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野武的这部《座头市》,一般会想起初高中的暑假时光,虽然忘了具体什么时候接触到这影片,但我只知道那一整个暑假都窝在好友R家中吹着无边无际的水,玩着那些现在已经老掉牙的单机游戏。现在想来还是经常怀念起那些年暑假,顶着大太阳穿着短衣短裤骑着破单车到处溜达,扫遍了小县城中所有的书店,看了无数本盗版书,写了无数不忍回首的小说……现在想来倒有点怅然若失,而这是我可以在村上的《且听风吟》找到共鸣的原因。

那些夏天,从三国志玩到了太阁立志,对于那时候的知识面而言,日本历史文化真是一个脑子尚未开发的地方,于是一下子沉迷于其中,饥渴地吸收着游戏相关的知识,并搜索着一切能找到的历史资料,R君还特意创作了以武士为主题的小说(可惜的是半途而废并已经遗失了),于是一个武士的时代出现在成长的岁月中。于是某一天R君对我说,这片子很好看,于是就跟座头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开始还以为座头市只是个地名,就像《水浒传》的曾头市一样,后来发现原来是个人名。不过对座头市的无知倒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你让我介绍下座头市?我能说出口的也只有北野武这部,之前胜新太郎的系列作品也是一部都没有看过,但根据刻板印象应该属于古典的武士片。而北野武这部作品,不喜欢的人说是胡搞,喜欢的人算是继承中的创新,但在本人看过的武士片之中确实显得与众不同。

片头的粗犷的片名字幕和角色的登场都像在看西部片,粗犷而直接,座头市凌厉快速的攻击有一种暴力美感(可惜特技感有点明显),而拔刀不慎伤自己人的场面也让人一笑,(北野武的恶搞与戏谑?)顿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期待剧情的发展跟更精彩的打斗。于是乎电影剧情开始进入正规,各路人马也陆续登场。

与中国的武打片相比,日本的打斗没有过多的纠缠,也没有花样繁多的动作,往往打斗上简洁明了,瞬间决定胜负,这是跟日本的剑道追求一击必杀的奥义有关。因此武士刀的设计及使用方法都是与追求一击必杀的日本剑术奥义相适应的。而中国武打片更重视动作,一板一眼也好,飞檐走壁也好,影片的高潮往往在于长达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功夫对决,之前的剧情都是作为对决的铺垫和衬托。那么既然日本武士片的对决在于几秒(也有例外,武士片的群殴场面也可以达到几分钟的篇幅,如《切腹》),那么就不能光依靠对决的几秒时间让观众享受影片的快感,所以剧情的紧凑以及打斗场面次数的安排就是重点。

北野武此作,打斗场面十分给力,虽然特技较为明显,也不影响观众的欣赏。雨中搏杀一段,动作稍微放慢,制造出一种诗意的节奏,动作与雨滴的配合让整个场面暴力之中带有华丽;而庭院屋中一段,节奏很快,鲜血狂飙,加上略暗的色调都充满无约束的暴力,座头市每次挥刀都能感受到嗜血的狂暴(或许北野武全片的扮酷也是为了表现出暴力的无约束,与之相比,浅野忠信的对决就显得更依靠技术而非座头市式的无约束的本能杀戮);而北野武与浅野忠信的最终对决不过几秒,但是通过主角间的僵持和内心活动,去营造紧张的气氛,对决虽短,但让之前的张力得到完全的释放(如《黄金三镖客》的三人对决)。因此片子不同风格的打斗便显得游刃有余而精彩,也让我无数次观看了其中的打斗片段。

但动作之余,剧情的紧凑就显得不够,通过三次赌场的情景才完全带出下一步的剧情,对篇幅的利用和节奏的掌握都有点拖沓,因此北野武选择将农民的生活、浅野忠信的支线填入并塞满整个框架。虽然农民的生活细节一定程度缓和了剧情推进的无力,但从总体上看来,故事的叙述依然不足。不过既然说到农民,那么片末的踢踏舞就亮瞎了观众的眼球,这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七武士》的结尾,不过北野武只是使用了形式来调和气氛,而没有去塑造反讽。这一风格的乱入,再次对传统武士片风格进行戏谑,但却让片子具有了另类的多元化现代化风格,或许也只是北野武的恶搞,或者是为了弥补片子的总体平庸而加入了另类的活力,但效果着实不错,有波普主义的拼接的另类味道(阿莫多瓦对风格拼贴的使用最为出色,因此片子在情理之中又制造了独有的荒诞)。从这看来,或许北野武在全片拼命扮酷的表演风格除了是照顾面瘫之外,也是有出于风格拼贴的考虑,无论如何,反正本人是十分受用。

影片观后的副作用是研究了好久的武士刀,热情至今不减,看来得找个时候入手一把仿制杖刀回来玩玩。

座头市座頭市(2003)

又名:盲侠座头市 / 盲剑侠 / Zatoichi

上映日期:2003-09-06(日本)片长:116分钟

主演:北野武 Takeshi Kitano/浅野忠信 Tadanobu Asano/大楠道代 Michiyo Ookusu/夏川结衣 Yui Natsukawa/岸部一德 Ittoku Kishibe/大家由祐子 Yûko Daike/石仓三郎 Saburô Ishikura/柄本明 Akira Emoto/樋浦勉 Ben Hiura/芦川诚 Makoto Ashikawa/端实枝豆

导演:北野武编剧:北野武

座头市相关影评

King