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
想到小男神王俊凯今天卸妆写作文,小阿姨就……
心如刀绞。
今天这群送考“毒奶”也是让人唏嘘。
懂吗?这叫“旗开得胜”。
还是下面的建议看起来比较真诚。

今天送考的父母们都慈祥得像个老鸨,欢喜地将头牌送入考场,小心谨慎把守在场外,等着自己的孩子在里面,被高考上。
高考?小阿姨擅长。一直忘了告诉大家,小阿姨毕业于复旦大学,看我平时做人有多低调。
今天,小阿姨有一句真心话想跟各位考生讲。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熬过这个点……
前路还有无数点。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小阿姨
比高考更大的噩梦是人生这场没完没了的考试
听说你们今天被又红又专的高考作文题打败了。
其实电影也是作文,好电影就是高分作文。今天小阿姨带你们看一看得国际大奖的作文是怎么写的。
这部罗马尼亚影片今天来看戳心戳肺。
《毕业会考》的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担任2017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席,凭借这部影片他获得了2016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阿尔迪亚是罗马尼亚小山城的一名医生,他努力把女儿伊莱扎培养成学霸,计划在她18岁时送去英国念书。
伊莱扎已经拿到英国两所大学的奖学金,只需要通过毕业会考(也就是我们国内的高考)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出国念书了。
然鹅,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把原先的一切计划都打乱了。
伊莱扎在考试的前一天受歹徒袭击,手部受伤,虽然没有被强奸,但手部受伤,直接影响了她第二天的考试。
影片就以一场考试为切入口,撕扯开了整个社会虚假的表皮,触摸到了社会的痛症:升学难,就医难,贪污腐败,权钱交易。
等等,这些词你是不是非常熟悉?
告诉你们,哪里都一样。你以为外国人日子好过?
中国的魔都上海,每年春节后就开始进入“幼升小”考试的一轮一轮血战。魔都有五千多人报考的学校,最后录取率只有7%。
现在的孩子,人生第一次转折,六岁就开始了。2017年全国高考复杂的“3+3”制度,让许多网友哭诉“原来高考只有题目看不懂,现在连规则也看不懂。”

中国的许多父母都与这部影片中的父亲阿尔迪亚一样,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一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在积极谋划把儿女送出国门念书。
影片反映出的正是具有代表性的都市社会集体焦虑。
仔细看完全片,就会发现,这不就是我们生存的当下吗?
女儿的考试砸了,阿尔迪亚只有打通自己的人脉,为女儿争取成绩。
他接受了警察好友的建议,用替副市长优先做肝移植为条件,为女儿争取到了一个作弊的机会。

而这一切都背离了他的初衷,他的道德观,这个决定使他饱受煎熬。
影片中他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坐在公园里,前景是孩子们在玩跷跷板的画面,这个跷跷板就是他内心的一杆天秤,他一直在利益和道德间摇摆,内心饱受煎熬。
通常,好导演设计有隐喻意义的镜头,最多纵向设计前景、中景、后景。这个镜头纵深层级多达5层,暗示着医生纷乱的内心世界,他正徘徊在人生最错综复杂的一个路口。
画面持续长达半分钟,不动声色地把一个知识分子在重大抉择面前饱受煎熬的困扰表现出来。
他就像我们身边绝大多数的中年男人,青春已逝,体力下降,性欲减退,拿着一份貌似体面的收入,却永远买不起内环里的房子。年迈多病的母亲需要照顾,和妻子婚姻早就坏死,形同陌路。

影片中和妻子同画面的片段都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可以体现出夫妻关系的冷漠。
唯有从婚外情人身上找补一点新鲜感,释放释放荷尔蒙。
而面对情人对彼此关系的定义和质问时,他却一再逃避和退缩。
这个片段中,情人的儿子带着面具向两人走来,却始终不肯脱下面具,也是对这个在床上打的火热,却不愿承担责任的男人的假面讽刺。

