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是监护人》关注了许多当下社会话题,比如原生家庭、海外生活、姐弟关系,中西方文化差异等,但本质上所有的话题最后都回归到了个人成长上,这也使这部电影还是更具有文艺的调性。
因为是处女作,电影里的“个人”有导演自我投射的影子,所以,女性导演、美国留学、首部处女作这些元素都不可避免的被糅杂进了镜头语言中。
同样因为是处女作,导演敬然选择了自己更加熟悉也更好驾驭的题材,在纽约和北京两座城市之间,完成了一次亲情的对话。
这种将东方家庭关系推移到西方环境里做增减的作品,最早要追溯到90年代很红的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而导演敬然恰巧也是一位北京人。
这样的设定看似并没有新意,不过时隔30年的回望有一种明显的复古味道。比如,在石路与父亲发生冲突后,走在纽约的夜色里,摇曳的镜头,耳边如《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般的乡村民谣响起,有一种我们早已熟悉但正在被慢慢忘记的西方色调,以及蔓延着的离散情绪。
如果说30年前冷漠又物欲横流的纽约还让我们无比陌生,那么今天这种城市的节奏已经被中国的一线城市“追赶”,如果是我的话,会更愿意把它与深圳对比,所以,这故事已经不只是过往那种东西方的“异国”隔离,而是升级了“他乡”的味道,也让西方城市文化的底色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冲击力,让我们更加熟悉在这种城市节奏下被裹挟前行的“异乡人”的举步维艰。
无疑,选择纽约,与导演自身的经历有关,而女性的身份只是一种性别的差异,并不应该建立在两性的极端对立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所成长的城市自己没有经历过,身边人也没有遭遇过一丝一毫重男轻女的现象,我的城市是北京。所以,在我眼里,《我是监护人》中父亲的行为只是重组家庭里的一种移情,可以攻击成年人的责任感,但是并非性别的二元对立。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隐秘的角落》里,男孩朱朝阳的父亲朱永平也移情了自己新家庭的女儿朱晶晶,在我看来,两位父亲的本质是一样的。
不成熟的第一段婚姻,留下的只有责任,而又畏惧承担责任,造成子女内心的缺口,男孩选择了报复,女孩选择了自我和解,这可能算是两部片子部分表达了男女差距的地方。
之所以要厘清石路与父亲,或者弟弟之间的关系,是想抛开那些裹挟的素材,直抵故事的核心——东方的内敛,北方的坚韧,联合塑造出的一个要强、强势且吝啬表达情感的女孩内心自我成长与和解的故事。
我太熟悉这样的女生了,所以非常的能够共情,她是那种星辰大海里最暗淡的星和最不起眼的水滴,独立,自我,甚至带了一点决绝,电影里的石路就是如此。
16岁独自来到纽约留学,一呆就是8年。面对父亲对新家庭的移情,不是吵闹和骚扰,而是离别,隔断,即使吃再多的苦,也不妥协、服软,是有坚硬的外壳和柔软内心的人。所以会气愤亲人的疏离,也会内疚自己对亲人的利用。
电影用了很多外界推力来表现这个女孩的性格,在亲情线上是在利用基础上不得不照顾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在事业线上是为了进入世界知名建筑公司想尽办法的搞签证;在情感线上是为了解决弟弟带来的困局忐忑地接受在餐厅打工的同事的示好。
这些冲突自然是为戏剧服务的,而在这些冲突之下是在慢慢释出石路这样的一个女孩,是如何从与自我较劲、挣扎到最后释怀、和解的过程,她的身上是有导演影子的,所以,是一个非常完整且自洽的角色。
命运对石路公平吗?当然并不完全公平,可是如果只停留在对命运的抱怨和报复的情绪中,那么就是像《隐秘的角落》那样的悬疑风格,起伏而汹涌;而如果是《我是监护人》这样的现实风格,就会变得克制而平凡,最终演变成一个女性自我成长的故事。
如果你身边有石路这样的女生,请一定要好好珍惜,如果给予她“闪闪发光”的机会,她将会照耀星辰,汇聚大海。如果你是石路这样的女生,不必在意命运的不公,因为你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暖阳。
最后还是要说说学院派和处女作的问题,显然,这部电影有匠气且过于规整了,还有太多上升的空间,但是那种细腻和克制的风格是值得肯定的,有许多人物情绪的表达和对光影的调度,非常值得在大银幕上感受,影院的效果会为氛围感增色不少。
而复古的味道一直是我个人经验主义里最敏感的一部分,配乐与镜头的衔接非常的丝滑。所以也很期待,脱离了个人际遇之后,这位新人导演是否还会在这样的风格下打磨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又名:落地生 / Anchor Baby / Model
上映日期:2021-10-29(中国大陆) / 2020-07-29(上海电影节)片长:106分钟
主演:尚语贤 王砚辉 林靖喆 田原 查尔斯·胡斯托 戴夫·罗德里格斯 Ruth Barrie Alexander Carson Ambrealys Archita Barot Victor Barranca Richard Bergman Ralph Bracco Marina Catalán Edgar Eguia Helene Estes Lynn Farrell
导演: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