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部剧历史气息并没有那么浓厚,其中的故事情节也不算丰富,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商战,也没有大段历史的反应,不过作为了解古代做生意的一种方式,不失有趣。
看完这部剧之后,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乔致庸会成为一代巨商,甚至在清朝末年中国经济一片萧条的情况下唯有乔家能够蒸蒸日上,最后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商,几乎成为清朝政府的人民银行。
原因究竟在哪呢?给后世又能留下什么经验呢?
其实我们从剧中回想一下乔致庸的发家史,其实也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关键点,可以大致概括一下:
1、包头复兴号的整改。之所以没有把包头高粱霸盘的事情写进去,是因为霸盘相争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种商战,并不少见,几乎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任何角落,不足为奇。而重要的是乔致庸在缓解啦霸盘的局面之后做了什么呢?一是并没有给与对手致命一击,而是亲自登门,想要恢复和平互助的商业秩序;二是对复兴号的人员进行调整,启用了一大批年轻而又才干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叫做管理层更换。三是对制度进行调整,用今天的话说叫做员工持股。四是重新恢复消费者对于复兴号的信任,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重新恢复诚信的形象。
2、重走茶商之路,打通福建至蒙古的商路。如果说包头的事情只是让乔家活过来的话,那么远走福建买卖茶叶的事情足以让乔家强大起来。关键是当时,无论从供应商来看,还是从消费者来看,都有很大的需求,而关键是没有途径。
3、涉足票号。虽然这给乔致庸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但是这也使乔致庸从山西而一举闻名,甚至在慈禧光绪那里也被挂念,说明这时候乔家已经是全国文明的巨商了。
4、接待慈禧和光绪。在慈禧和光绪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乔致庸愿意接待慈禧和光绪,并借出白银三十万两。也就是说阻挡在乔家面前最大的一座大山被移除,后来以此为契机,终于成为了能对全国和政府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商人。
那么乔致庸为什么会成功?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乔致庸是一个读书人,从小在四书五经、从官报国的理想中长大,而没有接触商人的唯利是图。因此虽然后来他成为商人,但是在他的心中一直有治国平天下的报复。也就是说,和其他商人相比,他的眼里并不是利益,并不是小富即安,而是怀有家国情,希求能够施展才智、造福天下、实现抱负。读书人在需要的时候是愿意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而乔致庸也是这样。剧中不止一次展示了乔致庸如何想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国家、对社会做出改变。而晚年的乔致庸,时常因为自己虚度光阴而感慨。
也正是这样的想法,让他毫无犹豫的跨足银号,希望以此改变全国的商业环境,帮助众多的商人完成商业行为,以此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后来慈禧光绪逃难,在无人愿意借钱给他们的时候,乔致庸又是怀着对于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帮助了慈禧和光绪。这又为后来乔家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觉得乔致庸更多的是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读书人,而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在贩茶的时候,想的是让商路活起来,让南方的茶农能够买茶叶卖出去以此维持生活,让北方边境的人能够用上丝绸铁锅等,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而在涉足银票的时候,刚开始想的是汇通天下,以此改善无数小商人的经商环境,从而促进商业的发展。后来更是想凭着这银号来协助国家财政的流转。用现在的乔致庸跟同时代的商人根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他从来没有想过利润,他想的是天下、是百姓、是国家,比他们足足高了好多,眼界、胸怀、想法自然就不同。
他们根本不是同一个维度上的,而乔致庸与他们的竞争,就像是降维打击一般。
乔致庸在商业上为什么成功?或许因为他本是一个治国平天下的宰相之才。
至于其他的像诚信、胆量、局势、和眼光等这些东西我觉得并不是乔致庸成功的关键因素,稍微优秀一点的商人可能就具备上面的这些特质,但是他们终究是一方巨贾,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唯独乔致庸被人记住,关键还是,乔致庸的胸怀抱负不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关于眼前,而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不能每天只是忙忙碌碌,而更应该把目标定的高一点。
如果你想做一个一流的人,那么你会是一个优秀的人;如果你想做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你会是一个普通的人;如果你想做一个普通的人,那么你很可能只是一个差劲的人。

乔家大院(2006)

又名:Qiao's Grand Courtyard

主演:陈建斌 / 蒋勤勤 / 雷恪生 / 倪大红 / 马伊琍 / 赵丽娟 / 王绘春 / 王辉 / 高斯 / 吕中 / 陆剑民 / 博弘 / 张洪睿 / 谢钢 / 

导演:胡玫 / 编剧:朱秀海 Xiuhai Zhu

乔家大院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