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看了两遍《无罪谋杀:科林尼案》,每次看到结尾小男孩与父亲手牵手远去的背影都会忍不住泪奔。


这部德国电影又名《罪人的控诉》,是一部悬疑感很强的剧情片。

影片的开场即是一宗谋杀案,85岁的成功商人迈耶被人残忍杀害,头部连中三枪,并在死后被踢碎了颅骨——要知道,人体头颅非常硬,最多能够承受200~500公斤的重量。

在死后仍被如此对待,足以说明杀人者的残暴以及对死者刻骨的仇恨。


令人疑惑的是,这位手法残暴的凶手在行凶后却并没有逃走,而是主动伏案,并始终缄默、不为自己的罪行做任何解释与辩护,一心求死。

承接此案的新手律师莱恩面对重重疑点,拨丝抽茧,最终披露了这个案件的真实背景,引发众人一片唏嘘。

影片中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谋杀、恩情、二战、复仇、法律的合理性与维护公平的意义……重重悬念下虽然可以令人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却也未免觉得戏剧冲突有些过多了——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巧合的事?


直到二刷后,我才恍然大悟,之所以主人公莱恩刚刚开始律师生涯、接的第一个庭审案件就遇到了这么多“巧合”,是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被人挑选好的棋子。



他曾经的法学教授、明星律师马丁格早已在暗中选中了他,这个从各个角度来看都不可能打赢这场官司的律师:既是菜鸟律师,又视自己为恩师、偶像,死者对其恩重如山,和死者一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起初莱恩因私情决定放弃这次辩护,却被马丁格鼓励其坚持下去的原因——这是自己千挑万选后选中的棋子,是必定会输给自己的对手,再没有比他更保险、更可能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人选了。

正如马丁格向莱恩讲述的那个关于律师和魔鬼的传说,他早已把自己的灵魂与魔鬼做了交换。

但,令马丁哥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新手律师竟然油盐不进,真的执拗到愿意为探究真相、维护正义推翻一切。


随后,我因为好奇去查找了这部电影原版小说的创作始末及作者的经历背景后,再次意识到为什么这部电影的信息量会如此巨大——这简直就是一部近乎自传体的表达,讲述得几乎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

和电影中初出茅庐即敢于揭露司法黑幕的新手律师莱恩相同,电影原著小说的作者费迪南·冯·席拉赫同样身为律师,同样凭借自己的处女作轰动了德国司法界,并且,他自己的祖父也出身显赫、也曾是一位纳粹高官。

电影原著小说的作者费迪南·冯·席拉赫

《无罪谋杀:科林尼案》的原著小说《科里尼案件》取材于真实事件,是作者费迪南·冯·席拉赫45岁时发表的处女作,该作品在德国一经出版即登上畅销榜、反响巨大,至今已有60多个译本。

随后,该作品获得了德国文坛的重要奖项克莱斯特文学奖,并当选了《慕尼黑晚报》“年度文学之星”,该书的中文译制版《谁无罪》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2,非常具有可读性。

这本借由谋杀案指向德国司法丑闻的小说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意义,更具有极高的社会关注度,甚至直接促使德国司法部重新成立了一个历史调查委员会。

具体事件需要追溯至1968年10月1日的德国,一条《行政犯罪法的实施法》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被联邦议会通过,进而在一夕之间将历史改变。

依据德国战后司法裁判,只有纳粹的最高领导才被定性为“凶手”,其他人都属于“帮凶”,而这条新法则进一步规定:帮凶只按普通杀人罪而非谋杀罪处置——也就意味着,除了纳粹最高领导人,其他人的罪行突然之间就过了追诉期限,可以逍遥法外、逃避法律的惩戒。