本来正值青春韶华的女儿是他唯一的骄傲和希望,却想不到一场突入起来的意外就像影片开场时砸碎家里窗玻璃的石头一样,不知来源,也打碎了这个家庭虚假的平衡。
青春期的女儿恋上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机车男友”更是令他头疼不已。
阿迪亚的警察朋友就是“中年危机癌”晚期患者,影片中他在桌子上放了两个盛满玻璃球的大缸,左边的玻璃球数是他活着的天数,右边的玻璃球数是他65岁退休前剩下的天数。
他每天从右边玻璃缸里往左边的放一个球,以此倒数退休的天数。他已经到了中年危机癌的晚期——麻木不仁。

影片透露,阿尔迪亚与妻子是在1991年怀着一腔热情从国外回到罗马尼亚的,罗马尼亚于1989年经历了民主革命运动。
革命中独裁的“共产主义皇帝”齐奥塞斯库及其妻子艾琳娜被枪决,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也不复存在。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阿尔迪亚们重燃了对祖国的信心,他们放弃了逃避,回到祖国,却发现,齐奥塞斯库虽死,不公和腐败却依然存在于这个社会。
阿尔迪亚说:“这是个糟糕的决定,我们什么也没有改变。”所以他又开始了新的逃避,千方百计要把女儿送出国,而西方真的像他想象的那样纯真美好吗?
小阿姨只能说图洋图辛泼,东方存在的问题,西方社会也一样存在。

导演把影片主人公定位成一位医生。
其实医生和农民很像,都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地不受人的主观控制,人体也不受。
因为女儿的意外事件,一个正直的医生内心逐渐起了化学变化,在短短2小时的片长内,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成为自己原本不耻的那个人。
女儿这个人物是作为医生父亲的对立人物建立起来的。
医生一切的变化都导源于女儿的意外事件,但与父亲的激烈反应不同,女儿还是一个未经社会污染的纯真的少女,表现得非常平静。
片中施暴事件本身的真相始终不明朗。导演无意于揭示这个事件的真相,而意在通过这根导火线让观众看到罗马尼亚两代人对当下社会的双重绝望。
父亲代表的这一代人,觉得家园无望,想让下一代逃离。
女儿却多次表示自己根本不想离开。影片甚至暗示,也许施暴事件是女儿与男友联合导演的一场戏。
这一代年轻人甚至连逃离的欲望也没有了。父亲与女儿两个人物的视角互补叙事,如同复调,演奏出两代人的双重绝望。

影片导演是2017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是一位罗马尼亚新生代导演。
他的前辈导演们常常在电影中批判黑暗的社会制度,而新生一代的导演则更为冷酷地撕开表象,直指社会问题的本质真相。
影片色调阴冷,镜头运用克制冷静,镜头下的城市见不到任何欧洲经典建筑的风情与样貌,住宅社区裸露出的是一派荒凉感。
导演采用生活流的拍摄手法,镜头带着很强烈的记录感,制景美术造型化妆处处裸露着生活的粗糙感。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最大的噩梦是梦见自己还在高考。
比高考更可怕的噩梦是人生这场没完没了的考试。
《毕业会考》在2017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映。去电影院看吧,你会发现,这个故事并不遥远,也许就发生在你身边。
明天,高考还在继续。
各位考高考生们也都不要太紧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祝你们考得好,毕竟大城市网速快

毕业会考Bacalaureat(2016)

又名:毕作亏心事(港) / 毕业风暴(台) / 全家照 / 高考 / Graduation / Family Photos / Recycling Feelings

上映日期:2016-05-19(戛纳电影节) / 2016-05-20(罗马尼亚)片长:128分钟

主演:阿德里安·蒂蒂耶尼 Adrian Titieni/玛丽亚·维多利亚·德拉格斯 Maria-Victoria Dragus/拉雷什·安德瑞斯 Rares Andrici/莉亚·巴格纳 Lia Bugnar/马利娜·马诺维奇 Malina Manovici/弗拉德·伊凡诺夫 Vlad Ivanov

导演:克里丝蒂安·蒙吉 Cristian Mungiu编剧:克里丝蒂安·蒙吉 Cristian Mungiu

毕业会考相关影评

。
。 • 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