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现在来看 这个八十年代的片子剧情“老套”,是你能猜出接下来一定会发生什么的故事。但就像一则短评里说的那样:“这部片子拍得像一张泛黄的信纸。”这部电影的色调和镜头死死地扣在我的审美点上,浓浓的秋日气息。无论是海边的漫步,在公园里打棒球,在银杏树道里骑着单车,到最后的Sampan的再会,无不在告诉着“瞧,我们的热忱的爱在秋日”。
于双方而言,都是在人生的一个秋天寻到了平淡而又鲜活的爱。船头尺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爱着,他的爱是苦难史、奋斗史和成功史,从一个街头小混混到一个老板,电影对于他的奋斗着墨不多,更多的是他的爱的产生和他的思维的改变。是爱情的力量的展现,是在那个时代鼓励着人们勇敢爱。
再说我爱的一些镜头,相比起现在稳当得不行的镜头,我更喜欢一些旧时光里会出现的镜头的“颤抖”,像是刻意,在镜头的移动中的抖动会更像生活你抬头望天所看到的样子。远景上人物不会总是独自一人出现,而是往往伴随着另一些会动的物体,其中最让我激动的是船头尺追车时那一组从右边画面进入的一排出租车;整齐、杂乱、达到了色彩的高度和谐,同时又表现出人物的心境,远远的看着就能感受到人物的失落感。还又在这之前船头尺买下表带然后跑回家的一系列镜头,色彩很乱、背景很花,但是你又能在其中准确捕捉到人物的动作。在这个杂乱的世界里,总有一抹明亮耀眼得你只能看见他。近镜镜头中,我一边赞叹着演员的美貌与帅气,一边赞叹着一些细节;要说远景是杂乱,近镜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就像是在说主角们所处的大环境杂乱危险,但是只有对方的时候却留着心中最纯粹的那份爱。这样的大反差让整个观影过程能感受到视觉切换的舒适——多色彩的满足感和高饱和度的冲击,以及单色下的视觉缓冲。
每一个环节,不是两个主角都是镜头里的必需品;不难发现的是,两位主角总是分开出现,在我看来,是一种用对方的视角来看这段爱情的感觉。就像你穿过人群一眼就能看到的那个人一定是你深爱的人,生日派对那天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而在第三视角观望的时候,你能感受到角色间的亲近,或是距离感。我们能在这个时候感受到主角之间的关系和距离,甚至到感情,有了共情的桥梁,才更加吸引观众。
我还有一个很喜欢的点,是关于“纽约”。大城市是一个未知的地方,我很开心的是在这部电影里展现的是真实的纽约,电影里的纽约真实地带着一点夸大,其实与“童话”一词完完全全地背道而驰。但又因为现实的可怖,而让童话般的爱情更加美好。真正的幸福一定是出现在各种不幸福中,这也是我很爱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它不创造美好,但它发现美好。
还有一些陌生人的善意、富人的爱心、渣男的无理等,这些人性都展现得十分美好。在这部电影里我找不出一个真正的坏人,这可能也是童话的一部分。他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反派”,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着一点点的善,我很满意这一点,因为在秋日,就该感受凉风中灿阳的温暖。
这部电影的每一帧对我来说都是极致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