这即是科林尼和姐姐第一次控告迈耶失败的原因。



用费迪南在小说中的话来说,“在帝国安全总局工作过的那些官员们,他们当年组织了在波兰和苏联的大屠杀,他们对上百万犹太人、牧师、共产党人和吉普赛人的死担负责任”,他们手中沾满鲜血却突然就全被赦免了,甚至继续在联邦德国担任要职,这令曾经的战争受害者们极难接受。

德国有这样两个公共名词:如果说纳粹时期的直接伤害是“第一罪恶”,那么,《无罪谋杀:科林尼案》所披露的这桩丑闻则是“第二罪恶”——即,在宽待处理纳粹罪犯时对受害者所导致的二次伤害。



这部小说的作者费迪南·冯·席拉赫出生于1964年的慕尼黑,除了作家之外,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名律师。

与此同时,他也是希特勒青年团领袖巴尔杜尔·冯·席拉赫的孙子。

“席拉赫”家族曾是德国的名门望族,而在二战后,由于巴尔杜尔·冯·席拉赫的纳粹身份,这个姓氏已被视为丑闻与耻辱。

作者的爷爷巴尔杜·冯·席拉赫(1903-1970)1925年加入纳粹党,是全德青年领导人,同时也是驻维也纳总督。他曾把全德青年组织统一到希特勒青年团内灌输纳粹思想,一手策划了纳粹青年运动,促使青年团成为希特勒的忠实拥护者。

纽伦堡审判中的 (从左向右) 戈林、赫斯、里宾特洛甫、凯特尔,后排:邓尼茨、雷德尔、席拉赫、绍克尔



纳粹德国战败后,巴尔杜尔·冯·席拉赫被捕,是纽伦堡审判中的 22 位被指控纳粹主犯之一 。

1946年10月1日在纽伦堡法庭上被判危害人类罪20年徒刑——作为大区领导人,他要为18.5万被驱逐到集中营的犹太人负责。



本书的作者、席拉赫的孙子——费迪南德·冯·席拉赫,由于律师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在德国知名度颇高,他和影片主人公莱恩一样,坚守公平正义,并借由文学创作让纳粹暴行及法律黑幕曝光于阳光下。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表现二战伤痛题材的影片《朗读者》的原著作者施林克正是费迪南德学生时代的法律教授;在费迪南德看来,施林克不仅是自己的老师,也扮演着自己父辈的角色,他说自己的《科里尼案件》代表了更年轻一代对德国历史的反思。

费迪南德的祖父,巴尔杜尔·冯·席拉赫



服刑 20 年后,巴尔杜尔于1966年出狱,而当时的费尔南迪仅 2 岁。

费迪南德对祖父的唯一直观印象停留在4、5岁时:半盲、爱收集拐杖、送过他一把银色小刀、在玩游戏时总喜欢用同样的伎俩赢过他。



直到费迪南德12岁时,他才第一次意识到祖父曾经的历史对家族意味着什么。

在读书期间,费迪南德阅读了有关纽伦堡审判的一切,包括祖父的档案,尝试着理解那段历史。

但,正如费迪南德在采访中所说——“如果有关自己的祖父,那么历史学家的解释毫无用处。”

费迪南德说自己无法回答关于祖父的一切,因为“我不认识他,我不能问他什么,我也不理解他。”



这让我想到在电影中,律师莱恩在了解案件的真实始末后,长久地驻足于迈耶的墓前,眼神迷茫、心情复杂。

此时的他,回忆着迈耶曾经对他的种种帮助,却充满迷惑,仿佛从未认识过这个自己曾经无比熟悉、崇敬的老人。

在战争中,迈耶曾是冷血残暴的纳粹狂魔,残忍杀死了科林尼的父亲和数多无辜百姓;

而在莱恩的记忆中,迈耶又是那么慈祥慷慨的一位老人,甚至为了激励他认真向学奖励了他一辆名贵的汽车,帮助贫苦的他改变命运,最终成为了一名律师……

善恶两个极端同处于一个人身上,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迈耶呢?


