中提及的。

《皮囊之下》应该可以算的上是我近两年觉得可以算作艺术佳品的科幻电影作品之一,配乐与电影的无暇配合似乎让人挑不出太多的毛病。导演细心地处理好每一个细节:进食的过程;披着人皮外加套着一件单薄外套在寒冷天气里溜达的怪物;在海滩对生死的冷漠与在林中对生存的渴望。而斯嘉丽的表演发挥也恰到好处,不停在人性与兽性间迷失的怪物是需要到故事的结尾才能解开的迷。

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2013)

又名:皮下之慌(港) / 肌肤之侵(台)

上映日期:2013-09-03(威尼斯电影节) / 2014-03-14(英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杰里米·麦克威廉姆斯 Jeremy McWilliams/琳西·泰勒·麦凯 Lynsey Taylor Mackay/道基·麦康奈尔 Dougie McConnell/凯文·麦卡林登 Kevin McAlinden/克里斯托弗·哈德克 Krystof Hádek/安东尼娅·坎贝尔·休斯 Antonia Campbell-Hughes/Paul Brannigan

导演:乔纳森·格雷泽 Jonathan Glazer编剧:瓦尔特·坎贝尔 Walter Campbell/米歇尔·法贝尔 Michel Faber/乔纳森·格雷泽 Jonathan Glazer

皮囊之下相关影评

Ceho
Ceho • 玩味
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