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看到这部电影之前,仅从片名来猜测的话,我很自以为然地就觉得这会是一部犯罪片或者推理片。就算看了电影开头前半段,那些杀手自首、律师对簿公堂的戏份之后,我依旧这么期待着,期待着缜密的推理,抽丝剥茧般地寻找真相。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反转之后,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部关于反思二战的作品,还是一部有着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电影。

在无数部关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电影里,《无罪谋杀:科林尼案》可能是其中角度最讨巧、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部了。不得不说,在反思二战这件事上,德国人总是能够找到新的角度。

看完电影再去查资料才发现,原来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The Collini Case),小说作者费迪南·冯·席拉赫本身就是一位德国执业的刑事案件律师。看到很多地方说小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这个说法多少有些不准确。事实上,小说本身是基于虚构的创作,情节峰回路转,一波三折,但是在剧情之中作者有意融入了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事件,也就是所谓的德国司法沉珂——“德雷尔法”(Dreher Law)。

“德雷尔法”是德国1968年通过的一部法规。这部法规规定“在二战时期犯下谋杀罪的纳粹成员,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被视为过失杀人。”

简单来说,这其实就是一部为二战战犯脱罪的法案。因为谋杀与过失杀人不仅在刑度有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在德国过失杀人的追诉期为20年。通过这部法之后,原本在二战时期杀人的纳粹成员,都能因此逃过法律追诉。

起先,这部法案似乎也没有引起普通德国人的关注,反而是静悄悄地被通过了。直到小说《科林尼案》于2011年出版之时,这部“恶法”才被引入大众的视线之内,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最终促使德国司法部长下令筹组委员会,重新彻查相关纳粹二战案件的审理。所以我们才说《科林尼案》这部小说称得上是改变现实的小说。

而改编自这部小说的电影《无罪谋杀:科林尼案》不仅延续了以“德雷尔法”为故事核心,更是在法律层面、情感角度以及对二战历史的反省上,都做了相当深刻的刻画。

首先,作为一部以法律为主题的电影来说,《无罪谋杀》所呈现出来“法治至上”精神是非常让人敬佩的。电影的所有人物,不管是我们所谓的反派或者正派,最初的思路都是以法律来解决问题。比如杀人凶手科林尼是在寻求法律途径无果之后才选择手刃仇人;协助通过“德雷尔法”的律师马汀格一生都在为法律事情而奋斗,他代表的就是法律,他相信法治国家;主角莱恩作为初出茅庐的新手律师因为对法律的尊重而选择为杀“父”仇人辩护。

这也正是电影在情感方面上极具张力的塑造。电影中的四个关键角色,受害人、嫌疑人、控方律师以及辩护律师,除了在法庭上的角色分工不同之外,他们在生活上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受害人汉斯麦尔,也就是死者,其实是主角莱恩的恩人,更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长辈。莱恩作为一个土耳其人,两岁时父亲就抛下他们母子,若非受害人汉斯麦尔在莱恩幼年成长过程中不断施予恩手,他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成为德国律师。莱恩陷入情感纠葛,他无法为杀死自己恩人的凶手辩护,向法庭请辞辩护律师一职。

可是本案的对手律师正巧是莱恩大学的刑法老师马汀格。他以过来人的身分开导莱恩,将来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不可能场场都请辞逃避。马汀格下重话:你若想当辩护律师,就要有辩护律师的样子。

这种尊重法律以至于在人情道德上可能背负污点的做法,其实非常值得深思。放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情社会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终的重点在对二战历史的反思上面,《无罪谋杀》最讨巧的地方在于,把剧情推进过程的全部转折和悬念放在了一款罕见的手枪——瓦尔特P38(Walther P38)上。对于稍微了解一点武器的人来说,一看到这把枪肯定会想德国纳粹。

虽然这款枪因为其优良的设计、稳定的性能,后来也成为很多国家军队或者警察的配枪,但是它与德国纳粹之间几乎可以划上等号的绑定关系还是无法磨灭。毕竟德军铁拳,纳粹最爱之类的称呼流行了无数年。

