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我是没有资格写出这篇影评的,我不懂得这门外语,我也不是心理医生,我更不知道外国的生活环境,甚至这个电影我也只是大致的看过一遍罢了,所以我觉得我是没有资格写出“影评”的。
但是,我痛电影中的人一样,也是所谓“病态”中的一员,当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心情一直没有平静,起起伏伏,因为我同他一样,所以我在这个很多人都觉得平淡无奇的影片中反而感觉出阵阵“激情”还有“恐惧”。

刚影片一开始当我看到那个最隐秘的地窖时,我觉得恐惧,因为这代表着Michael先生是正常的,没有任何的精神混乱,所以可以说他是在清醒的情况下做出这一切,这比疯子可怕得多。而且有这个地窖,隐秘的布置,代表着什么,那说明这个并不是短时间内的成果,而这个孩子识字,这代表之前这个孩子有过文化的学习,这么说这个孩子“来”的时间并不长,那么之前是否还有孩子呢。
前面的时候,我真的认为他们是父子了,不过当我慢慢发现,影片中没有孩子对男人叫“爸爸”时,我觉得我好像知道了什么,我记得我曾经看过一部在网上看到的,外国的某个真实的绑架男童进行特殊行为的视频,那个男孩恐怕才六七岁,我觉得我有一些想要呕吐。
里面的几个镜头,我看到的时候,就有了特殊的“感应”,有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说同性恋之间会有某种感应,特殊的吸引力,这是真的,因为与其说是感应倒不如说因为行为动态等潜意识表现出“非常态”加上这类人因为社会地位所有的敏感而察觉吧。
第一个、男人洗自己的隐私处的时候,我知道等会一定要发生什么。
第二、在山上,男人强迫孩子看什么,之后领着孩子上山,上山时走下来的“一对”,之后孩子呕吐,这恐怕并不简单。
第三、当男人晚上去孩子的床边,掀起被子的时候,如果不是孩子生病了一定会有很有“趣”的事情发生吧。
第四、还有在孩子打扫的时候,男人对着孩子说:“过来。”,那个孩子胆怯的表情,真的让我都有些“欲望”。

我本身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接触过一些编剧,导演,一个电影里面,如果推敲的话,其实每一个场景和内容都是有必要的,不然是不会存在的。

对于最终的结局,唉,虽然简介上是写:“两个人最后的日子。”但是我更愿意相信,简介上孩子的最后的日子,“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一种获得自由和自我的新生。不然的话,也没有必要有老人推开那道,禁忌的门。
我曾经在寺院内呆过一段时间,参加过辟谷,其实一个人在没有食物只有水的情况下,一个星期不吃饭是不会有任何危险的,我就亲身有过体验,是的,我本身亲身的经历,虽然我并不是认识德语是吗?但是某个人的影评写到:“男人死亡时间上星期二,探查房子的时间是这个周一(哦,好像是的)。”相隔时间正好,七天,而且房间里面很有可能还有之前余下的部分食物。
在后面的时候,看到那个老人慢慢悠悠的自在,我真的觉得自己的血液在加速流淌,你的儿子犯下这种罪过,纵然你不知情,但是难道不能早点……我简直是已经开始胡乱的分散我的思想,不过慢慢的又镇定了,看着他们慢慢的收拾着家,因为我大概知道猜到了,一个好的结局都是要一个悬念的,这个恐怕就是。

其实最后老人的一句话,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个房子,所有的东西,都给你了。”
这句话,让我产生了一个所谓《第二部》的想法。

在这里,我希望发出一个声明。
恋童分为很多种,这个毫无疑问是极端的,有很多人的恋童,其实都只是喜欢孩子,并且喜欢孩子健康快乐,我就是如此一类。在向下就是欲望的发泄,也许是因为来自人类是动物的本能,这让我想到了原欲学说,他们对待孩子是诱惑,之后……
至于这种拘禁,中国恐怕没有。

希望孩子还活着,虽然这只是一个电影。
希望天下的孩子身边没有这种“人”。
诚恳的希望天下的父母都可以看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最后,希望每个家庭教育好孩子,教育是一个人未成形之前最重要的基础,恋童也不是天生的,祝愿以后再也没有恋童这种病态了……

米夏尔Michael(2011)

又名:密室禁脔(台) / 米夏埃耳 / 迈克尔 / 禁脔

上映日期:2011-11-09(法国)片长:96分钟

主演:迈克尔·福思 Michael Fuith/David Rauchenberger/Gisela Sacher/乌苏拉·斯特劳斯 Ursula Strauss/克里斯汀·凯恩 Christine Kain/维克多·阿尔玛 Victor Tremmel/Markus Hochholdinger

导演:马库斯·施莱泽 Markus Schleinzer编剧:马库斯·施莱泽 Markus Schlein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