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5-19

王大锥 • 皮囊之下:觉醒

豆瓣给这部电影打了科幻和恐怖的标签,我是拒绝的。

现在的观众看惯了好莱坞的类型片,喜欢给每一部电影加上一个类型标签。每当我们说起科幻片,大脑中跳出来的便是《星球大战》和《地心引力》之类的大背景大场面;谈到恐怖片,总会讨论《潜伏》和《招魂》这样画面和音效俱全的吓人片。

然而《皮囊之下》完全不按照这种套路来走。没有全程带着你起来嗨的快节奏,除了几处小特效之外没有带来视觉盛宴的大场面,没有轰轰烈烈拯救世界的故事背景,甚至连人物最基本的行为动机都没有。相反,影片中只有诡谲的氛围和沉闷的节奏,俨然一副欧洲艺术片的相貌,这样的电影又怎么能和好莱坞的电影混为一谈呢?

影片更像去年的小成本制作《机械姬》,简单而精悍,平淡而有力。同样是英国的电影,前者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讲述了机器人拥有了人的思维能力之后逃跑的故事;而后者讲述外星人伪装成人类在地球上与人类之间发生的故事。两部电影虽然侧重不同的主题,但是在氛围和气质上非常相似。

斯嘉丽·约翰逊饰演一个伪装成人类的外星人,她窃取了一个苏格兰女人的皮囊,身穿裘皮大衣,抹着妖艳的口红,开着车在街上以问路之名引诱单身寂寞的男子,将他们引入自己藏身的穴窝,然后取走他们的皮囊。

斯嘉丽的表演在本部影片中有了很大的突破。她一改以往在好莱坞大中的花瓶形象,她将一个取人皮囊的冷艳外星人演绎得细腻而有力。虽然依旧是浓妆艳抹,虽然因角色需要时时刻刻都保持着面无表情的状态,但是你可以感觉到,这张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的面皮之下,必定藏着一些难以揣测的故事。尤其是影片前后两部分的过渡阶段,在几乎没有台词的情况下,其情绪变化极其微妙却又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我们的寡姐在演绎这个角色的时候是下了功夫的。

影片前半部分的文本内容非常简单,外星人勾引男人,男人被淹没在外星人的圈套之中。之后又是外星人勾引男人,男人再次落入早已设下的陷阱。然而看似前后雷同的情节,却能时时刻刻抓住你的好奇心。导演很擅长设置悬念,这个女人究竟是什么人?她究竟想干什么?是什么驱使她这样做?然而导演终究不是好莱坞的人,他偏偏不给我们答案。

这一部分讲的是欲望,更确切地说,是性欲。虽然影片呈现的是“欲望使人毁灭”的桥段,但这只是为影片核心主题服务的一部分,导演并没有佯装清高站在道德制高点把人类的欲望嘲讽一番,毕竟单身男子有生理需求也是人之常情。导演也没有落入俗套,大肆渲染大拿欲望做文章,探讨欲望的电影那么多,想要在这个题材上有所突破,要看天资了。

然而导演呈现“欲望”的方式着实惊艳。场景一片漆黑,除了红色,用黑色来表现欲望再合适不过了。斯嘉丽在前头边走边脱,男子亦是如此,他跟在后头,直到脱光为止。漆黑的影子中有一条反光的通道,他们走在上面,就像穿梭在原始森林里的野生动物,镜像中呈现的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毫无保留的自己。男子不知不觉地走入了黑镜化成的黑水之中,最后被淹没。水化身成为欲望的隐喻,最终盖过头顶的波澜,像没有开头只有结尾的悼词,污浊,粘稠。诡异的音乐夹杂着紧慢难辨的鼓点,诡谲,狂狷。

而“欲望”只是一杯开胃酒,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光影世界。醉翁之意不在酒,影片真正想要探讨的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高度的话题——觉醒。我对哲学并不熟悉,只能凭借自己的观影感受谈谈自己的想法。

后半部分,斯嘉丽饰演的外星人开始尝试抚摸自己的身体,欣赏自己的皮囊,尝试人类的食物,甚至与自己的组织决裂,逃离。

人类的情感与欲望是催化剂。单身男子的欲望、海边救人者的善意、丑陋男子的自卑心境、公交车上男子的关爱,使得这个对任何事情都面无表情、内心都毫无波动的外星人,产生了探索人类世界的动机。仿佛她的心中有一道面纱,情感的光点被盖在了下面,而现在,面纱揭开了。

导演自己在访谈中也承认,他想探讨的话题确实关乎“觉醒”——就像一个婴儿在某一时刻对世界和自身产生了一种新的认识。

影片象征意味如此浓厚,亦是如此模糊,我无法确切地说出究竟是什么意识在那一刹那觉醒,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对人自身的探索的欲望,无论是作为肉体的皮囊,还是藏在皮囊之下的精神和灵魂,都在此时此刻初现端倪。

文艺复兴驱散了极端的宗教阴云,教会人们享受现世的人生,正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皮囊之下》重现了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与其说这一次觉醒是一个外星人从“神性”到“人性”的转换,不如说是一个缺乏情感需求和生存动机的人,从“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到“明确生活的目的而有所求”的转变,这对一个徘徊在生命长河中的人类个体来说,是一场轰动性的革命。

这场觉醒可以是一个受够了庸碌生活的家庭主妇女性意识的觉醒,她想逃出家庭的牢笼,过自己理想的生活。也可以是在传统社会氛围中压抑了自己太久的LGBT群体中的一个,他想要揭下面具,活出真我。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在集体无意识中浸淫了许久,终有一天“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叛逆分子,逆流而上。

因此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是导演对每个人的自身价值的歌颂,以及对人的欲望的肯定。

然而斯嘉丽抹去了香艳的口红,脱掉了象征着捕猎和杀戮的裘皮,最终却换来了队友的追捕和人类的杀戮。革命之后总会有异己,觉醒换来的不仅仅是强大的信念,还有不言而喻的排斥与孤独,甚至是毁灭。有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和信念,却没有人理解,没有人陪你一起前行,甚至遭到众人的排斥与驱逐,逃离了一个牢笼却又不幸落入另一个囚狱,人类的生存困境不会更甚了吧。

导演自始至终都没有交代外星人窃取人类皮囊的目的,是为了伪装成人类攻取地球?我们不得而知。猎杀的目的俨然已经无足轻重,她只是个没有情感的外星人而已,也许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行动的动机。

真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我们探索真相的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就像你在沙漠中寻找一朵玫瑰,却意外地在途中发现了一片玫瑰园,那样的惊喜,不言自明。

《皮囊之下》在国外媒体口碑非常好,而国内豆瓣评分却低得可怜。我本人非常喜欢这部影片,也非常希望观众能够静下心来细细体味其精妙之处,发现自己的玫瑰园。

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2013)

又名:皮下之慌(港) / 肌肤之侵(台)

上映日期:2013-09-03(威尼斯电影节) / 2014-03-14(英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斯嘉丽·约翰逊 / 杰里米·麦克威廉姆斯 / 琳西·泰勒·麦凯 / 道基·麦康奈尔 / 凯文·麦卡林登 / 克里斯托弗·哈德克 / 安东尼娅·坎贝尔-休斯 / 保罗·布兰尼根 / 

导演:乔纳森·格雷泽 / 编剧:瓦尔特·坎贝尔 Walter Campbell/米歇尔·法贝尔 Michel Faber/乔纳森·格雷泽 Jonathan Glazer

皮囊之下相关影评

Ceho
Ceho • 玩味
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