有数据说仅在二战期间,瓦尔特P-38半自动手枪的生产数量就超过了一百万支,其衍生产品战后依旧继续在德军中服役,直到在1990年被更现代化的HK P8手枪逐步取代,结束了服役的一生。

在各种影视作品里,瓦尔特P38也同样出尽了风头。《鲁邦三世》的主角鲁邦所用的爱枪便是这款,《变形金刚》中威震天变形后的形态即为一把加装折叠枪托与瞄准镜的瓦尔特P38。

所以说,《无罪谋杀》所设计的这个细节确实非常用心。P38的出现,并且幼年时期的莱恩正巧在汉斯麦尔的书房里偷偷地见过这把手枪,一举把电影中这场陷入胶着状态的诉讼案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向历史寻找真相。

于是,莱恩沿著这把枪追查,竟然揭开一个动摇德国国本的秘密真相,也就是1968年德国法律界的羞耻——雷尔德法案。而莱恩的恩人汉斯麦尔,在1943-1945战争期间,曾在意大利屠杀平民,正是因为这部法案而没有受到制裁。

事实上,2013年有项针对意大利坎帕尼亚(Campania)处决事件的研究,发现纳粹在意大利屠杀高达2.2万人。被处决的包括大批屠杀的犹太人、战俘和其他平民,其中意大利平民佔死亡的多数,他们通常是纳粹军队报复游击队抵抗袭击的目标。

这与电影中所呈现的也如出一辙。汉斯麦尔在担任纳粹军官之时,遍下达以恶报恶的命令:“死一个纳粹军人,就杀十个反纳粹游击队军人。”抓不到反纳粹游击队军人,就用平民来凑数。而科里尼的父亲正是那些无数被用来凑数的平民之一。

最终科里尼苦心积虑三十多年,终于杀了汉斯麦尔,踹烂他的头,大仇得报,但是他并没有丝毫的快乐。他放弃为自己辩护,甚至在最终法律公正地站在柯里尼那边时选择自尽。父亲之死,深深地烙印在心中。他没有结婚生子过着一般人的生活,他整个人生都活在报仇中。这种创伤是无法修复的。

整体来说,《无罪谋杀:科里尼案》铺排稳重,技术四平八稳。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的社会性远大艺术性。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确实也没错,但是它的宝贵之处在于简洁扼要地举出了案例,以影像的媒介唤起社会大众的关注,让社会重新思考案例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法律的公正问题,而这一切无疑也是当下的我们——公民——所亟需去学会的。

《无罪谋杀:科林尼案》这样的电影对于我们来说,根本就是一次德国人对我们的法律意识普及教育。尤其是电影最后选择用科林尼的自杀来结束这一切,但是无疑给我们遗留下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科林尼没死,法官应该如何判?这个问题在法律上绝对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所谓正义只有透过公平、公开的诉讼程序オ能实现,而我们距离诉讼程序,更别提公平、公开的诉讼程序都如此遥远。那么可想而知,我们距离正义到底有多么的遥远。


无罪谋杀:科林尼案Der Fall Collini(2019)

又名:科林尼案 / 被消失的公义(港) / 罪人的控诉(台) / The Collini Case

上映日期:2021-05-14(中国大陆) / 2019-04-18(德国)片长:123分钟

主演:弗兰科·内罗 / 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 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 / 海纳·劳特尔巴赫 / 曼弗莱德·扎帕卡 / 杰尼斯·纽沃纳 / 赖纳·博克 / 卡特琳·施特里贝克 / 皮亚·斯图森斯坦 / 彼得·普拉格 / 汉勒斯·魏格纳 / 福克·罗克斯特罗 / 莎宾·蒂莫提欧 / 斯特凡诺·卡塞蒂 / 托马斯·林平泽尔 / 玛格丽特·提塞尔 / 路德维希·西蒙 / 奥米德·墨玛 / 亚历山大·巴奇尼 / 

导演:马可·克罗伊茨派因特纳 / 编剧:Robert Gold/Jens-Frederik Otto/克里斯蒂安·奇贝特 Christian Zübert/Ferdinand von Schirach

无罪谋杀:科林尼案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