自此,引发出了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议题:人性的复杂。

作者费迪南德·冯·席拉赫在一次采访中如此评说:“现实生活当中,在我作为刑事辩护律师的生涯中,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纯粹的恶人,或者纯粹的善人。人都是混合体,只是恶的程度的差别。如果经常和这些犯罪分子打交道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罪犯有一个相似之处,他在其所处的环境中,看不到别的出路,像是走在长长的隧道里。”



在此,不禁想到《乌合之众》中的一段话:

“ 一切精神结构都包含着各种性格的可能性,环境的突变就会使这种可能性表现出来。这解释了法国国民公会中最野蛮的成员为何原来都是些谦和的公民。在正常环境下,他们会是一些平和的公证人或善良的官员。风暴过后,他们又恢复了平常的性格,成为安静而守法的公民。”


这段话,用于战争、政治对人性的影响尤为贴切。

战争不但会令人自相残杀,更会让人裹挟在群体中,逐渐失去理性与悲悯之心,激发出人性中最野蛮、最邪恶的一面。


战争结束后,曾经的纳粹军官迈耶可以通过司法黑幕逃脱制裁、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而在战争中因他之手失去父亲的小男孩科林尼却因此坠入一生的痛苦深渊。

家破人亡、身无子嗣,一生只盼望正义的到来……在对法律绝望后,在让自己发誓不再追究过去的姐姐去世3个月后,科林尼选择亲自为父报仇。


在杀死年迈的迈耶时,科林尼也已是一位鬓发苍白的老人,他决定通过这种惨烈的方式终结对方的罪恶与自己的痛苦,并在事发后缄默不语,因为他对法律所应秉持的“公平与正义”早已绝望。



因为他坚定的沉默,曾令他的辩护律师莱恩愤怒,当莱宁质问科林尼:“你知道吗?你的一言不发,会带给亲属多大的痛苦?!”

科林尼听闻后有所触动,依然缄默却表情复杂——他何尝不知道这种痛苦?他早已被这种痛苦纠缠折磨了整整一生。


和姐姐不同,虽然同样承受着失去父亲的痛苦,科林尼还背负着间接害死父亲的愧疚——如果不是年幼的他指认了父亲,或许父亲就不会死。




亲眼目睹父亲在自己面前被枪杀至死,令科林尼在此后的人生中背上了沉重的心灵枷锁。

没有人可以承受这样沉重的自我谴责,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复仇而活,致使他一生再未品尝过幸福的滋味。

在他67岁的这一年,他通过一种无比惨烈的方式完成了复仇,了结了一切罪恶与怨恨,当真相大白后,他终于可以心无所愧地终结自己痛苦的一生、坦然去面对自己的父亲。


影片的结尾,从街角中走出的小男孩抱着皮球与父亲嬉笑着牵手远去,仿佛时光倒流,一切苦难都好似从未发生,这美好的一幕让人感慨万千、令我一次次潸然泪下…


“多去探望你的父亲,他不会永远都在。”





最后,推荐这篇关于作者费迪南德·冯·席拉赫的采访实录,文中记录了他对祖父的回忆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或许会让大家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更为深刻。

《揭露了纳粹“第二罪恶”的费迪南德·冯·席拉赫,拒绝把写作动机归因于他的姓氏》


无罪谋杀:科林尼案Der Fall Collini(2019)

又名:科林尼案 / 被消失的公义(港) / 罪人的控诉(台) / The Collini Case

上映日期:2021-05-14(中国大陆) / 2019-04-18(德国)片长:123分钟

主演: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 Alexandra Maria Lara/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Elyas M'Barek/海纳·劳特尔巴赫 Heiner Lauterbach

导演:马可·克罗伊茨派因特纳 Marco Kreuzpaintner编剧:Robert Gold/Jens-Frederik Otto/克里斯蒂安·奇贝特 Christian Zübert/Ferdinand von Schirach

无罪谋杀:科林尼案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