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生命里,第一次有男人如此温柔相待。她起先抗拒,进而沉沦,全身心爱上对方。这种爱如此纯粹、如此热烈,愿意生死相许。不该有外来者进入这段关系,也不该有人分享这份爱。她要全部占有,即便自己的孩子也不行。这种心理是她得知怀孕,顿觉世界崩溃的原因。出生的孩子,势必分走男人对她独一无二的爱。她首先想到打掉孩子,但拗不过男人的劝说,糊涂生下了女儿。

在她的眼里,女儿不是爱的结晶,升华她与男人间的真爱;相反,女儿成了偷窃者,分走了男人对她全部的爱,这引发了0的嫉妒。是的,她嫉妒自己的孩子,就像妻子嫉妒情人那样。她对女儿没有爱,只有愤怒、嫌弃和怨恨。但又因为孩子是她亲生的,她无法断然抛弃女儿。她对女儿的暴力与其在发泄怒火,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愤怒。正是因为懦弱,她生下了女儿,从而给自己带来了苦果。

暴力间接导致她与男人感情的破裂,男人带着女儿离开了她。自此之后,她堕入风尘,流连于不同男人之间。曾经作为信仰的爱情消失不见,男人对她而言,仅仅是谋生的工具。当她从孤儿院接回女儿,暴力在继续。女儿是她爱情破灭的原因,是她人生失败的象征。她骂她、打她、虐待她,把她当作物累赘之物看待。因为面子,她不会摆脱她。她要用折磨女儿的方式,来维系内心的平衡。

孩子对母亲的爱与生俱来,母亲对孩子的爱却不是。无论母亲怎样打骂孩子,孩子都会无条件地爱母亲,甚至把虐待也当作爱的表现。她会理解吗?她不过想得到一些回应,哪怕一点点。唯有一次,母亲在痛打她后,招她过来帮忙梳头。母亲表扬了她的“手艺”,她开心地笑了。即便只有这样一次,她都觉得过往遭受的责骂都值得了,母亲还是爱她的,也许只是因为母亲不懂得表达。

母女间的感情,构成了一种典型的虐恋关系。受虐者甘愿承受施虐者的虐待,是因为受虐者总在期待施虐者赐予他爱。虐恋游戏之所以能够维系,正在于受虐者不知道施虐者施予的爱何时会到来。这让受虐者愿意忍受持续的虐待,并从受虐中获得快感。如果施虐者的怜悯之爱永远不来,受虐者便一直处在期待中;一旦施虐者对受虐者施予了爱,受虐者会觉得此前一切忍受都是值得的。

虐恋为何往往发生在权力关系不对等的人之间?比较这对母女间的情感关系便很好理解。权力不对等,内置了无权者对有权者臣服、讨好的义务。就像电影里的女儿对母亲言听计从、还百般讨好,女儿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母亲的“临幸”(爱)。母亲对女儿越苛责,越能激发起女儿获得母爱的动力。如果权力关系是对等的,一方对另一方没有需求,虐恋关系便无法构建完成。

女儿在这样缺爱的家庭环境里长大,还能成长为一位正常的母亲,实在不能说是奇迹。这是一种天性的结果吗?所谓“出污泥而不染”。她肯定自小就在思考,要做怎样的人,什么品性是好的。如此才能克制自己,不让原生家庭影响婚后生活。唯有一次,她一怒之下打了女儿,下意识地微笑了,并赶忙洗手。这些都是她小时候母亲虐待她后的表现,而她已经完全内化到潜意识里了。

她明显感觉到了不对劲,原来此生极力逃避母亲的坏影响是逃不掉的。她知道母亲还活着,但在心里,母亲已经不存在了。她就当母亲死了,来化解记忆里童年痛苦。那么,她一定要找到父亲骨灰的动机,又是什么原因呢?女儿的话道出了玄机:她说妈妈找爷爷的骨灰,是为了报仇。怎么报仇?让母亲在看到父亲的骨灰后痛苦流涕吗?因为母亲无法面对自己曾经对父亲有过真爱。

电影结尾,她在女儿的指引下,找着了母亲的住处。母亲现在是理发师,开着一家理发馆。母亲以理发师的身份在她的人生里第一次为她梳理了头发。通过额头的疤痕,母亲也知道了她就是自己曾经虐待过的女儿。没有眼泪和宣泄,心照不宣并没有被揭开。母亲假装没有认出她,她也没有揭破,只是在简单祝福母亲健康后离开了理发馆。她不是与母亲和解,而是与自己和解。


乞爱者愛を乞うひと(1998)

又名:Begging for Love / 爱的祈祷 / 求爱的人

上映日期:1998-09-26片长:135分钟

主演:原田美枝子 Mieko Harada/野波麻帆 Maho Nonami/小日向文世 Fumiyo Kohinata/熊谷真实 Mami Kumagai/国村隼 Jun Kunimura/西田尚美 Naomi Nishida/氏木毅 Tsuyoshi Ujiki/茂吕师冈 Moro Morooka/中井贵一 Kiichi Nakai/浅川稚广 Chihiro Asakawa/新村礼子 Reiko Niimura/大泽茜 Akane Ôsawa

导演:平山秀幸 Hideyuki Hirayama编剧:郑义信 Wui Sin Chong/下田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