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最近有哪些小伙伴是否和DOCO君一样,开始在茶余饭后追起了一档音乐类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

在这档节目里,我们不仅能欣赏到面孔、反光镜、痛仰、新裤子等老牌摇滚乐队的风采,而且还会见证盘尼西林、Mr. WooHoo、九连真人等新型乐团的崛起。



九连真人《莫欺少年穷》曾血洗朋友圈
除了经典的摇滚乐,一些乐队还会在舞台上表演朋克、金属、FUNK、民谣、雷鬼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包罗万象的内容呈现确实在国内的综艺中属于独一份儿的存在。
诚然,尽管这档节目另辟蹊径、摇滚范儿十足,但节目的总体编排还是有些漏洞的。先不说节目组因照顾播出时长而忍痛舍弃一些乐队的表演片段,单论对某些细节的考究就做得不够到位。



就拿第三期来说,当高晓松对台上海龟先生的主唱李红旗大赞“这就是鲍勃·马利”时,然而屏幕上却不合时宜地放出了鲍勃·迪伦年轻时的照片。
能够把这两位完全不同的传奇人物混淆,说不好听点,节目组的编导不是被猪油蒙了心就是脑子勾了芡,出现如此不专业的问题也难怪会被网友们嘲讽。



鲍勃·马利和鲍勃·迪伦完全不像!
不过,要是说到鲍勃·迪伦这位传奇性音乐人物,DOCO君却想向诸位推荐一部新鲜出炉的纪录片《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Rolling Thunder Revue: A Bob Dylan Story by Martin Scorsese》)。



或许是鲍勃·迪伦的咖位太大,很多人已经请不动他,因而此片的制作者正是早已与鲍勃·迪伦有过一次合作的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2005年斯科塞斯就为鲍勃制作过一部纪录片《没有方向的家》)。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在此片中,马丁·斯科塞斯采取虚实结合的方式展示了1975至1976年的鲍勃·迪伦以及他的滚雷巡演团(Rolling Thunder Revue)所进行的一次传奇巡演。



滚雷巡演团成员

巡演团人员混杂,既有音乐家、歌手,也有记者、诗人、画家,其中就包括琼尼•米切尔(Joni Mitchell)、米克•朗森(Mick Ronson)、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琼•贝兹(Joan Baez)和杰克•埃利奥特(Ramblin' Jack Elliot)、山姆•夏普德(Sam Shepard)等人。



艾伦•金斯堡为团员们朗诵诗歌
这些不同领域的精英们在鲍勃·迪伦的感召下汇聚在一起,他们以美国建国200周年为宣传噱头,遍踏新英格兰22座城市,犹如一群真正的流浪吉普赛人进行巡回演出。
当时,美国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水门事件、越南战争、嬉皮士运动相互交错,政治、军事、文化全都在剧烈震荡,而鲍勃·迪伦也一度被裹挟进民权运动,无法自拔。



因此,1975年夏天,在录制专辑《欲望》(Desire)的过程中,鲍勃·迪伦便决定开始这次巡演,他想远离人群,远离媒体的审视,与自己信赖的朋友们一起进行一次流浪式的狂欢。



在巡演之初,鲍勃·迪伦就定下规矩,这次巡演走的是全明星反主流文化路线,所以他们不会再去那些人山人海的演出场馆,而是只去一些不知名的县城和最多容纳几千人的音乐厅,同时,对于这场巡回演出的宣传也仅限于在当天向小镇上的居民派发传单。



在整轮巡演中,每当鲍勃·迪伦出现在舞台上时,他就会为自己画上哑剧般的白妆,涂上厚厚的睫毛膏,偶尔还戴着透明的塑料面具,穿着喇叭牛仔裤和一件黑色背心,头上则戴着用鲜花装饰起来的帽子。






伴随着一声声近似咆哮和嘶吼的声音,鲍勃·迪伦在舞台上投以巨大的激情进行演唱,他往往边弹吉他边吹口琴,兴致浓烈时亦会又唱又舞;






而且他演奏的也经常是一些经过重新编曲的歌,诸如《Mr. Tambourine man》《Rita May》《A Hard Rain'sA-Gonna Fall》等曲都与唱片版大有不同。




Mr.TambourineManBobDylan-BringingItAllBackHome
除此之外,他还会把舞台完全地让给巡演团的其他成员进行自我展示,有时甚至是一些慕名而来陌生的人,他们或演奏乐器,或朗诵诗歌,自由地交流。






而鲍勃·迪伦就会时不时地充当司机,驾驶着他的温尼贝戈(Winnebago)房车,载着这些人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毋庸置疑,自由地“创造自我”正是鲍勃迪伦开始这次滚雷巡演的终极目的,就如他影片中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生活不是寻找自我,也不是寻找任何东西,而是创造自己。”



