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片名就知道是我的菜,还真不负我望,跨年之夜有这样一部电影相伴,也算颇有意义了。

导演肯·洛奇,一查,原来就是《风吹麦浪》的导演。肯导对这类社会主义革命题材把握极为准确,想必如来中国拍我们的二三十年代,也必定精彩而深刻。

电影不是我想象的传统的共产国际纵队浴血奋战对抗弗朗哥。电影开始也确乎如此,英国人大卫怀揣着一张共产党员证自费来参加西班牙内战。最后才发现电影讲述的是“内战中的内战”(乔治·奥威尔)。

电影中有一段关于社会体制的开放性讨论,可以说是二三十年代各种思潮的浓缩。首先我认为当时工农无产阶级反抗是必然的。工业革命后,头部资本玩家迅速积累大量剩余价值,广大工农却没有分享到发展果实,反而沦为失衡的新格局下的牛马,个人与资本对抗更加无力。极端的压迫必然遭到极端的反抗,这才导致从1793到1840到1949,全球无产者前赴后继的暴力革命。也只有这种以命相博、以血回敬的方式,资本才终于低下金光闪闪的头颅,让渡利润、让渡权力、让渡福利,社会才终于回到劳资平衡的中间形态。但反抗是一回事,如何反抗又是一回事。就像我们为娜拉出走喝彩,可娜拉出走以后呢?所以二三十年代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有文争亦有武斗,新势力之间的流血杀戮不亚于反抗旧势力。影片中的讨论,真实反映,有的要寻求国际支持,有的要激励二百万失地农民参加革命,有的说不能把中间赶尽杀绝会把他们推向弗朗哥,有的坚持理想主义完全平权绝不走斯大林道路,德国人从经验出发说千万不要中间革命必须一次性革命到底。把这些争论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来,才能还原历史,启迪未来。只可惜,我们的影视作品是缺乏这些争论的,即使有,也只是为已经预设的结论做些铺垫。

当然,西方也有西方的政治正确,电影里面的反派是斯大林主义者,为理想献身的是马统工党。电影最后CPC的军队野蛮枪杀布兰卡达到高潮。但诚如我的历史经验,也正如有的评论中说,马统工党是极端左派,动不动也是抓人杀人,而电影并不反映这些。基督教向来有对异端比对异教更凶残的传统,所以转化到近代社会主义内斗也算是血脉相传。

还有,谁是法西斯?CPC和马统互骂对方是法西斯,甚至还发明了社会主义法西斯的称谓。法西斯说,这个锅我不背。弗朗哥是法西斯吗?其实严格来讲,他也不是,他和希特勒尿不到一个壶里。弗朗哥准确地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保守的爱国者、狡诈的外交见风使舵手。社会主义者在西班牙到处砸宗教的锅,弗朗哥终于悍然起事,另一部西班牙电影《蝴蝶的舌头》就讲述过这个故事。当年除了各国共产党员自愿支持西班牙社会主义者,也有爱尔兰天主教徒自愿参战支持弗朗哥。当然,历史的胜利者是资产阶级,所以现在电影老喜欢挑社会主义者的错,就像现在俄罗斯电影也在丑化他们的先烈。我还是这句话,正是资产阶级丧失人性的压迫和剥削,才导致了无产阶级的疯狂反扑,战端一启,玉石俱焚,源头还是资产阶级自身,当然好在二战之后资产阶级在社会各种力量制约下也终于反思自己。

电影不是我预想的,但仍然是深刻的。总之历史上确然有这样一个年代,人们不为权不为利,只为信仰聚在一起流血牺牲,他们的胜利的欢乐,和被背叛的痛楚,都如此让人动容。但感动之后,我们更应搞明白合理的社会结构是什么。愿先烈血不白流,社会能长期处于纺锤型的稳定格局中,雪白的和平鸽能自由地翱翔、起舞,划过湛蓝的天空。


土地与自由Land and Freedom(1995)

又名:以祖国之名(台)

上映日期:1995-04-07片长:109分钟

主演:伊恩·哈特 / 罗塞娜·派斯特 / 伊西亚尔·博利亚因 / 

导演:肯·洛奇 / 编剧:Jim 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