为了贯彻这种自由理念,在巡演过程中,鲍勃·迪伦会专门赶往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美国小说家,代表作《在路上》)的坟墓前进行致敬;



而他的搭档艾伦•金斯堡则热衷于行为艺术——他会骗来一帮中年犹太妇女,让她们误以为可以打麻将聚会,但当她们围坐在屋内时,金斯堡便会拿出自己写给母亲的诗《卡迪什舞曲》(Kaddish)朗诵给她们听。






此外,鲍勃·迪伦还会适时地为这场巡演注入一种救赎的价值取向。
在巡演中途,他带领着所有人赶往塔斯卡罗拉印第安人保留区,为那里的印第安人进行义演。整场演出中鲍勃·迪伦都以歌声的形式代替历史上的白人向印第安人道歉。






而当他听闻黑人拳击手鲁宾·卡特(Rubin Carter)遭人陷害,成了纽泽西一场谋杀案的嫌疑犯时,他还亲自跑到监狱去看望这位运动员,并为其写下抗议歌曲《飓风》(Hurricane)以支持他澄清自己所受的污名。




鲍勃·迪伦在监狱里探望鲁宾·卡特



《飓风》(Hurricane)歌词

可以说,鲍勃·迪伦和他的滚雷巡演就像是一个艺术家大篷车,它始于1975年10月,结束于1976年5月。
在七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不断地旅行和表演音乐,他们意图用歌声、舞蹈和诗歌建立起一个自由而博爱的乌托邦世界。



每一个加入这趟旅程的艺术家就如吉普赛人附体,又如走进了文德斯的公路电影一般。他们像极了古典派的游吟诗人,一场场表演描绘出了70年代美国社会里最精彩的时代底色。
作为摇滚音乐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巡演之一,评论家克林顿·海林(Clinton Heylin)就在1991年出版的《阴影背后》(Behind the Shades)中写道:
“滚雷(Rolling Thunder)的演出仍然是鲍勃·迪伦与现场乐队合作创作的最好音乐之一。”



艾伦•金斯堡在片尾号召观众向他们学习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马丁·斯科塞斯在创作这部纪录片时,事实上也运用了一些虚构的手法。






这两位属于虚构人物的“剧情演绎”
比如影片中所出现的女演员莎朗·斯通、政治家杰克·坦纳、导演斯蒂芬·凡·德普、巡演推广人吉姆·贾诺普洛斯,关于这些人的访谈就都是“剧情演绎”,属于马丁·斯科塞斯为观众放出的“烟雾弹”。






这两位也属于虚构人物的“剧情演绎”
《滚雷巡演》这部纪录片时长足有142分钟,而且它也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性”,完全是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对70年代中期鲍勃·迪伦率领的那一场艺术探索进行的一次还原。
平心而论,观看这样的影片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影片所呈现的内容都是大段大段的鲍勃·迪伦演唱秀,所以观看的过程也极容易变得枯燥和乏味。



但是,或许这部影片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不管你是不是鲍勃·迪伦的忠粉,你都可以看到这位艺术家最珍贵的画面以及他对音乐的感想,而且你根本不需要担忧能不能看完它、需不需要暂停接着看这些事情。
马丁·斯科塞斯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最符合鲍勃·迪伦音乐精神的一次创作,那就是自由地创造自我,你随时可以观看这部影片的任何片段,即使是快进、跳跃或者省略都无所谓。
正如鲍勃·迪伦在影片一开始说得那样,“对于滚雷巡演秀,我已经完全没有了记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久到我都还没有出生呢”。




在鲍勃·迪伦心里,过去的那点儿经历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而现在的他只求活在当下,永远在路上,就像一个滚石一样活着,这样的摇滚精神或许正是鲍勃·迪伦的伟大之处吧。

滚雷巡演:鲍勃·迪伦传奇Rolling Thunder Revue: A Bob Dylan Story by Martin Scorsese(2019)

又名:滚雷秀 / 奔雷秀

上映日期:2019-06-12(美国)片长:142分钟

主演:鲍勃·迪伦 Bob Dylan/艾伦·金斯堡 Allen Ginsberg/帕蒂·史密斯 Patti Smith/琼·贝兹 Joan Baez/罗杰·麦吉恩 Roger McGuinn/山姆·夏普德 Sam Shepard/安·瓦尔德曼 Anne Waldman/罗尼·布莱克利 Ronee Blakley/乔尼·米切尔 Joni Mitchell/鲁宾·哈里肯·卡特 Rubin 'Hurricane' Carter/迈克尔·墨菲 Michael Murphy/克劳迪娅·利维 Claudia Levy/彼得·奥尔洛夫斯基 Peter Orlovsky/T-本恩·本内特 T-Bone Burnett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Martin Scor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